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2006-07-06汤屏
汤 屏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地、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有主动求知的欲望,有积极探索的精神,有创新能力。
一、发挥主体地位,引导自主学习
语文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体发展的服务者。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有充分自学的时间,充分质疑的时间,充分讨论的时间,充分读书的时间,充分作业实践的时间。《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把握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学习内容,都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阅读课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阅读期待”,在习作课上有“习作期待”,口语交际课上有“交际期待”。在组织教学时,要让学生实现以下几点: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就一篇课文来说,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的程度也不一样,喜欢的方面也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让他们在兴趣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学《春》时,有的学生喜欢春草图,有的学生喜欢春花图,有的学生喜欢春风图,还有的学生喜欢春雨图。我在组织教学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言文字欣赏揣摩,激发学生走进文章的欲望。
2.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学习方式也不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中的对话时,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或分角色朗读,或讲故事,或表演……不论是哪一种学习方式,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师的组织和协调下,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在探讨问题时学生可以越位,自由组合,找到自己称心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问题,一起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必须毫不吝啬地把阅读、思考、活动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中得以发展。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思维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二、引导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在探索活动中,学生往往都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这种学习方式在未来的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倡导。
我们应使学生做到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求异思维。在语文教材中,有的内容看似平淡无奇,没有多大的趣味和吸引力,但都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无论是课文的题目、课文的内容、文中插图、标点符号、空白之处,还是课文的结尾,都有质疑之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写到哈尔威船长在成功地救出了遇难船只上的乘客和船员后,自己却随遇难船只沉入了大海,难道他就没有机会救出自己吗?他为什么不愿救出自己呢?这样做值得吗?如果你是哈尔威船长,你会怎么做?这样我们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质疑,教会学生质疑的能力。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学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见解,珍视对教材、对问题、对教师、对学习方法等的独特理解、体验和感受。做到不人云亦云,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否定教材、敢于否定前人的经验、敢于否定教师、敢于否定自己和同伴。
总之,自主、探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将发挥独特的作用,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每个学生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提问者,又是答疑者,他们不断地转换角色,相互启发,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流露情感,发展语言,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敢于“标新立异”。自主、探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扬起了风帆, 为学生的蓬勃成长开垦了一片沃土。
(汤屏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