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务员的启蒙等
2006-05-14小公务员等
小公务员等
小公务员的启蒙
小公务员
信封
一个普通的信封,白色的,没贴邮票,也没有封口,一抹嫣红透过纸面。他把它递过来,见我疑惑,便笑了笑说,别怕,你们领导都收了,你拿着吧,没事的。我环顾四周,他或者她,无比坦然地将信封收下,放入口袋,动作熟练而潇洒。我于是明白,原来红包也可以是白色的。
规矩
菜上到一半的时候,酒已经倒好,副科长起来盛汤,我站起来帮忙,却被旁边的同事一把拽住。“你还没有这个资格!”他说。他的语气诚恳,丝毫没有半分轻视我的意思。我似懂非懂,于是静静地坐着,甘当看客。菜上齐,领导举杯说,大家都不是外人,随意吧!他果真就只喝了一口。我看众人,竟无一人不是一饮而尽。
接着就有人敬酒,先是副局长,然后是科长、副科长,再后来便是资格较老的科员,轮到我的时候,酒席已经要散了,领导玩着手中的杯子,瞟我一眼,并不举杯,“学中文的?口才不错吧?”他说。我愕然。“祝酒辞!”同事提醒。“哦……敬重!”我把“敬重”两个字咬得很重。“果然是学中文的,两个字把我们一桌人的想法都表达出来了!”有人附和!领导眼中有光闪过,太快,我无法读懂。
酒席散,出门的时候有人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不错,好好干!”头太昏,光线朦胧,我看不清楚。“不错啊,你!”又有人说,咬牙切齿。这次我看清了,是同事。
是非
“别相信你听到的,也别相信你看到的,更不要相信你听到也看到的。”领导把这句话重复了三遍。闲话说过三遍便成真理。何况,他们说,领导的话再普通也不是闲话,是指示。我把转化为真理的指示和现实做了比较,得出一个浅显的答案:在这个叫做政府部门的单位里,有几个人,便会有几种“想法”,“是”和“非”明显具有多变性。
报告
上级部门打电话下来要报告的时候我才知道,那份关于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文件我居然没有收到。我跑去收发室问,收发室的师姐无比坚决地说:“我从来没收到过!”我打电话给上级部门,他们的回答同样坚决无比:“一定是你们的问题,文件我们早发出去了,不可能出错。”我挂上电话,去找领导。“领导,这个报告没办法写,我们没收到文件,活动没开展。”我说。领导皱起眉,低着头想了想,抬头看我的时候已是一脸的自信。“我们收到这份文件了,而且活动也开展了,你如实写就行。”他说。“可是……”我瞠目结舌。“没有‘可是,你想,上级会不发文件给我们吗?不会!我们收到文件了会不会不开展活动?也不会!所以,这份报告你要好好写。”领导说完低下头去,不再理我。
从领导办公室退出来,我想起大学老师的一句话:“小说是艺术的真实。”那么报告呢?
点评讽刺淋漓尽致,结构不够均衡
盛大林
领导在座,众皆肃然,就连夹菜敬酒也要论资排辈。初出茅庐,手足无措,没曾想在“拍马竞赛”中抢了头彩。更奇的是;马屁拍得响,竟然还能招来同事的妒忌。官场生态;跃然纸上。一份子虚的文件,一次乌有的活动,一番苦口的点拨,一个荒唐的任务。衙门作风。尽现笔端。作者以亲身的经历、借经典的镜头、用断想的形式、以白描的手法对权钱交易、形式主义等丑恶现象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揭露。杂文的讽刺功能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应该说,这是一篇相当精彩的杂文。但细细品味,也有不足。比如在整体结构上不太平衡,相对于《规矩》和《报告》,《信封》和《是非》无论是在篇幅上,还是在意味上,都显得过于单薄。尤其是《是非》中所讲的“是非不分”以及“领导的任何话都是指示和真理”等主要意思,实际上也体现在《报告》之中,两部分应该是互补关系,而不应该是并列关系。而第一部分即《信封》更显平淡。因为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也就不能引人入胜了。这是开篇的大忌。作者之所以要写这样的一幕并把它放在开头,可能是得意于“红”与“白”之间转换的联想,但这种联想有些牵强。另外,表达上也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哦……敬重”。这句敬酒辞就过于突兀一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莫明其妙的话?如果是因为过于紧张而导致口不择言、辞不达意,作者应该作点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