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中秋节是八月十六等
2006-05-14曾颖等
曾 颖等
我出门上班的时候看到门卫老黄的儿子兵娃正在和院里的小朋友胖胖在争论一个问题。两个小孩一胖一瘦叉着腰涨红着脸一本正经争论的样子让人想起古书上“两小儿辩日”的情景。
不才虽没有孔老夫子的能耐,但普通的好奇心还是有的,于是凑过耳朵去,想听听小孩们在争吵什么,我想如果运气好的话,兴许能像十多天前那样,听到他们争论“青蛙究竟长不长牙”的问题,说不定还可以捡来写篇文章挣几元稿费用来买盒饭呢。
两个吵得累了的小家伙似乎比我更希望我介入到他们的争论中去。看来他们争得似乎有些累了,急需要一个裁判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对方的错误。而我来得正是时候。
瘦瘦的兵娃性子很急,他拉着我的袖子,很迫切地说:曾叔叔,你说说,中秋节是不是八月十六?
我正想回答他说不是,但看见他满脸汗珠非常焦急的样子,觉得有些蹊跷,于是愣了愣,想听听胖胖是怎么说的。当记者多年使我养成了一种近乎油滑的毛病——在没有听完争执双方的陈述之前,决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
胖胖的脸上也有汗珠,而且也有不亚于兵娃的焦急神情,他说:叔叔,中秋节明明是八月十五,可是兵娃偏要说是八月十六,我给他纠正,他还不接受意见,您给评评理,看看我们谁错了?
小胖子成竹在胸,一脸有理没处说的冤屈样。
兵娃说:明明是八月十六中秋节,我爸每年都是这一天给我买月饼,我们每年都在这天夜里赏月,八月十六就是中秋节!
胖胖也不示弱,一个箭步跨到兵娃面前,手叉腰,鼻子对着鼻子,尖声说:明明是八月十五,我爸我妈每年这一天都会带我到郊外的度假村,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我记得很清楚!
两个小孩都很认真的样子让我感觉兹事体大。对于两个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对这件事的看重程度显然比作为成年人的我想像的严重。
这时我依稀记得去年中秋的事,八月十五下午,我碰到胖胖一家开着车出门,胖胖在车窗里很得意地和我打招呼,说:我们到荷花湖赏月去了!车窗内,标价几百元的月饼盒反射出令人炫目的阳光。
而我同样记得,去年八月十六,也即是中秋节的第二天,我看到门卫老黄买菜回来时,小心翼翼地藏着一盒月饼。其实,很多和他一样的下岗工人都是在这一天买月饼的,因为这一天,月饼像公主变成了黄脸婆,一下子降价十分之九。我清晰地记得,那天夜里老黄和兵娃坐在院里望天的样子,他们的面前放着小方凳,小方凳上放着月饼。兵娃脆脆地唱:“八月十六月儿圆呀!爸爸给我买月饼呀……”
这时候,我已明白了两个小孩要争的是什么了。这也使得我很为难。我想照直对兵娃说,中秋节应该是八月十五,但有些不忍心。我想骗胖胖说中秋节应该是八月十六,但本能告诉我,骗小孩是不道德的,而目这个骗局也至多只能维持到他们碰到下一个大人之前。
就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突然想出一个脱身的办法,我悄悄附在胖胖耳边说:你说的是对的,中秋节是八月十五……
我又附在兵娃耳边说:你说的也没错,你们家的中秋节就是八月十六……
我觉得自己的话让自己的脸有一种发烫的感觉。我几乎是逃着溜出小区大门的。我不知道我的那几句连自己都骗不过的话是否能止住两个小孩的争论,但我真希望天上突然出一道彩虹或跳出一个外星人什么的,分散一下小朋友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从此不再把这个争论进行下去。
在以后的几天里,在进出门时,我甚至因为有点怕碰见两个小孩,而显得有点鬼鬼祟祟的了……
【选自2006年10月6日《新浪·博客》】
幸亏没带够钱
汪永林
我头痛得无法忍耐,到医院挂了门诊。
门诊的门口排了一列长长的队伍,我痛得难以站立。算了一下时间,大约需要半个钟头,索性到外面长凳上坐一坐。
终于轮到我了,医生问我哪里不舒服,我说头痛。他一边唰唰地写着单子,一边说:“你先去照一下X光、做脑电图……”
我心里想我可能是感冒了,有那么严重吗?我问医生,医生说:“引起头痛的原因有很多,你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我拿着单子去划价,一算,一千五百元,刚好是我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于是便拿着检查单回到门诊,让医生减掉几项。医生问:“那你带了多少钱?”
