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诗趣
2006-05-14祝新福
祝新福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俗称“祭灶节”。传说腊月二十三日的晚上,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呈奏人间各家的善恶,二十四日的晚上则回到凡间。因而,人们在这两天都要向灶王爷供奉糕点、酒食,并点上蜡烛、焚起香纸,表示送迎灶王爷。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诗》,就比较全面地记灵了当时民间的祭灶风俗: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显然,这是有钱人家的祭灶场面,而衣食无着的穷苦人家,平素吃了上顿没下顿,挨到年底只好对即将“升天”的灶神表示歉意了,就像一首歌谣中说得那样:
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
今年小子过的苦,明年再请您吃糖。
当然,人们大张旗鼓的祭灶是有目的的。“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灶神像旁的对联一语道破世人祭灶的动机。民间流传的《灶君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这层意思:
灶糖一盘茶一盏,打发灶君上青天。
天宫见了玉帝面,不当说的且莫言。
无独有偶,元代诗人周广业的祭灶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胶糖祀灶洁春盘,归到天庭夜未阑。
持奏玉皇无好事,且将过恶替人瞒。
诗句写灶王爷报喜不报忧,入木三分地反映了人们祭灶的心态。
历代文人学士也留下了不少祭灶的诗作,不过大都是即事应景、借题发挥而已,多是诙谐之作。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这是宋人吕蒙正落泊时的祭灶诗,是对生逢乱世,怀才不遇,空有满腹经纶却穷途潦倒的感叹。“乱世文章不值钱”,常被后人用来表示文人学士不被世人尊重。
有意思的是,元代程文海竟模仿灶王爷的口吻写成“祭灶诗”:
何年呼得灶为君?鼻是烟囱耳是铛。
深夜乞灵余不会,但令分我胶牙饧。
诗中“胶牙饧”指麦芽糖。全诗的意思是:不知是什么时候把灶台叫作“灶君”的,不就是一个“鼻是烟囱耳是铛”的灶台吗?接着,诗人又模仿灶王口气说,我其实没有什么灵性,也上不了天,只不过是要你分一点糖果给我吃罢了。“祭灶”本来是十分郑重严肃的,但诗人却一反其意,用大不恭的言语嘲讽灶王爷,其实这正是诗人对祭灶这种迷信活动的辛辣讽刺。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还在祭灶,其中当然还有求功名、祈平安的心理;但大多只是把它当作一个传统节日、一个风俗习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