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景·乡俗·乡情·乡愁

2006-05-20张永新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3期
关键词:大榕树风俗榕树

黄河浪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画家,因而他的散文常具有诗一样的语言和情致,画一般的色彩和意境。其代表作《故乡的榕树》,更是以神来之笔,围绕古老的大榕树,描绘了秀丽迷人的家乡景色,展现了多彩多姿的故乡风俗,将童心、挚情、乡愁融于其中,细细品来,使人如痴如醉,令人荡气回肠。

文章的开端,作者勾勒了一幅别具一格的都市小风景。这图景以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为中心,因它特有的“青翠”和“清凉”而诱人。在到处是铅灰色的大都市里,这小小的绿地既是成年人散步纳凉的好去处,更是儿童嬉戏玩耍的乐园。所以,作者常常带孩子来这儿,寻找那种悠然自得的味道,捕捉那种曾经拥有的感觉。在这里,作者情不自禁地玩起了童年时代的把戏:摘下一片绿叶,卷成一个小小的哨笛,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这哨音,似曾相识,是多么亲切啊!噢,想起来了,这不正是作者朝朝暮暮寻觅的乡音吗?这哨音,唤起了作者的缕缕思乡之情,勾起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于是,作者的思绪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家乡美景便历历在目……

在都市人眼里,那片小风景是美丽的,也是很诱人的,而作者一旦把她与心目中的家乡风景相比,则逊色多了。故乡的榕树,是那么的伟岸,那么的柔情,那么的风姿绰约;榕树下的小溪是如此清澈,溪水中的鹅卵石是如此的斑斓,连故乡的少女也如此的天真烂漫,令人遐想万千……读到此处,你定会涌起一种感觉,可又难以言传。这般的景色,如果用“诗情画意”来描绘,则显得苍白,暗淡;如果用“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来概括则又显得呆板,乏味。

然而,这还很不够。埋藏在作者灵魂深处的,更令作者魂牵梦绕的,还是在大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摩中慢慢沉入梦乡……

如此这般的夜景,怎能不使人心醉神迷?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因可爱而更美丽;夜景是迷人的,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因相思而更加迷人。如此这般的美景,人间无处觅,天上也难寻,而仅仅藏在作者的心灵深处。这景色虽然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但不能认为是虚构的。

最令作者刻骨铭记的,是那桥头的两棵老榕树,还有那带有神秘色彩的家乡风俗。尤其是那棵“驼背”老榕树,与故乡的孩子们分外有感情。“驼背”横过溪面,弯曲的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几个伙伴爬上去,把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这里,儿童的天性得到了最自由最充分的表现;在这里,孩子们永不厌倦,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在这里,小伙伴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凝聚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在作者心目中,大榕树周围的欢声笑语依然回荡,友情、梦想仍然萦绕。坐在树背上划船而产生的无限遐想对孩子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当孤独和寂寞时,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作者都能从这里汲取无穷的力量。

那么,大榕树为什么被烧成空洞呢?作者叙说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关于这段传说,童年时代的作者是深信不疑的,因为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在家乡,这故事一辈一辈流传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这故事的魅力在于,它以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方式重复着一句古训:恶有恶报。从这里可以知道,家乡人民是多么的爱憎分明,是如何地嫉恶如仇。表面看来,这故事似乎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而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人们: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故事还将流传着,从而达到劝人弃恶扬善的美好愿望。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对此深信不疑。

大榕树在家乡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呢?作者清楚记得:常有女人来祈求榕树之神,常见一些母亲用榕树的汁液为孩子涂抹皮癣,还有每当祭祖的时候,老祖母总叫我折几枝榕树枝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从这里可以看出,大榕树与家乡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读到这里,也许有人觉得可笑和荒唐,或者以为这里的人们太愚了,甚至怀疑这些风俗是作者的虚构。这里决非杜撰,是千真万确的写实。不仅所写风俗是真实的,而且作者的感受和体验也是刻骨铭心的。试曾想,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穷苦善良的人们遇到困难和不幸,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只能把心爱的大榕树当作万能的“救世主”。这些风俗,既体现了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又反映了当时条件下人们无可奈何的尴尬。作者对这一点的理解是极为深刻的,因而与父老乡亲的灵魂是息息相通的。

作者的笔端饱含深情,通过描绘那蓄积在心中几十年的家乡景色和独特风俗,不仅写出了浓浓的个人乡愁,而且抒发了所有海外华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抒发了当今社会的都市人对乡间自然风光的向往之情,更抒发了一个成年人对天真烂漫的童年岁月的怀恋之情。因此,作者尽管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拥有优裕的生活环境,心中定会有诸多抹不去的情结。正如作者在写给他童年时代的挚友周增群的信中说:“香港固然有繁华美丽的一面,但我初来那几年,人地生疏,对不同的社会制度,紧张的工作竞争,挤迫的生活环境,冷漠的人际关系等不能适应。时而会忆起小时侯在乡下所过的日子,恰是一个显明的对比,心中很怀念那美丽的自然景色,淳朴的农村生活,以及亲切的乡亲们……”也许,作者还有更深一层的担忧,为都市里的孩子感到悲哀;如今的孩子们到哪里去享受那种优美的自然风光,到哪里去寻找那种我们童年时代所曾经拥有的友情和乐趣?

(张永新,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沛县分校)

猜你喜欢

大榕树风俗榕树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榕树
大榕树
大榕树
跟踪导练(四)4
日“高学历风俗娘”增多
榕树军团来了
校园里的大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