我说:“五百元。”医生把单子收了回去撕了,不耐烦地说:“请你等一等,我把他的病看了再说。”我摸了摸衣兜里的钱,一摸完了,下班回家,我把制服脱了换上便服,衣兜里只有一张五十元的钞票。
过了好一会儿,医生看完病人后,转过头来对我说:“你们这些病人……那你说吧,你到底带了多少钱?”
我不好意思地说:“医生,我只带了五十元钱。”
医生在处方单上随手写了起来,一瓶感冒清和一盒消炎片。我拿着开的处方去划价,价格是四十九元八角。
到了第三天,药吃了三分之一,病已经好了。
如果那天我带够了钱,那就惨了。如今一想起这事,我竟然觉得幸福极了。
【选自2006年10月15日《围城杂文》】
千万别给我涨工资郭炜
局里的门卫换了一茬又一茬,进来的人全都跟局领导沾亲带故的。现在的门卫老张是前任胡局长手上进来的,干门卫已有三四年了。老张是名下岗职工,因还不到退休年龄,所以不能领取老保资金,没办法只好托关系找了门卫这个差事,拿点临时工资养家糊口。
年初,胡局长退居二线;新任贾局长继任。贾局长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阔斧地精简人员,并信誓旦旦地保证提高干部职工待遇。贾局长的这一举措,赢得了全局上上下下一片赞扬之声,所有的干部职工无不欢呼雀跃,认为贾局长是一位以人为本的好领导。
贾局长上任不久,首先拿庞大的临时人员开刀,通过清理、买断、补偿等一系列措施,清退一大批临时人员,但仍保留着司机、门卫、炊事员这些必不可少的岗位临时人员。老张因为是门卫,因此自然而然地列入“受保护”对象,依然干着吃力不讨好的门卫工作。
富余临时人员清退后,接下来就是增加干部职工待遇了。这天下班临出门,贾局长一改往日的严肃样,笑容可掬地对门卫老张说:“刚才局里研究了,准备给你涨工资呢,你可要请客啊!”老张头一听,短短地发愣之后,一连串地问:“真的假的?是真的吗?”
贾局长丝毫没有注意老张头的表情,以为他听说涨工资肯定会高兴得跳起来,见老张一副质疑的口吻,便认为他高兴得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堂堂一局之长会骗你?“看你高兴的,一听涨钱,就高兴成这样。”贾局长边笑边走说,“不要光顾高兴,要请客啊。”
吃过晚饭,贾局长正在看《新闻联播》,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竟是老张头,手里提着一大堆东西。“看你,这是做什么?”贾局长忙把两手提着一大堆东西的老张头让进来,“涨工资是局里的决定,你弄这个干啥?不用谢我!”贾局长还以为老张头来感谢他呢。
老张头放下礼品,双手搁在双腿上,然后小心翼
翼地坐在沙发上,欲言又止:“我,我是想……”贾局长没等老张头把话说完,便打断他:“啥也别想了,来,咱俩喝一壶,一会儿你再把礼品带走。”说着,贾局长就喊正在厨房忙碌的老婆,让她赶忙准备几个下酒菜。
老张头一边推辞,一边说道:“我不是谢你,我是求你来了。”老张头苦笑着说,“求你跟局里说说,千万别给我涨工资,好吗?”贾局长一听,觉得这事挺稀罕,这等好事儿,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呀!贾局长还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什么,你不想涨?”
