APP下载

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2006-07-28郝家琛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新课程多媒体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语文教研人员和教学一线的教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努力实践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虽然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变,但由于否定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同时,未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在实践中借鉴或运用的教学方法,使得当前的语文教学较难实现根本性的改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变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本学科的特点。本人就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媒体使用与课本使用

多媒体的使用无疑是语文学习方式的新探索,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各种媒介进行各种教学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课文学习的背景材料,展示有关教学内容,都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媒体用的恰当,能增强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在使用多种媒体的同时,我认为千万不能忽视课本、轻待课本(文),乃至把课本撇在一边,而专注于其他问题的讲解与讨论。课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新课改标准》里明确指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显然,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应各司其责。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教学就失去了语文学习的特殊凭借物。课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功能,其他媒体难以代替。认真阅读课文可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可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发展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使用媒体的目的,决不是为媒体而媒体,应有助于学生更形象、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课文,更能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二、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过去语文教学往往偏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研究,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倾向:不够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一些教师在一节课中又是搞合作学习,又是用多媒体,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做游戏,语文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不落实。究其原因,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都用在这些形式上了,而忽略对语文学习目标的把握。

三、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先要清楚为什么用,用的目的是什么,不要只注重形式。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讲经济成本与效率。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低成本,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不多见了,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不是用书而是读屏幕,即使教材中已有了精美插图也非得再有多媒体不可,甚至有的地方上观摩课,如果教师没有用多媒体就评不上奖。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蔓延值得大家思考。二是要根据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情况下,要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出发,根据学校的特点和现有的办学条件,发挥各自的优势。

四、突出主题作用不等于“满堂答”与“满堂练”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有些教师认为教学主要是学生的事,教师就是“提问题”“管纪律”。于是,就有了一节课让学生看一篇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几个问题,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自第一组至最后一组依次回答,而后布置作业、下课,而教师既不加以引导也不加以评价,据说是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所说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自主探究学习,进而形成语文能力和语文思想的活动过程。一句话,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的定向活动。

五、建立专业化教师队伍,夯实校本化的教育科研体系

建设一支师德高、专业化、学习型、研究型、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语文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石。学校要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帮助教师岗位成长,长期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师资培训策略,从观念上引领教师们的幸福观、生命质量观。有计划地指派教师到市、区兄弟学校进行教学经验交流。

另外,学校要充分抓住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夯实校本化的教育科研,在科研中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调和得恰倒好处。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观念引领”的新课改知指导思想,“以教学常规改革为基础,以学科课题实验为主导”的教科研方向和“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整体优化、以研促教”的教科研策略。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学校自行探索出语文教学改革新模式。即以“小连环”教学研究为基本架构,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确定一个课题,选定同一教材,集体研究方案,轮流上实验课,课课评议,连环跟进,研修一体,最后全程回顾,全面总结,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转变,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初步的变革。才能加快语文教学新课改的步伐。

总之,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课标》要求,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法,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但要在实效上下功夫、做文章,切不可再“走过场”。只有实效当先,才能真正实现《课标》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郝家琛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一中)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新课程多媒体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