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男,富养女
2006-07-05沙然等
沙 然 等
2006,婚姻大年。可以预见,生育高峰即将翩然而至。生男还是生女,已经不那么重要。但男孩女孩如何区别抚养,却是一门大学问。
穷养男,富养女,是最受历代上海人认同和青睐的育儿法则。
穷养男,即男孩要“穷”养:吃苦受罪,历尽沧桑,日后方能有作为有担当。富养女,即女孩要“富”养:生活精致、无忧无虑,优越的生活就像一剂强劲的免疫针,使她日后会对抗诱惑,明辨真伪,成为知情识趣优雅美丽的女子。
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实惠且远视的上海人深谙其中的哲学道理。无论传统的还是时尚的,上海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遵循着“穷养男富养女”的培养原则与技巧,力图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最出色的上海人。
穷养男、富养女的理由
上海人的“育儿经”
文/沙然
朋友小石,极有英雄情结,平生最大乐事便是,驾着他的“侉子”——带边斗的三轮摩托车,震动四方,绝尘而去。而边斗里,肃然端坐的,竟是两条漂亮的哈士奇公狗,爱斯基摩人的好伙伴,又叫雪橇犬的那种。
两条狗声名赫赫,威风凛凛,每每有车队拉练,皆护驾左右,令主人恍若九五之尊。一条狗名叫“保家”,另一条名叫“卫国”,连名字也起得非同凡响,大气磅礴。
我是亲眼看到小石是如何训练“保家卫国”的,为此我曾在心里默念过无数句“作孽”。据说,小石专门买来一摞野战军训犬的书籍,日夜琢磨,并参照美国西点军校的方法,独家研发出一整套地狱式阶梯训练模式。当年那两只小狗又苦又累,常常可怜兮兮地嗷嗷轻叫。一年之后,却长成了这般剽悍勇猛的好儿郎,真让人刮目相看,不得不佩服小石的眼光和手段。
他家还有一只西施犬,享受的则是完全不同的待遇。当保家卫国在草地上奔跑翻滚叼飞碟的时候,西施则在一边梳理毛发,颐养精神,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小石自有他的道理,“那西施是小姑娘,怎么能像男小孩一样养呢?”
小石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祖籍就在川沙。据他说,上海人有句老话,叫“穷养男,富养女。”
甫听到这句话时,我竟一时回味不过来,烦请他解释一下。
小石目下虽说还是“使君未有妇”,但已经超前盘算起将来养小孩的事了。开始给我上起课来:“比方说将来我养小囡,是女儿最好,我会把她当成公主,磕不得碰不得,一句大声呵斥也没有,捧在手心里疼,把我赚来的钞票全部用来给她买漂亮衣服,还有学钢琴,练舞蹈,做淑女。当我的女儿,不要太适意哦!”小石每每说这些话时总是一脸得意。
“那如果是男孩呢?”我好奇地问。
“那就活该他倒霉,谁叫他是儿子呢!儿子,侬晓得伐?是要养出来受苦的。他要像个男人那样站在世上,就必须历经沧桑……”
我赶忙打断他的话:“你若养儿子,难不成就像训保家卫国一样么?”
他连连摆手:“保家卫国算什么……做个真正的男人,这一生将要蒙受的磨难、冷眼、屈辱、挫折远远比狗受的那点皮肉之苦厉害得多。养儿子不好护着,更不好给他好脸色,而要像将军领兵打仗一样严谨、苛刻。”
句句在理,我恍然大悟,只要看看小石养的西施和哈士奇,就大概知道此人将来养出的丫头小子是什么样板了。女孩身娇肉贵,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疼还来不及,怎舍得她受苦受难,男孩则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寄寓了多少希望与重托。
回味良久,“富养女,穷养男”——老话真是越想越有道理啊!