老张道出苦衷:“是啊,就是因为工资低,我才能在这干,钱多了,就不会轮到我了。食堂的李师傅涨工资没几天,就换了马副局长的二叔;打扫卫生的老黄涨了,换成了赵副局长的姨夫;开车的刘师傅涨了,换成了孙局长的外甥;我要是涨了,是不是又要换人了?”
贾局长一听,觉得事情有些蹊跷:这老张头平时看上去有些傻不拉叽的,没想到他鬼点子还蛮多,信息掌握得准,还有点贼精呢。贾局长听完老张头的心里话后,心里猛然一惊,随即仍摆出一副“心地无私天地宽”的样子,道貌岸然地反问道:“这事儿你听谁说的?”
老张头没有正面回答贾局长的问话,只是不住地央求道:“求你跟局里说说,别涨了,让我在这干吧。我一家老小全靠我这点工资呢。”老张头接着又说,“不行的话,哪怕就再减点也成。”此时贾局长一脸的不自在,心里想:“难道我四舅要来的事他知道了?”
【原载2006年第11期《新聊斋》】
打埋伏乔全荣
这个“埋伏”,是我们的办公室术语,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处里决定两点开会,给各基层单位打电话时就通知一点五十到。再拖沓的单位也能在“会议开始”十分钟后赶到会场吧,领导到主席台就座的时候台下就已经人头攒动了。
开工作会的时候我提前去会议室安排会场,见早有几位坐在里面了。跟我熟悉的张工问这会到底几点开啊,我说两点。张工说单位通知一点半到,我们午饭都没吃一点二十就赶来了。会后我给他们单位领导打电话,说是我们说错了还是你们听错了,你们的人怎么不到一点半就到了?那位基层领导高兴得嘻嘻直笑,说上次你通知两点到,我们一字不差地通知下去了,结果到了两点才到一半人,挨了批评。这次我给他们打了个埋伏,没想到你也给我留了一手,大家想到一起去了就提得太前了。我也笑,说你的埋伏也太狠了,二十分钟呢。电话里就笑喷了,说这怨我吗,谁能想到有这样的实在人呢?
可是吃一堑长一智,再开会的时候那几位“积极分子”就成老油条了,一直等到领导们在主席台上就座了才晃悠进来,惹得处长批科长,科长朝我们发火,说你们就不能多个心眼,让各单位一点四十到?
下次开会的时候我就索性多了“俩”心眼,诈称一点半准时开会,终于保证了与会人员准时参加。可好日子没过几天,大家就又开始拖拖拉拉了,两点开会科长都让通知一点钟到了,还有些职工自动地把两级通知中的水分给挤了出来,两点十分多了才姗姗来迟。科长说这样下去不行,要严肃会议纪律,该几点开会就说几点开。于是我下通知时就信誓旦旦强调说这次确实是两点开会啊。电话里一律哈哈地笑,说知道了。
到了开会时间,台上的领导破天荒比台下的职工多。领导拂袖而去,科长也很是气急败坏,说你们大着胆子提前埋伏,下午两点开会通知上午十一点到也在所不惜,反正要保证人员提前到齐。
科长也太悲观了,怎么说也不用打三个小时的埋伏呀。前几日召开各单位领导座谈会,科长让我通知中午十二点准时开会,结果十一点五十五大家就都到齐了,一群人把正想去食堂吃饭的科长堵在屋子里:“今天请大家到哪里去吃啊?”科长很纳闷:“谁说要请吃饭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是没这么通知,可那意思谁听不出来啊,通知说让午饭前必须赶到,不是请吃饭是干什么?
【原载2006年10月13日《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