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章合为时而著

2006-05-20尹兴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3期
关键词:落木众山杜牧

中国古人有登高的雅兴,从登临诗中可略知一二,因为诗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唐代文人的登临诗,我们亦可窥见唐帝国的时代气象。

先是陈子昂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诗人立足于幽州,俯仰天地,朝前看,明君贤臣、英雄豪杰已一去不复返,追之不及;朝后看,志同道合的当代贤者尚未出现,人生苦短,盼之不来。于是,沉重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泪下。

像陈子昂这样的在唐帝国建立以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胸怀大志,才情四溢,梦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一代女皇武则天却对其“宠而不用”。在屡遭挫败之后,他才把这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历史情怀,在幽州台上,以不可阻挡之势喷薄而出。我们今天重新来品味它,仍然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中,看到了苍茫的天宇,寥廓的原野,听到了“盛唐之音”的先驱者那震撼人心的慷慨悲歌,感受着一种雄豪悲壮的美。

接着,二十多岁的诗人杜甫来到了泰山脚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泰山为五岳之尊,在统治者的眼中,是封建政权“与天无极”、“天禄永得” (见《汉书·武帝纪》)的一个象征。统治者的这种观念,自然引发了国人对泰山的一种崇高之感受和敬仰神往之情。在民族意识中,泰山已具有最高境界的象征意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正是抱着登最高处的理想、创最辉煌业绩的心情来望岳的。这诗句里洋溢着的雄浑之气,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有所作为的人们。

其实,诗句的魅力,既是属于诗人个人的,又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辉煌的人物提供形成魅力的条件。杜甫写此诗的年代,正是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年间,那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像杜甫这样随着唐帝国的强盛而成长起来的诗人,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愿意也敢于冲破旧的樊篱,开拓新的局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种自信,正是盛唐这样的时代给予的。

但是,岁月流转,杜甫并没有这样一路高歌下去。大历二年(767年)的秋天,这位历尽蹉跎的56岁老人在夔州登高抒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首联扣着夔州秋景写登高见闻,特别是凄冷的秋风与凄厉哀怨的猿声渲染了一种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背景。颔联气势特大,“落木萧萧”有迟暮之感,而“长江滚滚”,则颇似志士情怀;加上以“无边”“不尽”作修饰,更觉悲凉慷慨、气韵沉雄。颈联直接抒情,层层递进,笔法顿挫:秋之悲,浓于其他季节;作客之悲,浓于其他处境;而常作客,且在万里之外,则最可悲。登高易思家,有家归不得,可怜;老而离乡背井,更可怜;何况他还多病,又孤单,那就最可怜了。尾联荡开一笔,亦是抒情。潦倒之苦,国难家愁,本欲借酒遣愁,但由于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这又无端地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因此,诗中抒发的这种“艰难”时世之愁,百年易过壮志成空的“苦恨”,既是杜甫个人的,又是整个唐王朝的。那哀鸣的青猿、飞旋的秋鸟、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构成的庞大交响乐,正是唐帝国大厦的钢骨折断之声!

时光荏苒,杜牧、李商隐来了,他们都曾在乐游原望远抒怀:“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中,胸怀大志,常以韬略自负的杜牧自称以“无能”为“有味”,说要逍遥江海的同时,却又恋恋不舍地回望唐太宗的陵墓,遥想那辉煌的贞观盛世。《乐游原》中, 诗人因“意不适”而观古原,看到尽收眼底的壮丽山川,染上如血的晚霞,非常壮美。但诗人由这良辰美景中突然生发出一种悲哀的心情,夕照落霞景色虽好,但毕竟黄昏已近,难以长久。

杜牧、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们有抱负,但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两首诗实际反映了他们的伤感情绪。《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一诗在嘲弄自己无用和羡慕太宗风范时,自然就表达出对当朝皇帝和国势的失望和不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管李商隐的本意如何,他却在不经意间为唐帝国的末日来临谱写了一曲挽歌。

譬如人的一生有少年、壮年、中年、老年,唐代登高诗歌也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如“少年心事当拿云”的少年,志高气盛。杜甫的《望岳》,则有着壮年人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的《登高》则有着人到中年的现实主义精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杜牧、李商隐的诗则有着老年人的情怀,对美好一生留恋、哀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些登临诗,成了折射历史的多棱镜,魅力自然无穷。

(尹兴梅,山东省临朐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落木众山杜牧
望岳
望岳
落木(外二首)
异域中秋前数日漫思(新韵)
游燕园(新韵)
清明
山行
倪瓒山水画的图式美
遣怀
会当凌绝顶 不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