富养女更浪漫,穷养男更实在
文/关景棠
富养女更浪漫。
女孩要富养,或许也是“千金”这种称谓的又一渊源吧。通常意义来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好妻子的标准,而好妻子的前提就是首先成为好女孩。怎样才能成为好女孩呢?说句俗不可耐的,当同具备“外在美与内在美”。
虽说相貌由天而生,可也需要后天的精心呵护,需要平日的精致雕琢,需要时时的矜持自信,比方说纤细的双手,玲珑的身材,娇好的肤色。如果一个女孩家,不注意外在的形象,又何曾会来气质与韵味呢?而这些,显然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温饱之余,才有闲心与逸致。富养的女孩,更易领会什么是美,更易懂得怎么才美。
在语意颇丰的中华文字里,美丽的女子远比漂亮的女子来得可人。不可否认,先会欣赏,后会修饰。妆面的涂抹,服饰的搭配,得体的举止,是每个女孩的想往。当下,每个女生都会注重打扮自己,凸显那么点姿色、个性。学校里不能染发、烫发,女生们就会别个小发卡,以不显发型的单调。说到这里,不禁想起被陈丹燕称为“上海的金枝玉叶”的Daisy,她便是位典型的富养女孩。出身豪门的Daisy,一生经历充满曲折,身上充满着无畏、洋溢着洒脱。书中,令笔者记忆深刻的细节是,即便在动荡的岁月里,她依然会自己泡上一杯红茶、做出一只蛋糕,享受英式下午茶的欢愉。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除了给到女孩比较好的物质条件外,更要开阔女孩的见识与视野。像古代那种养在深闺中的女子,即便再富有,终究只是个听命于家长的木偶,难有才情与主见。写到这里,富养的“富”已然引申到“丰富”的层面。懂得美,懂得欣赏,懂得辨别,也就会懂得自我保护,而不会被外界的种种所引诱。俗世里的纷争不能近其身,俗世里的浮华不能变其志。而这些都要有个前提,就是从小被富养。
穷养男更实在。
古人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如此才能修身治国平天下。这与今天所倡导的“男孩穷养”异曲同工,理念相近。从小就应培养男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仁义孝道的思想,尤其在物质上不能过多给予,否则容易成为又一个纨绔子弟。而今令人羡慕的创业者、企业家,大多曾有过外人看来不怎么幸福的童年生活。正是源于此,才使得他们不畏残酷的社会竞争,能够傲然挺立,打造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男生,将来要成家立业,要担负起养家的职责,从小习惯于家人的精心呵护,长大后又怎么照顾他人呢?
人们常说上海缺少像浙江那样的成功创业者和企业家,为什么?正是因为上海有天然的地理贸易环境,受过多年外国人的影响,客观上易于生存。而浙江的丘陵地带显然不适合农业生存的发展,浙江人只有走出去打拼、钻营。或许,这也应验了破釜沉舟的古训。穷养的男孩不容易被小富即安的环境所掣肘,有着坚韧的性格。
从平衡的角度来说,物质上的束缚少了,才会使精神更为富有。人始终是要有点精神的,而不是整天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田。艰苦的环境远比富足的环境更能磨练人的意志与情趣。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男生更应懂得这个道理。当下,衣食无忧不是问题,但家长也应培养男生独立、勤俭的品格。要过上好的生活,一定要靠自己的劳动所得,而不是家人的给予。先苦后甜的生活与先甜后苦的生活,让我们选择的话,肯定会选前者。
就像真正的美食家,并不是非山珍海味、鱼翅燕窝不吃,而是能够体会任何一种的味觉。曾经读过一个报道,一位欧洲世袭的富家子弟从小吃遍各类美食,加入军队后,战争环境中面对日复一日的土豆、黑面包,他也同样吃得津津有味。家人从小就告诫他食物的根本在于填饱我们的肚子而不是用来享受、炫耀的,以此教育他要学会珍惜不要抱怨,“有比无”始终是令人开心与兴奋的。
富养20载,芙蓉出水;穷养20载,宝剑出炉
文/施骏
20、30的女孩子社会没有向她下达房子银子方面什么硬性指标,在没有王子之前就已经成为一个公主就是她的父母必须去培养她做的事。按马斯洛欲望理论,20、30的青年男子要10年里解决从生存到爱的所有问题。
