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阿拉尔垦区长绒棉不同品种枯萎病发病程度调查

2006-04-29练文明李尔文邰红忠卢金宝

植物保护 2006年2期
关键词:长绒棉枯萎病

练文明 李尔文 邰红忠 卢金宝 晏 萍

摘要通过自然条件下对长绒棉不同品种枯萎病发病程度调查,结果表明新疆阿拉尔垦区长绒棉枯萎病发病始期多在5月上中旬,主栽品种田间抗性表现不同.新海15号抗枯萎病,新海14、新海21不抗枯萎病。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枯萎病;长绒棉;发病危害

中图分类号S 435.621.24

新疆阿拉尔垦区是我国长绒棉主要生产基地,每年种植面积在5万~7万hm,产量5万~6万t,长绒棉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优势产业。枯萎病是长绒棉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该病蔓延迅速,整个棉区普遍发病,产量损失严重,为了明确枯萎病在大田牛产中发生流行的特点,了解主栽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2003—2004年在阿拉尔垦区进行了田间长绒棉枯萎病发病规律的调查。

1试验方法

1.1不同品种发病规律和危害程度调查

试验设在农一师农科所5号地病田中进行,病m枯萎病生理小种为7号小种。长绒棉品种为新海14号、新海15号和新海2l号(96—107),2003年播期4月18日,2004年播期4月13日,采用定点定株观察法于从棉花发病前选择病田中发病均匀地块,逐行逐株选定320株,编号挂牌,从4月下旬到8月上旬每隔10天调查1次。

1.2病害分级标准

苗期到现蕾期病害分级标准:0级一健株无症状;1级一2片子叶局部发病;2级一子叶及1片真叶局部发病;3级一2片真叫发病或脱落仪剩心叶;4级一植株全部发病或死亡。

蕾期到花铃期病害分级标准:0级一植株外表无病状;1级一病株叶片为l/3以下显病状;2级一病株叶片为l/3~2/3显病状;3级整株叶片为2/3以上显病状;4级一病株矮化,蕾铃极少或尤,落叶严重或植株死亡。病状类型主要以黄化网纹型和枯萎型为主。

1.3棉花品种对枯萎病抗性划分标准

免疫(1)—病情指数o,高抗(HR)病情指数0一10.0,抗病(R)一病情指数10.1—20.0,耐病(T)病情指数20.1—30.0,感病(1)一病情指数3U1—1010。

2调查结果

2.1不同品种枯萎病发病程度

2003、2004年长绒棉不同品种枯萎病发病程度田间定点定株调查结果见表1。

以病情指数分析发病趋势,长绒棉3个品种2003年和2004年5月7日至8月15日病情指数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病害发展呈直线上升趋势(图1~3)。

2.2不同品种枯萎病消长过程

两年定点观察长绒棉枯萎病发病率的旬递增率结果显示,新海14号在每年5月中旬和6月中旬发病率出现两次递增,2003年为359%、83.5%;2004年为422.2%、53.9%;其中5月中旬的增幅很大,发病高峰期出现时发病强度很大,见图4。新海15号在每年5月下旬、6月中旬、8月上旬发病率有3次明显递增,2003年为203%、69.5%、39.3%;2004年为191.3%、96.2%、28.4%,各时期递增幅度不大,发病高峰出现时的发病强度也不大,见图5。新海21号在5月下旬和6月下旬发病率出现2次递增,2003年为259%、135%;2004年为186.2%、123.4%,其中5月中旬的递增幅度很大,但发病高峰期出现时的发病强度一般,见图6。

2,3不同棉花品种对枯萎病抗病性的比较

以棉花蕾期5月27号、花铃期6月26号和吐絮期8月15号的病情指数为例,长绒棉新海14号病情指数2003年分别为:24.3、43.2、54.6;2004年分别为:19.9、33.4、47.3。新海15号病情指数2003年分别为:6.3、10.9、19.8;2004年分别为:3.2、8.4、1 7.2。新海21号病情指数2003年分别为:3,3、25.5、34.3;2004年分别为:7.5、22.7、31.3。对品种抗病性作分期鉴定,见表2。

3分析与讨论

(1)长绒棉枯萎病起始发病时间调查显示,3个品种表现相同,2003年5月上旬开始发病,2004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阿拉尔棉区长绒棉枯萎病的始发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然后一直扩展,到8月上中旬转为稳定,3个品种在此期间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呈递增趋势。

(2)分析病害发病率的递增率,两年结果均显示5月下旬枯萎病发展很快,进入6月上旬病害递增率下降,6月下旬病害递增率又有所上升,7月下旬基本开始稳定,成不规则阶梯形递减趋势。新海15号从7月下旬到8月上旬病害递增又出现一个高峰,高于其他2个品种。

(3)依据病情指数,3个长绒棉品种的蕾期、花铃期、叶絮期抗病性由强到弱排列是新海15号、新海2l号、新海14号,鉴定结果新海15号抗枯萎病,新海14号、新海2l号不抗枯萎病。

(4)调查试验结果与大田观察到的现象相吻合,即在苗期和蕾期有两个发病盛期。中间病害发展慢的原因,可能主要是气温、水分等因素不利病害发展,同时棉田棉花生长正值旺盛时期,植株(包括病株)的新枝叶生长速度大大超过病菌侵害显现病状的速度,加上老病叶的脱落,故目测症状处于隐蔽状态,而实际上仍然在缓慢发展。

(5)本试验对影响长绒棉枯萎病的发病因素气温、雨水、灌溉方式、菌量以及不同播期的发病规律,枯萎病生理小种致病菌系,不同病田的品种布局问题研究等还未涉及,有待今后探讨。

猜你喜欢

长绒棉枯萎病
新疆阿克苏地区长绒棉纤维品质现状及发展建议
埃及长绒棉特性分析与纺纱面料质量控制
近几年新疆长绒棉的质量变化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新疆长绒棉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钾肥不同用量对长绒棉产量的影响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一株抗药用白菊枯萎病生防菌的分离与生防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