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荷花淀》,走进美的画卷

2006-07-06吴亚娥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4期
关键词:荷花淀水生荷叶

孙犁的《荷花淀》虽是描写冀中平原人民的抗敌斗争生活,但由于作者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所以并无战争的残酷与血腥,而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此,对这篇小说的欣赏,应以欣赏其中的美为教学重点和方法。

《荷花淀》到底有哪些美值得我们欣赏呢?

第一,《荷花淀》给人最直接的美就是诗歌般的语言美。有人评价说,孙犁的小说是“小说的诗,诗的小说”,用散文诗的语言写小说,是孙犁的特点。小说的开头,描写水生女人编席子,作者把这个劳动场面完全诗化了。“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作者以简练、质朴,而又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环境净美的劳动画面:月光明亮、院子干净凉爽、女人勤快、工艺娴熟。这诗的语言把人们一下子就引入了美的画卷。特别是下一段:“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本来是水生女人编席子,可一下子就变成了“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诗的语言不是把劳动场面完全给诗化了吗?

除此而外,小说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作者依然用散文诗的笔调。且看妇女们在巧遇敌船时摇小船进荷花淀的描写:“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张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作者的描写很客观,但充满诗情画意。妇女们在战斗中转惊为喜、紧张而愉快的感情被表现了出来。通过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来描写,有利于渲染和加强感情色彩,这常常是诗歌的写法。

诗歌般的语言,让人物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的生活场景,也让读者有了一种美的享受。

第二,《荷花淀》给人的另一种美就是无巧不成书的情节美。《荷花淀》的情节,美就美在一个“巧”字上,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巧遇敌人,巧逢亲人。这种无巧不成书的情节安排是作者的潜心经营吗?对此,仔细分析,便知分晓。

水生与妻子话别,我们从中得知了敌人要在同口安据点。庄上七个青年报名参加游击队,说明淀里的斗争形势紧张,这不是为游击队和敌人的交锋埋下伏笔了吗?正因为情况紧急,丈夫们没能和妻子告别。可做妻子的偏藕断丝连有着点点的缠绵,这马庄探夫就成了必然。出发前,水生嫂的提醒和其中一位妇女的“哪里就那么巧”的说法,明显地让人感觉到了此行的危险和她的心存侥幸。果不其然,在归途中她们真的遇到了麻烦,敌人的大船紧紧跟了上来,她们只能摇着小船驶进荷花淀。由此,妇女们归途遇险不是凑巧,实属必然。当她们把小船摇进荷花淀时整个荷花淀全震荡了起来,后来她们竟发现了“荷花变成人了”,在这里,她们找到了自己的丈夫,荷花淀里逢亲人,这事巧吗?试想,有敌人出现的地方,就有子弟兵,可为了彻底歼灭敌人,他们只能选择荷花淀打埋伏,那么,在这里夫妻巧相逢也成了必然。必然中存在着这么多的巧合,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给人惊喜,又值得回味。

第三,《荷花淀》让人感觉到的还有一美就是清香四溢的环境美。“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流露的都是人物心中的情。荷花淀环境的清香四溢都缘于那淀水、荷香。水生女人编席等丈夫时,小说有这样的描写:“……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是水生女人眼里的荷花淀,家乡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全在那“银白世界、透明的雾、新鲜的荷叶荷花香”里,这样的环境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水生女人内心的纯净和美。

还有,几个女人离开马庄归途中的景物描写;“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上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女人没能见到自己丈夫的那点伤心和失望,全让这“万里无云”和“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的环境描写给表现了出来。虽说她们失望、伤心,可淀水的清凉却给人以舒适感,女人心里的不痛快似乎也让水面上的凉风吹走了。女人们对丈夫的那丝柔情、牵挂和积极开朗的性格特点也随这一环境的描写显露了出来。

最让人振奋的景物描写是女人们在遇到敌船后那段关于荷花淀荷叶、荷花的描写:“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小说以“铜墙铁壁”和“哨兵”来比喻密密层层的大荷叶和那粉色荷花,这样的比喻给人以坚强的斗志,并交代了子弟兵抗敌的决心。根据地英雄儿女的精神,被这舒展的荷叶和高高挺出的粉色荷花抒写得简单明快。

本文的环境描写处处飘溢着清淡的荷香,战争的烟云被这四溢的清香洗涤得荡然无存,女人的质朴也被这四溢的清香洗濯得更加风姿绰约。《荷花淀》清香四溢的环境美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荷花淀》让人印象最深的一个美就是活生生的人物美。写好人物是小说家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荷花淀》作者选择的人物对象是几个青年妇女。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孙犁选择了最能细微描述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的人物对话这一艺术手段。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小说中共有四处对话,第一处,是水生和妻子之间的对话描写: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这段对话,作者写得细致入微、曲折有致,水生的顾虑,妻子的焦急,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话质朴无华,但细细品味,却是一曲情思绵绵的对歌。小夫妻一问一答,尽显妻子对丈夫的温存、体贴,含蓄地表明了丈夫对妻子的一脉深情。

再看几个青年妇女探夫前的一段对话: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让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短短的五句话,充分地展示了四个青年妇女的不同性格。“忘下了一件衣裳”,显然是借口,这个女人的感情表达委婉含蓄,给人以文静贤淑之感。“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她,性格豁达,心直口快。水生嫂的话,显示了她谨慎、沉稳的性格特点。最后那个妇女的话,情味最足,给人感觉她是一个过门不久的新媳妇,羞羞答答,性格腼腆,假话寓真情。

歼灭战结束后,她们在归途中又有一番对话:

“看他们那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段对话,表现了她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性格特点。

《荷花淀》以简洁、诙谐、风趣的对话为读者塑造了一群活生生的妇女形象。从这些妇女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战争在人民群众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变化。

《荷花淀》因为是“诗的小说”,其中的景色美、物产美、人情美、劳动美……甚至连战争的描写都是美的。走进《荷花淀》,走进了美的画卷。

(吴亚娥,陕西省咸阳市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荷花淀水生荷叶
荷叶像什么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互助
一个农民的四季
荷叶圆圆
探究“水生嫂无名现象”的普泛性
湖畔派与中国“荷花淀”派生态观之比较
荷叶游乐园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