目前市区边缘一套房按100平米、单价1.2万计算,毛坯需要120万,装修如果地板差点(也没受国际木材价格上涨影响)、灯买得含糊点、浴室拉块帘子,也不要按摩浴缸,厨房不打算开伙,就起板10万元。一个孩子从22岁走上工作岗位每个月3000元到3年以后每个月5000元,到30岁算他不间断无下岗工作了8年,大概不吃不喝住在单位不贴补家用不交际不使用手机不上网不旅游不孝敬父母以及女朋友和女朋友的父母零成本结婚,这8年的全部银子加起来大概有40万8千,如果把能送点红包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全部招来吃顿便宜的酒席再捞回来20万,距离前面130万的物质基础还有70万的距离。倘若父母不垫点棺材老本,这孩子就只能靠意淫手淫或以谈朋友为名迫害女性解决生理问题了,这个就是20、30男青年面临的除了找不到好工作之外的最大问题。
现实就是这样,女孩子富养,男孩子穷养,否则无以为家。
当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几十万的家底,如果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在为子女吃泡饭就榨菜过着第3世界的下等日子却给孩子喝牛奶吃牛扒享受第1世界的上等物质,就不能容忍精神领域第3世界的子女对父母的期望理想做什么逾越,否则总是难免怨嗔“上辈子的孽债”,这个就是子女可能有的悲哀。按佛家的因缘轮回来说,大概认为总是为人父母的前世欠了这孩子的债,以至于要赤裸着此生来清还孽债;而子女受惠于今生的父母,又不能够不领情感恩图报,于是因果轮回,循环不息——再于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孽债因缘按子女性别分为不同的偿债等级:父母如果前世借了官府高利贷不还当然信用等级很差,这辈子大概是要生儿子的,如果前世偷税漏税尤其恶劣是借朋友钱不还多半还会养双胞胎儿子;反之,如果前世就晓得对银行还本付息,这辈子菩萨保佑一定会生养一个可爱的女儿,如果对朋友有借有还提前还款并愿意承担一定的利息,这样的好同志一定要抱着双胞胎的女儿笑着睡到自然醒。
20、30的孩子何以为家?就现在知道的华山一条路是这样的,要养儿子的妈妈在胎教期已经熟读《富爸爸穷爸爸》、小孩子一会爬上电脑就让他操练“星际争霸”、刚小学4年级已经钢琴6级、一旦孩子已经上了中学还不会自己赚钱那就无力回天了,儿子的生存压力就必定转嫁到父母身上。父母能做什么?钱肯定不能存银行了,否则连棺材本保不保得住都值得怀疑,做生意前琢磨好自己那根生意筋是不是正常,搞股票跟着劫贫济富的走……钱该省就省着点花,一切为了娃娃。
知道要生养女儿的起码要教孩子掌握一门乐器培养气质修养,虽然三代才可以培养出个贵族风范的孩子,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金,开始吧:报一个书法班起码让她写名字的时候比别人快一点;报一个钢琴班,每周请老师教1次乐理再上2次小课;有跆拳道也报一个,就算不打抱不平起码也混个自保;学习插花或者茶道咱们起码文化渊源上比日本人有优势……当然,爸爸妈妈也要把自己塑造成孩子的榜样,不赖床要言而有信孝敬长辈陪孩子去音乐厅熏陶的时候不睡觉是最起码一点要求……钱该花就一定要花,一切为了娃娃。
如此讨债、还债20年,芙蓉也出水了,宝剑也出炉了,爸爸妈妈,菩萨保佑!
上海女儿不是“赔钱货”
文/陆漪
据一份最新调查显示,约74.1%的上海夫妻希望生一个女儿,“儿子只是礼服,只能挣面子;女儿才是贴身的小棉袄,真正叫人从心里觉得暖。”一位孕妇还这样补充道:“女婿是丈母娘家的长工,媳妇是公婆家的菩萨。”
通常,女儿在出嫁之后,情感上会更贴近父母,不论是她们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还是获得了婚姻的成功,她们都乐意与父母分享。女儿不再是父母的经济负担,反而能为父母带来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经济利益。不少精明的上海人家已发现,养女儿才是真正的防老。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上海夫妻把女儿养得“头头是道”,除了和男孩子一样的又念钢琴课又学英语等等之外,还会额外给她们附加不少公主般的待遇,把她们“富养”。从小带她出入各种场合,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大大增强她的见识。如此一来,等她到花般年纪,再到尘世里艰难成长,便不易被各种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捕获。女儿自己有实力,如果再嫁到一个好丈夫,那父母就很可能成为一大受益者。
一个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女孩,在一个纨绔子弟的糖衣炮弹下,很可能就禁不住物质的诱惑,被华美的花言巧语所击败,而轻率地决定了自己的一生,导致一些无可挽回的悲剧。“富养”女孩,因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明智。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自己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便能够比较坚守自己的信仰而不被外界势力所左右,失去真我。
