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交融话唐诗

2006-07-06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4期
关键词:唐人秋景情景交融

闫 芃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典文学园地里一棵绚丽多彩的奇葩。它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任何时代的诗歌都无法比拟的。就其风、骨、气、象、神、韵、意、境来说,其表达往往都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而这些难以言表的概念,常常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来寓喻阐明的。

唐人为诗,讲究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旨。对于诗中“情”、“意”的表达推崇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要求“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使情语待景语而厚,景语因情语而活,情景交融,意与境浑。我国清代学者王国维对此作了明确的概括:“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憾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意胜,或以境胜。”这句话实际上说明了我国古代诗歌孜孜以求的便是“堤远柳相随”的“情与景会”、“意与象通”、“意与境浑”的完美境界。这实际上就落实到了“意境”上。在这里,“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境”就是指客观生活的物景,是具象。唐诗最讲求的,便是“意”与“境”的浑然交融。

《尚书·尧典》有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毛诗序》中也论及:“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见,古人为诗是十分重视诗歌的抒情言志这一特征的。唐人更是注重这一点,而在其抒情言志时,几乎每一个文人骚客都要找一些景物作为陪衬或载体,来烘托和寄寓其思想感情,以求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唐诗中的名作佳品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作客他乡年老多病的悲情。前四句写景,在开阔的视野中,上下俯仰,遥天极目,写出了高朗寂寥的秋季景色。后四句写情,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和蕴涵于其中的忧国忧民的情志、半生漂泊的愁苦、晚景悲凉的哀痛与前面凄清的秋景相映衬,以苍凉萧瑟的秋景烘托寄寓了其感伤、忧情。可以说,诗人在选材时就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来接触、观察、选择外界景物,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注入其中,又借着对景物的描写将它抒发出来,从而达到了移情入境、意与境会、情景交融的极致。

唐人写诗,也常常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了一片纯洁而静寂的天地,一尘不染,万籁俱静,一叶扁舟,一个清高孤傲的老渔翁独钓江心。这似乎仅仅是一幅清雅的山水画,而我们却可以从这幅画中体味到作者那超流绝俗、清傲高洁的品格和他那孤寂悲凉的情怀。这正是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其所形成的幽独凄清、著我色彩的艺术境界,也正是情景交融的至臻之境。

晚唐诗人、文学理论家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就明确提出了“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诗歌创作理论。他要求诗的形象要真切而不流于浮浅,意境要深远而含蓄蕴籍。而前此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却正是这样的作品。这首诗似乎是情浓而景略,然而其凌空扫视着宇宙的山川日月,纵观着历史的古往今来,仰天长啸的抒情主人翁的形象,不也正真切而又蕴籍吗?其与诗歌中所抒发的生不逢时、孤独寂寞的强烈悲愤之情,不也交炼出了一种撼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意境吗!

唐诗作家众多,作品浩繁,不胜枚举。但是,正是由于情与景的交织,意与境的融会,才形成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奔放、“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的雄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缠绵悱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豪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奋发昂扬……还有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贺的冷艳奇峭,杜牧的豪宕缠绵等等。

唐人对诗歌意境的追求,不论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都可以说有着匠心独运之妙,苦心孤诣之旨。正如王国维所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唐诗所创造的意境,唐人对意境孜孜不倦的追求,堪称后世之典范。

古人云:“文有不可易之法”。其实,作文为诗之法,大体则有,定体则无。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我们应努力去创造新的意境,而不应一味仿拟古人,墨守陈规。但是,正如王夫之所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其要求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却是为文为诗的一条恒久不变的真理。

(闫 芃,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唐人秋景情景交融
德州立天唐人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江渡
简论《九辩》中秋景的描写
自古逢秋悲寂寥
新时代的音乐教育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唐人神股价腰斩波及股权质押
论情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