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新课标 迎接新挑战

2006-05-20邵献计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3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如习习春风,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然而“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却依然如故,未能荡起一丝涟漪。其原因究竟何在呢?这得从自己参加的两次会议谈起。

一是去年11月初,笔者在广州出席了全省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该会议主要就各地使用新教材的情况进行研讨,会上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另一次会议是在去年12月11日下午,清远市督导室的领导应邀前来我校指导工作,并为我校全体教师以及我市部分中小学校的领导作了一个关于“创建等级学校专题工作”报告。该报告高屋建瓴,全面具体地分析与阐述了创建等级学校的形势及要求。其中令我最为震惊的一点,便是他毫不隐讳地指出目前我市教育教学存在的差距,认为我市目前的教育步伐不仅与珠三角有较大差距,甚至在本地级市来看,与东部的县区市都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也反映在教学观念方面。正因为如此,我总是忐忑不安,我认为现在应该是我们认真反思的时候了。我们应该深切地感受到目前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我觉得目前我们主要存在着这些不足。

(一)教学信息不畅通。如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各学科推出课程标准的有关情况以及新教材的实验情况,我们有很多老师了解很少,甚至一无所知。由于跟外界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只能独自关起门来干活。

(二)教学观念滞后。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不少教师只能按照自己一贯形成的思路进行教学。习惯于偏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发展。

(三)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手段多数停留在传统的“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上,课堂容量少,教学效率不高。

(四)互相学习与深入研究探讨的氛围不浓。

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我认为除了注重改进教学手段,如充分运用目前学校提供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注重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在学习方面,我认为现在极为迫切的一个学习内容便是深入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本学科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做到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更新自身观念,以实际行动迎接新的重大的教学改革浪潮的到来。因为从2004年秋季开始,我省全面推行新的课程标准,即在全省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现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及有关情况作简要的概述。

首先,谈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在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下,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具体部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深入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于今年初制订出来的。其产生的大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把建立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看成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把今天的教育看作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

2.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要求。我国确立了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就必须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三个方面。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就是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也都能够成才、都能够成功。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发展,更不等于学生学习成绩门门优秀。在未来社会中,全面发展并且学有所长的复合型人才,其社会适应性和生存竞争能力更强,发展潜力和成功的几率也更大。人无全才,要“扬长”,而不能只是“补短”,求全责备有可能导致平庸,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冒尖,也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合格加特长”就是有用之才。主动发展就是要培养健全人格,保护学生个性。过去我们习惯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现在我们更强调“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一个出色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思考、学习、批判的本领,培养学生开拓新领域、分析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能力。

3.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正在经历一场根本的变革,过去的课程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为“繁、难、偏、旧”。“繁”,就是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导致课程内容繁多、重复,有些内容甚至带有浓厚的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色彩,不必要地加上一些形容词、名词,使简单的命题复杂化,难于理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难”,就是课程要求过高,教材难度过大,有些学科的内容过深,不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难于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偏”,就是偏于知识传授,偏到考试科目上,考试出偏题、怪题,各学科缺乏联系,忽视了基础教育“广而博”的特征。“旧”,就是课程内容陈旧,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不能及时反映科技、经济、社会的新知识和新进展。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在国内许多报刊展开的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使语文教育成了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话题,语文教育界对种种问题的反思和社会各界参与的讨论,为语文课程的改革作了铺垫。

可见,课程改革是社会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直接体现着课程改革的精神,它具有培养目标新、课程要求新、课程结构新、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新等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制订出来的,它直接体现着新课程方案的精神实质。它由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三个部分以及附录组成。其中前言部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个方面;课程目标部分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方面;实施建议部分包括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以及选修课程举例两个方面。它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遵循着三个基本理念: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由上述可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顺应社会发展、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它以全新的理念、丰富的内涵展示在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它那强烈的社会时代感,鲜明的学生发展观,无不强烈地震撼着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它将作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为此,我深深地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感到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历史已赋予我们神圣的职责,那么面对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做的东西很多,但我以为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实现自身角色转变。课程改革是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新课标要求教师:1.必须有专业的学术知识。2.要有职业道德,有敬业精神。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要能够抵挡诱惑,育人先育己。古人说“智如泉涌,行可以为仪表者,人师也”。3.要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必须有自己的教育理论,认识上的模糊,必然会导致实践中的盲目。同时,必须具有教育的能力,要了解青少年的特点。实践性来自对学生的了解。还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判断推理的能力。4.要有实践综合能力。教师拥有的学历不等于能力,能否成材取决于岗位上的锻炼、训练。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成长,否则无法使用新课程,要与时俱进。同时,教师要不断的自我发展,可以这么说,不会自我发展就不会有生存的空间。为此,我们应该努力逐步实现自身的以下五个角色转变:

1.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3.由“一桶水”向“长流水”转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长流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4.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5.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与开发选修课、活动课,不断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新课标要求构建一个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强调“合格+特长”。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对选修课、活动课的研究力度。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结合语文学科优势,认真组织一些与选修课密切相关的活动课。例如,在“诗歌与散文”选修专题课方面,可以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鼓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在“语言文字应用”选修专题课方面,可以举办学做节目主持人、给初学普通话的人正音、开设文章病院、举办语言的疑难杂症征答活动等。在活动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邵献计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教育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