生儿子、生女儿,究竟哪一个更经济实惠,这当然拿不出一个定论来。但是,现在的上海夫妇更倾向于生个女儿,除了在感情上能更贴近父母之外,很大程度上因为上海女孩早已不再是“赔钱货”。在经过父母的悉心栽培和自身努力下,她们拥有了自身的实力,一方面给自己带来美好未来,另一方面又将让父母朝着更好的生活方式挺进。
新移民眼中的富养女、穷养男
文/王威
大学同窗好友雯的父母都是工薪一族,每月固定的收入不算高,但是雯每月在化妆品和服装上的消费却高得有些惊人。朋友们都有些疑惑不解,然而雯却显得不以为然,原因就是雯的妈妈一直认为“女孩子要富养,男孩子要穷养”。这种奇怪的想法在当时曾经一度传为笑谈,直到我来到上海继续我的学习生涯我才发现身边这样的例子还真是数不胜数。许多穿着时尚、打扮入时,经常出入高档购物休闲场所的女孩,其家境并不见得是多么的殷实和富足,更多的情况是“女孩富养”思想的产物。
现如今“生男孩传宗接代”的喜悦往往会被日益攀升的房价和“婆媳关系难处”的顾虑所冲淡。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男孩已经不能带给人们足够的喜悦了,相反,却成了“海漂”、“北漂”一族们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我的一个朋友结婚两年,前不久发现自己怀孕了,大家连连道喜,她却苦笑着说:“我和老公都期盼着是个女孩,养个男孩实在是太累了,一辈子拼死拼活地赚钱、打拼还不是就为给他买房子、娶媳妇,万一娶了媳妇忘了娘,那就更惨……”的确如此,现在有好多父母开始选择把钱投资在女儿身上,从小培养各种品位和爱好,塑造良好的外在条件,做到内外结合,由内而外散发迷人魅力,将来争取嫁入条件较好的人家,自己也因此而跟着沾光享福,安享晚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
在我的老家东北,传统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观念仍然占据着主流,在某些家庭里,生个男孩仍然是提高自己家庭地位、提升自己在家庭中的发言权的重要依据。我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三代单传,到我这辈却不慎“中招”,我想爸爸在得知我是女孩的那一刻心中也会有些许的失落吧。从小到大,我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重心都放在我的身上,奶奶说,爸爸一直把我当儿子养,我是他全部的希望。随着年纪逐渐变大,对童年的记忆有些模糊,只记得当时是一头短发,喜欢和男同学一样翻砂堆,爬房顶,再有就是当时生活得有点“艰辛”,布娃娃、花裙子、零花钱似乎都离我很远。爸爸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花,每天只有少得可怜的2毛零花钱。再长大一点,爸爸就会经常指着某些所谓大手大脚花钱的孩子对我发表他的长篇大论,什么纨绔子弟,浪荡公子如何如何……现在想想,我现在的好多观念都是当时形成的。升入大学以后,爸爸在经济方面的控制比从前宽松了许多,但依旧是每月固定的生活费,超支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凡事都要靠自己,这是我在大学四年期间在心里默念最多的一句话。那时自己和许多男同学一样每个周末都在急急忙忙的家教中度过,那时我对周末能学成人芭蕾的上海女孩很是羡慕。
我身边有好多男孩子,他们的家境不错或者更好,但衣着却非常的朴素,开销也非常的节省,究其原因都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好多男孩子的家长都认为男孩子们就要提前体验生活的艰辛和残酷,应从小物质上对他有所限制,培养其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仁义孝道的思想,这样才能不畏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残酷的社会竞争,在事业和生活上立于不败之地。
男孩、女孩,穷养、富养究竟哪个好?这恐怕是个很难有所定论的问题。说女孩富养好,无非是为了强调“富养”对于提升女孩自身价值、自身品味及修养的重要性,以致将来能够有个好的归宿;男孩穷养好则是将男孩视作一个特殊的个体,因而需要特殊的磨练以获得高尚的品格,在这里,“穷养”也就成了磨砺英才的手段。
穷养男、富养女,怎样养?
