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愚”志不渝

2006-05-20朱茂林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3期
关键词:愚者永州柳宗元

《愚溪诗序》是唐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所作《八愚诗》(已亡佚)的一篇序文。细读这篇序文,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被贬永州后的心情:凄凉、愤激和无奈。这种心情是他至死不悔的“愚”志的郁结,即正直而满腹才华、极有“利世”的心志与遭受排挤打击后而矢志不渝的操守,无处张扬,无处倾诉,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铸炼他的“愚”志,使他借助笔下的山水一一呈现。

一、托物言“愚”志

作者深受“愚”志之苦,自然他眼中的景物也具有了人性之苦。柳宗元面对自己被贬的处所和朝廷的言说——终生不能量移,其悲苦之情就落到山水之上。在文中,“爱是溪”,故借“冉溪”而“家”,取名为“愚溪”。作者便有了精神的寄托。由此延伸到“丘、泉、沟、池、堂、亭、岛”, 作者不是在客观地描摹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志,物物皆“愚”,“以予故,咸以愚辱焉”。这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正如《古文观止》评此文:“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作者在对“愚溪”山光水色的描绘中,或隐或现地折射出“愚”的影子。愚溪具有“清莹秀澈”的美景,却“不可以灌溉”、“大舟不可以行”、“不能兴风雨”且“无以利世”,所以“愚溪”被弃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游赏,无人涉足,甚至也无人过问,这不正是“适类于予”吗?欣赏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也只有这落寞的愚溪。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此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打击的不平之鸣。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以“愚”字统贯,表现了作者对这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二、赋比见“愚”志

在序文的第四段中,作者通过赋比手法来写“愚”志。.先极力写两种“愚人”:一是宁武子,二是颜回。宁武子是“邦无道则愚”,表现了“智而为愚者”的行为;颜回是“终日不违如愚”,表现了“睿而为愚者”的行为。他们“皆不得为真愚”──他们都不是真的愚笨,应该说他们都是聪明人。而“我”的愚就完全不同了:“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那么,“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愚”人呢?作者在段尾点出自己的“愚”,增强了对比的力量。文中用宁武子的“愚”是在国家政治混乱不清的时候,自己的愚却是因为现实政治的“有道”。颜子不违老师的教导如“愚”,而自己的“愚”却是因为“违于理,悖于事”。作者以反话正说方式称在天子“有道”时,自己却做出了“违于理,悖于事”的“不合于俗”行为。这都是就永贞革新这件事而言的。与作者自己“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相映衬。从而表现了其心情的悲愤和凄苦。

柳宗元在记愚溪八景时,以赋文的方式渲染了愚溪幽奇秀美的山水。而此山水功用“无以利世”,但本性能“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形成对比,使溪水显得“愚”才“适类于予”。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自己以“愚”相称,山水以“愚”相“辱”。实际上是反衬了社会的黑暗,坚定了自己不与权势同流合污的决心和信心。“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这就更是愤激不平之词。

三、文墨歌“愚”志

沈德潜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柳宗元正是“以文墨自慰”,慰藉自己的内心无以排遣的忧愤。放情于山水而发出了悲鸣之音,彰显了“愚”志。“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化作《八愚诗》和《永州八记》等。以“不合于俗”也“无所避之”的个性,驱使他为“愚”志奔走、呐喊。知音在哪里呢?是永州的山水还是朝堂之上呢?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从诗中的“适”与“遇”字,可以看出作者并非那么闲适和舒畅。即使有愚溪的佳美的山水也无法排遣作者心中的郁闷和忧愤。所以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志趣是凛然不可侵犯的,只能“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了。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借“山水”这杯酒浇自家块垒的嗟叹、呻吟和呼喊,临风赋“愚”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同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进行了有力的控诉。掩卷沉思:柳宗元怎一个“愚”志而不改?

(朱茂林,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锡南校区>)

猜你喜欢

愚者永州柳宗元
永州的雪
劝思
零陵区:“两考”工作平稳顺利
江雪
画与理
李晖赴东航对接航线迎来突破性进展
江雪
智者和愚者
陶艺作品《芸芸众生系列——愚者》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