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

2006-05-20丁田海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3期
关键词:新教材课文教材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实际上,新教材中的课后题的设置同样也遵循此原则,目的是让学生循序渐进。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后题的地位因教师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不同而大相径庭,要么题题落实,浪费时间;要么略讲一二,一笔带过,课后题无形中成了课文的附属品甚至累赘,失去了其让学生思考、领悟的独特价值。造成这样的实际效果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真正研究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一方面是教师本身对语文课程基础性和选择性精神理解不够,而这显然是有悖于编者的良好意图的。

如何在教学中灵活、有效地利用课后题?我认为首先需要钻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教学风格以及文章本身特点,大胆剪切,重新组合,以灵活性、辐射性、开放性原则,因地制宜,巧妙运用。我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拓展课后题,加强基础知识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的分析可以看出,考察文言文越来越强调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的分值从过去的5分提到了现在的8分,提高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迫在眉睫。文言文单元每一课的课后第二题是辨析多义词含义,第三题一般设置为翻译句子或段落,这恰好是我们有效利用课本资源加强基础的有利时机。于是让学生完成第二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古汉语词典中的释义,补充题中未涉及的义项,然后理解题中的多义词含义,并进行所在句的整句翻译,强调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与此同时,我还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文重难点,在第二题中补充相关语句、语段的翻译,通过拓展性的基础练习来强化对课文内容理解,强化对重难点词的把握,强化对五种文言句式的熟知。

《登泰山记》中我补充了涉及文言句式的翻译:“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强调判断句的翻译);《祭十二郎文》中的“是年,吾佐戎徐州”,“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考察对“是”的把握);“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语气的翻译)等等。每篇文章或侧重句式,或侧重虚词,或侧重古今异义等,都是从课后题中延伸出来,却又不局限于课文安排的习题。

对于小说、散文、戏曲等单元涉及的基础知识,我让学生在课后习题中补充上重点词语、易错词语、优美句子识记等题型,夯实基础,让学生实实在在得益于课内。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同样可以借助课后题,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写作的基本技巧及能力。

小说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结构的分析,主题的把握,除此之外,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对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具有借鉴意义。完成了对《药》的课后第三题的语言揣摩,《陈奂生上城》课后第三题的心理比较和《守财奴》课后第二题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分析后,我给学生介绍了相关的人物描写技巧及表现手法,让学生仔细观察班上的同学和老师,注意他们的特征。对身边人物的留心观察结合对名家作品的用心鉴赏,使同学们在写作时不再无话可说。

我们还可以将课后的开放性题改成作文练习,写一个片段作文。

围绕新教材课后题,根据学生实际,找到学生基础训练的落脚点,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二、借助课后题,把握文章内容

新教材中的小说单元和文言文单元的课后第一题,其设计都和文章内容紧密相连,这主要是帮助学生迅速地把握课文。《登泰山记》课后第一题设置有三个小问题:(1)找出课文第二段的登山路线;(2)文章景物描写的顺序;(3)第四、五段的内容大意及这样写的好处。我让学生借助该题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在上课评定时,顺势完成了板书,可谓一题多用。

戏剧单元的剧情所涉及的课后题还可以借助学生的表演等其他方式来把握,以便让课后题变得有声有色。

三、巧用数字,熟悉题型设置

“语文教材是丰富的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的载体,而且涉及到社会诸领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例子。”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除了要将教材作为一个范本,借教材完成多个任务外,还要注意其和考试的有机联系,做到以题带考,以题落实考试要求。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限制对某道题的回答字数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限制回答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敏捷性,或借助给要回答的问题附上分值(例如《陈奂生上城》的第二段中“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转好,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一句,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即暗示了有三个答题点。)来训练学生对出题者意图的揣摩等。

四、利用课后题,加强情感体念

新课标强调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情感的体念,以及自我精神的成长,强调“以生活示范生活,以激情感动激情”。

新教材第四册的《陈情表》一文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其一大特色。在学生完成了翻译,领悟了作者的孤苦无依之情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后,文本设置了一道开放题“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参看下列资料,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针对我班学生实际知识结构水平以及生活的现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结合课文和题中所给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李密的孝情。2.父母或长辈对你的真挚关爱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3.谈谈你对孝的认识。要求将内容整理成文字。因为在开放题中强调了学生自身对孝的感悟、反思,所以同学们在作文中写出了充满真情实感的句子:

“孝是一首余韵不绝的歌,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人们的心弦,孝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澎湃的激情。

孝让我体会到母爱的博大,孝让我成熟,孝教我理智。

爱源于孝!”

《林黛玉进贾府》中,我们可以将课后第四题设置成辩论题:“新时代还需不需要王熙凤的‘辣?”让学生在充分把握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同时查找有关资料来充实、证明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用自己的判断来把握社会,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训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其他一些开放性的课后题,我们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重视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五、用课后题,拓展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中,应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

比如《守财奴》课后第三题提到了古今中外文学画廊中的众多守财奴形象:严监生、乞乞可夫、阿巴公等,我利用学生对此的浓厚兴趣,让他们任选一位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简介认为最为精彩的情节,并谈谈理由。之后,我还利用语文课堂的时间及课外时间安排学生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接触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的作家、作品,接触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在比较、撞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与此同时,给学生推荐了2004年福建卷的优秀作文,让学生写一篇《我眼中的文学人物》一文,让课外阅读化为具体的文字形式,使学生在文字中提高认识,深刻领悟。

从学校活动总量的统计上来看,课堂教学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最大。如何对新教材进行灵活加工、处理,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促进学生身心诸方面的和谐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想,或许可以从对课本资源进行再创造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沉下去,自如地浮起来。

(丁田海浙江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新教材课文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