上海人养女儿,是养出来疼的
文/沙然
富养两个字,别有深意。
不是给女孩荣华富贵的生活,纸醉金迷的岁月——如有条件给得出,当然好。但即便上海这样现代化程度颇高的城市,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百万富翁究竟是少数。因此,富养的涵义在这里就变得格外丰富了,绝不单纯指物质条件上的供给。而是,从骨子里培养女孩优越的气质——即便家境普通,同龄人所能享受和尝试的一切,我一样也不缺。
因有这样的想法做铺垫,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不自卑。记得亦舒有句话一针见血:“记住,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她没有自卑感。”在你耳边眼前显摆她的盛装丽容的女子,多半有不幸的或者捉襟见肘的童年,未免薄相,除非掩饰得太好,否则常常露怯,反倒令人替她难堪——18岁以前的生活我们无法自行选择,但又何必猪鼻子插葱——装蒜呢?而一直被富养的女孩,她们心里老早便植入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人人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你有轻衫她有华服,你点咖喱牛肉,她点川香鳝丝,各自口味喜好不同,而与家境人品教养无涉,又有什么可以拿来说事的呢?
听朋友说起过这样一段故事:某位富养闺中的上海小姐,成年后在家长操持下与人相亲,对方自然是意气风发的金领阶层。彼此满意,便开始了频繁的约会,一个月后,某个周末的下午,两人孵在沙发里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卡通片《加菲猫》。只见加菲猫一口气吃了巨量的意大利面,把他的主人气晕过去,主人气哼哼对住这只肥猫,说:上帝啊,我到底要拿你怎么办才好呢?
屏幕里,加菲冷静地回答:love me,feed me,never leave me。躺在男友怀里的上海小姐,马上翻身坐起,立刻倒带,说经典了,太经典了,我也要对你说,你的任务就是:爱我,喂我,永不离开我。
我当时就笑倒了!到底是上海的富养女啊,从父母“爱我,喂我,永不离开我”的怀抱里出来,甜蜜地挽起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个人的手臂,继续着她波澜不惊的娇女生涯。那个说话的腔调、做派、纤腰一扭的身段、似笑非笑的唇角,简直从文字里活脱脱地跳出来。
可以预见富养女的一生,不用操心,不必劳神,不须费力,生活便有如格林童话。谁家养女儿不希望富养呢?尤其上海人,心心念念里都牢记着《做头》里的一句台词,“阿拉上海人养女儿,是养出来疼的。”
精养女儿,粗养儿子
文/爱昀
“富养女 穷养男”并不是指只有富人家才能养女儿,穷人家才能养儿子,而是要像富人家那样养女儿,像穷人家那样养儿子。或者更直白地,养女儿你要舍得投资,至于儿子,就当他瘌痢头,少花钱,多放手。
女儿就要精细地养!女孩子就得有女孩子的样,文雅、矜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而要让女孩子从小养成这些品质、习惯,就得给她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朋友小熙家里条件并不富裕,但是从小就让孩子上的是私立的双语幼儿园,她的理念就是,那里的孩子家境都不错,人以群分,这些孩子在一起,接受最好的教育,从小给他们一种优越意识,今后的起步就会比其他孩子高。尤其是女孩子,“不能让她总在弄堂里疯,那样以后拗不过来了!”小熙的说法代表了时下不少家长的想法——男孩子小时候野一点没关系,女孩子的话,一定要让她从小温良听话。
许多人甚至认为,女儿如果穷养,今后就不可能走入上层社会、主流精英。
所以,富养女必须舍得投资。培养一个女孩,气质学识智慧一样都不能少,年少时就是淑女,年长后就会鹤立鸡群,最起码自然就可直接过渡到熟女。就算长相不够美女,用气质智慧来加分,仍然胜算在握——气质优雅,心智成熟,眼光独特,魅力不凡,这样的女孩,人见人爱,磁场强劲,在职场、情场统统能够游刃有余。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种说法,已经渐渐不被一些高学历家庭所接受。干吗要让孩子早当家?“你不想进厨房的方法就是永远不要学会烧菜做饭。”以前,许多家长喜欢培养女孩子的家务能力,但是,现在很多人请阿姨、保姆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女孩子今后要嫁入好人家,恰恰是不要会做太多家务,因为那里依然有保姆甚至更多的人料理这一切,而女主人要做的,是如何上得厅堂,如何和至友女眷讨论艺术佳作、品位生活等等。
与上相反,穷养男也被不少都市人奉为育儿圭臬。儿子就要“粗养”,不摔几跤又怎会长大?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当他明白凡事要靠自己时,而且凭自己的力量也能成功时,一种坚强自信的生活态度也就会慢慢形成了。让他有更宽广的视野,不要总是蜗居在一处,井底之蛙又怎会明白翔鹰的志向?
