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一样的操守,海一样的宽容

2006-05-20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3期
关键词:敬亭山女诗人李白

施 路 魏 懿

陈敬容,四川乐山人,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九叶诗派诗人之一。著有《交响集》、《盈盈集》等,合集《九叶集》等。

《山和海》是陈敬容的代表作之一。欣赏这首诗,请注意诗题下的小引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诗末尾注(“病中”)。这个不是闲笔,而是向读者示意作者写这首诗时特定的境遇和心境。细心体味,有助于我们展开想象,充分领略诗的意蕴。本诗所引小诗叫《独坐敬亭山》,是一首五绝,是李白写于公元753年秋天的,此时诗人已经离开长安整整十个年头,饱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但是他却丝毫没有向世俗低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而此时处在病中幽居、困境中的诗人陈敬容也同样的孤寂。疾病使之失去行动的自由。女诗人起笔写到:“高飞/没有翅膀/远航/没有帆”,词语平谈,似白描,却极有感染力。我们曾读过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览通揽)明月”, 也读过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独对敬亭山的李白也曾有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壮言……,这一幕幕的情景何尝不是诗人陈敬容所梦寐以求的呢?因而“高”与“远”表现了她的这种心境,然而这一切对于病卧斗室的女诗人来说,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两个“没有”把作者的心理落差表达到了极致,极度失落与悲苦溢于言表,真是“可怜白发生”!

在断绝高飞与远航的愿望后,诗人陈敬容竟能把终日面对小院外的—棵古槐幻化成了李白诗中的敬亭山,真是同曲异工啊!同是面对耐得住寂寞、我行我素的知音——敬亭山,女诗人则是抒发心灵的自由、思想的活跃、胸襟的博大。病魔束缚了自己的肉体,却奈何不了自己的思想、精神。思想犹如海水,“日日夜夜 / 在心头翻起 / 汹涌的波澜”。女诗人在沉默的凝视中爆发出了火山一样的激情,这是她生命的律动,燃烧的激情!她内心的海洋是“无形”的,是广阔“没有边岸”的,它具有吞吐日月、包孕星汉的宽广与博大!无论处于人生的低谷,还是浪尖,诗人的内心的操守不变、信念不变!像大海一样“无论清晨或黄昏 / 一样的深,一样的蓝”。

诗的前四节展现了诗人肉体束缚与精神的奔放,这一反一正相撞,发出耀眼的火花。女诗人以舒缓的旋律,深沉的语调,倾诉了她深深的渴望,表示了她对美丽的坚持。

诗的最后一节回环开篇,是诗人与幻化成敬亭山的小院外古槐的独语,更是自己心灵的跫音:执着地追求,永不停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便是处于生命的黯淡期,面对令人敬仰的高山,作者仍然不卑不亢,坚持自己的操守,“你有你的孤傲 / 我有我的深蓝”。陈敬容以心灵海洋的博大广阔,消解和净化了来自生活和人生的艰辛与苦痛,从而使自己的诗达到了纯净美的境界,也展示了心灵的宽度与力度。只有山一样的操守,海一样的宽容,才有红尘中独立的人生。

纵观全诗,除了首节是实写之景外,后面四节则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人化的自然。孤傲的山和深蓝的海都是作者心灵化的产物,女诗人首先打开心灵的深处的明眸,将自己的人生哲学体验化成了具体的物象——山和海,山和海实是古槐与自己的象征,此时的古槐也赋予了作者的主观情思,然后把这种难以言传的人生体验借山和海这个赋有作者情思的意象传达出来。这是动与静的结合,是高与广极致的结合,作者巧妙地运用山和海的象征义揭示了自己对现实的主观体验。

这首诗五节二十行,每节四句,都是短句,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情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从首节情绪的低落,到第三节翻出新高,情绪慢慢回升,再到末节直抒胸臆,富有古典诗词的余韵。

附:《山与海》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李白

高飞

没有翅膀

远航

没有帆

小院外

一棵古槐

做了日夕相对的

“敬亭山”

但却有海水

日日夜夜

在心头翻起

汹涌的波澜

无形的海呵

它没有边岸

无论清晨或黄昏

一样的深,一样的蓝

一样的海呵

一样的山

你有你的孤傲

我有我的深蓝

1979.4. 在病中

(施 路 魏 懿,西南师范大学新诗研究所)

猜你喜欢

敬亭山女诗人李白
塞姑?颂鄂尔多斯女诗人
女性爱情观的崛起
诗仙李白的归宿
女诗人用诗揭韩国诗坛泰斗性骚扰
为什么要去敬亭山(诗)
《独坐敬亭山》主题质疑
倒下的那一刻
从韩国古典诗话看朝鲜文人对山东文人的认识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