这是许多上海家长的认识——男儿养得太精,那不是纨绔子弟,就是胆小无能的刘阿斗!
虽然女孩也要坚强也要独立,但是女孩子更希望自己的男友、老公是可以依靠的。男孩子终将成为一家之主,终将要学会承担、学会责任。如果男孩子也是娇滴滴,凡事都要问妈妈,开口闭口“我妈妈说……”如果一时间他还会让人觉得听话,但最终他也会埋怨大人们为什么让他变得那么懦弱,没有主见。
“粗养”,不仅能锻炼男孩的体魄,而且能早日树立独立的意识,培养独立的思考,而这一点对于男孩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其中也多少带有“重男轻女”的世俗观。
富养女,教育投资;穷养男,挫折教育
文/爱昀
“富养”只是一个概念,并不是让女儿穿着公主裙,抱着限量版的芭比娃娃就算“富养”。富养不仅仅是指生活的富足,而更是教育的富足。“富养”应该是为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自立能力。
“穷养”亦然,不是说让男孩子每日三餐不饱,穿得麻衣粗布。
还是看看面前的好例子。哈佛女孩刘亦婷,很多人都想知道她是如何走上哈佛之路的,而事实上她母亲所推崇的教育方式就是富养。虽然没有非常优越的生活环境,但这位上进心很强的单亲妈妈还是为女儿选择了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她培养女儿各种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女儿的健全的人格,再有知识的人也首先要善良富有爱心,也要懂得抵御外界不良的影响。当刘亦婷出落得亭亭玉立,她亦懂得如何机智地甩掉身后不怀好意的尾巴。
曾经的“星女郎”黄圣依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舞蹈、钢琴、唱歌、绘画、游泳,从幼儿园开始进入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学习舞蹈,小学后期又转入学校附近的少年宫舞蹈队,接着考入徐汇中学艺术特色班,十几年的时间,黄圣依没有间断舞蹈学习,她在舞蹈上显示的才艺实力也为其夺取大奖赛冠军、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乃至成为“星女郎”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都赞赏黄圣依与众不同的气质,也惊奇黄圣依星途的一帆风顺。其实细想起来,这一切似乎又都在情理之中。气质是长期培养、文化熏陶和环境潜移默化的结果。从小家庭环境优越,爸爸、妈妈都是留美回来的高级知识分子,有着体面的工作和身份,对她来说,名利的吸引力并不大。所以当她觉得和周星驰的星辉公司无法再继续合作时,便毅然提出了解约。这可不是一般女孩敢于下决心的事情!
很多在演艺圈当红的男艺人,都曾有过艰难的童年,不是父母的刻意为之,而是真的因为家境贫困。有人摆过地摊;有人做过售票员;有人曾和母亲辛苦地相依为命。生活的压力令他们从小就明白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家人也不可能给自己更多的帮助,要出人头地要获得成功,只有自己拚搏一条路。
所以,成龙出道至今,从黑发拍到白发,拍电影拍到浑身是伤,但再危险的镜头也不用替身依然坚持自己上场,功成名就之时,他才仍会保持一颗谦和的心,时至今日被他人尊称为“成龙大哥”时,仍为自己的新电影孜孜不倦,50岁的年纪还依然是票房的保证。刘德华、梁朝伟这样的巨星都出身贫困,刘德华小时候还热衷给来自家店里买外卖的明星们送外卖,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才使他接触了片场,接触了明星,这与日后真正进入娱乐圈,成为娱乐圈劳模不无关系。因为没有更多的经济支持,更是一切都靠自己,有了磨练,才能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一片天。
商界、政界更是如此。比尔盖茨也好、李嘉诚也好、“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清崎也罢,许多人的童年并不富足,但从小他们得到的锻炼告诉他们:男人一定要勤奋、智慧、和有忍耐力、挑战心。有了这些,哪怕你白手起家,也会逐渐拥有你想要的一切。
一个“古老”的故事:巴克把邻居家的玻璃打坏了,要赔8元钱,但是他的爸爸没替他付钱,而是借了8元钱给他。于是,小小的巴克背上了来自爸爸的债务,拼命想办法赚钱还上。这里,他不是学会了赚钱的方法,而是明白了一个男人的责任,自己的错误自己来承担!——这,恐怕就是典型的穷养。
设若穷养女,富养男,何如?
穷养女,富养男的恶果
文/沙然
海岩说起他的育儿经,居然也横空冒出一句——“富养女,穷养男”,这个写了半辈子言情小说的温儒男人,力主在相等的条件下,对女孩子吃穿打扮要尽量满足,让她心理产生优越感,“不然被社会上不良男子一瓶可乐、一顿肯德基就骗走了,对男孩子就该要求严格点,锻炼他的独立性,经济上相对要克制点。”
不由低眉沉思,借用一句古文,设若颠倒一番,穷养女,富养男,则何如?
若资质超群的女孩,不幸生在贫祚寒门,“必为奇优名倡”,这是《红楼梦》那个年代的故事。放到今天来,也未尝没有可能,弄不好后果还会更加严重。
后果一,贪恋钱财,做人“二奶”。比如师太笔下的《喜宝》:在生活中,你最希望得到什么?爱!被爱与爱人!很多爱!!!第二希望得到什么?钱!足够多的钱!!结果是,等爱的喜宝撞上了贵不可言的富家女,一番交谈后,喜宝在心里冷嘲:“她一定来自个好家庭,好家庭的孩子多数天真得离谱的。”一句话,泄露了喜宝的嫉妒和自卑,以及她不愿触及的家境。最终,年轻美貌的喜宝因为缺钱而做了已届耳顺之年的某巨贾的小妾,她的结局亦悲亦喜,但总不能说是幸福的。“青春不出卖它也会过去,既如此,不如出卖了吧。”不管说时有多么清冽决绝,读起来总归有些恻恻。
后果二,培养出怪异举止甚至恶毒心肠。《天龙八部》里的马夫人,是个绝佳的例子。出身贫寒的她自幼年起,如果欢喜某样东西却得不到,便忍心毁弃,以至于长大后,虽出落得艳如桃李,心肠却毒如蛇蝎。我家底楼住着一对中年夫妻,严父慈母,独养女儿,是最令上海人羡慕的小家庭。其父是大学教授,极端自律,管束女儿也严格得令人窒息,并非财力不济,但女儿看上的东西向来偏偏不买,久而久之,已经读高中的女儿萌生了一种奇怪的叛逆心理,开始偷窃,直到被市重点中学劝退,父亲悔之莫及……
如果富养男呢?则会让男孩不思进取,滋生惰性。当今的社会责任重、压力大,生活中不如意比比皆是。不经历磨难,又如何能坦然面对。没有风浪的打击,单纯,善良,不谙世事的男孩又将如何直挂云帆济沧海?
所谓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别走上岔路
文/爱昀
让女孩子从小就和小朋友们疯皮,虽然她会玩得很开心,但她是否会有收获?读书后,看到别的女孩子穿着漂亮的裙子,会弹琴会跳舞,而自己几乎与学校的文艺演出绝缘,她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只有羡慕。但她的父母依然让她穿着脏衣服,混迹在男孩堆里。偶尔别人不经意的评价,只要一句:这个小女孩怎么这么邋里邋遢,没有一点小姑娘的样子。就足够让她伤心,自惭形秽,为自己不如别的女孩难过困惑了。如果别人说得多了,也许她会改变试图向她的女同学们学习,但没有父母的支持她是无法找到自信的。总在羡慕别人的女孩是危险的,因为只要有一点点满足,就会使她心之向往了。
男孩若是富养,没有经历过失败挫折的男孩是不会长大的,就如同不经历风雨无法见到彩虹一样。父母为他安排好一切,当然他会获得最好的教育,却如同温室里的小花无法在风雨中灿烂。一旦没有了父母的支持,他就会无所适从。聪明果敢又坚强的育儿目标,是难以达到了,没有决断力、没有面对困难的承受力,即便他再有知识,也不是一位让人赏识让人可以依靠的男子汉了……
但其实,穷养、富养,关键是各自的育儿理念选择,但共同点依然存在,那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独立和智慧。
许多人认为,“富养女”从小优越的生活就像一剂强劲的免疫针,使她会不屑于那些拙劣的赞美。父母最希望的就是看到女儿幸福能有事业的成功,能有一个美满的爱情归宿,在从小就培养的优越感里,在潜移默化的自信里,女儿自会有高人一等的眼光和眼力,这就足够让爸妈骄傲又放心了。
想法没什么错误,但必须提醒的是,别走上岔路。
富养女并不是娇生惯养,而是要她懂得精致的生活,自信自立,不会轻易羡慕别人,从小眼界开阔,就能防止日后交朋友时的盲目,也不会那么容易被骗。还有一点,更不是瞧不起别人,而恰恰应该是学会尊重别人,懂得尊卑有别,从善如流。穷养男也一样,不要把孩子养得拉里邋遢,没了自信,不懂得运用智慧,那才叫得不偿失了!
〈乱弹〉
话说穷养女长大之后……
文/何菲
穷养女小美曾在上海的中环广场上班,她每天徜徉在浮华声色之中,觉得那咬着牙买的正品Gucci钱包缺少的是里面的硬通货。
在认识一位香港的有钱人之后,小美开始不怎么去接上海男人的电话了。这个男人身上拥有着比上海男人更多的美德:细心、体贴、优雅。参加了几次“香港周末狂购旅游团”,所谓的“有钱人”Steven被小美很快确定了具体的经济地位:充其量也只有一千多万港币,一个高级白领而已,在香港实在算不了什么。几个月的交往下来,Steven对小美的投资尚不算太吝啬:买过两套品牌服装,送过一条意大利产18K项链。仅此而言,香港男人比上海男人要出手大方一些。每次从香港回来,小美对办公室的感情就会刷新一遍。要不是她工作的这家美国公司的品牌效应实在诱人,要不是写字楼租在上海的黄金地段,Steven恐怕是会另谋爱情的。小美坚定地以为。
派对是上海用来做人气的点唱机。这个需要夸张的时代,内秀是很吃亏的。小美有着光鲜明媚的外表。在那些迷醉的夜晚,小美试图在Park 97的派对中想像香港的兰桂坊,想像物欲潮水般的幸福。
然而,她目击到的是那些中年男人们暧昧、飘忽的眼神。这些眼神是迟早要付出代价的。小美不是不知。
John是小美在派对上认识的第六个香港男人。她用眼睛和身体抚摸到了这个男人在香港太平山顶的一幢300平米的豪宅。从其他香港朋友那里获得的信息令她欣喜若狂:“住在这样房子里的人没有十几个亿也起码有几个亿”。坐在那辆宾利跑车里四处兜风的时候,小美开始对身边这个男人的实力产生了自然的信任。住在价值上千万的豪宅里的时候,小美就铁了心再不去接Steven的电话。
在香港逗留的那段日子里,Steven像一场游戏的局外人,每天晚上开着宝马将小美送到小美的女朋友May家里。问题是,May和自己的男朋友住着,房子很小,根本无法再接纳一个来自上海的朋友。“May家里”就事实上成为小美的一则谎言。每晚将车开到“May家”附近的时候,小美的心就会被凉水浇过一般。
Steven离开十分钟后,小美叫过一辆的士直奔太平山顶。那里,一位45岁的、货真价实的上等人在等着她。这个无法承诺未来的香港男人John的确忙到无法恋爱的地步:有次他点了一桌海鲜请小美吃饭,刚吃一口,公文包里的手机就响了。对话采用的是粤语。一分钟不到,他上衣口袋里的另一只手机也响了,这回他用英语叫对方稍稍等一会儿;倒霉的是,他腰间的手机又开始召唤,双方用日语交流起来。
回上海的那天,两个男人都提出要送送她。权衡之下,小美觉得应该与Steven多呆一段时间。良心发现。
小美告诉John她起飞的时间是中午12点。其实她机票上的时间是下午3点。上午10点,John开车送小美到机场。待John走后,小美立即将机票改签成下午5点。办妥,小美立即打电话给Steven说她在中环逛街采购,Steven心领神会,飞车赶来。
11点40分,两人刚坐下准备点菜的时候,小美的手机响了,John问她是否已经登机。所幸这时候Steven正好去上洗手间,她说“我正准备登机呢”。说完,立即关掉手机。
下午3点钟左右,她刚打开手机,第一个电话又是John打来的,问她是否已经到了上海。她语气坚定地说已经到了。说这话的时候她正在去香港机场的路上,而这时Steven刚刚离开。
坐在从机场驶往家中的“的士”上,小美的肩头顿时坍塌下来。
——John送给她的爱玛仕钱包不见了,里面有四张信用卡和5000元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