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南大学范景莲教授

2006-04-27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年3期
关键词:中南大学粉末合金

2004年进入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主要成员,2005年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的中南大学范景莲教授,已主持和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十五”“863”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等。

与此同时,范景莲作为主要技术完成人员已经完成了国家军工技改重大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还担任国家“863”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南大学学报》、《中国钨业》(中、英文版)等国内知名刊物的论文评审专家,承担粉体材料与工程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授课和讲学。已为国家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1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3名,工程硕士12名。

范景莲教授潜心科研,创造了国内冶金研究领域的多个“首次”—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纳米钨合金粉体材料与高性能细晶/纳米晶块体材料的研究。在黄伯云院士和湖南省科技厅的领导下,组建了“湖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美国RUTGERS大学、国际著名纳米专家B.H Kear院士和国内许多研究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国际国内合作关系。

—首先提出用纳米钨铜复合材料制备药形罩材料,从而替代传统紫铜药形罩材料,为我国新一代高毁伤武器提供新型破甲药形罩材料。提出了用低分子非离子型有机表面活性剂配制稳定纳米复合溶胶体和用溶胶-喷雾干燥-多步氢还原制备超细/纳米晶W-Ni-Fe、可调成分比例W-Cu复合粉末的综合制备技术与原理, 实现了大批量纳米钨基复合粉末的制备。彻底解决了纳米W-Ni-Fe、W-Cu粉末的成形性、W和Cu完全不相溶的问题,实现W和Cu的一步低温烧结近全致密化和Cu相成分按照需要任意可调问题,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钨铜材料烧结发展的瓶颈。

—首先提出MA纳米晶W-Ni-Fe超饱和固溶体和非晶相分六步向平衡态相转变机理,彻底避免了PIM钨合金液相烧结的变形和尺寸精度控制问题。用多组元PCA液相膜控制机械合金化过程制备纳米钨基复合粉末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用MA对元素混合粉末纳米晶复合化实现钨合金的固相烧结近全致密化、钨铜复合材料高致密、固溶化细晶化的固相强化烧结理论与技术。

—首先提出了对纳米W-Ni-Fe用瞬时液相烧结-添加稀土氧化物-机械合金化制备具有很好延性和近全致密球形细晶钨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特点是所制备的合金晶粒为8μm,比传统钨合金的晶粒小5~7倍,拉伸强度和延伸率比传统钨合金高30%以上。突破了传统钨合金晶粒组织粗大、性能低和钨合金材料研究停滞不前的问题,相关成果亦被列为新一代武器装备穿甲弹弹芯材料。

此外,她还将溶胶喷雾干燥纳米钨粉末制备技术向其他材料领域延伸,首次提出了将工业废料硫酸亚铁、硝酸铁用溶胶-喷雾干燥-煅烧-氢还原法制备具有不同晶体结构、形貌特征、磁性能和吸波特性的α-Fe2O3、γ-Fe2O3、α-Fe3O4、Fe的高纯纳米氧化铁粉系列,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要。

范景莲教授简介

范景莲,女,湖南澧县人,1967年7月1日出生,中共党员,回族。1990年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获得粉末冶金专业学士学位,1993年获得中南大学粉末冶金专业硕士学位,1994~1996年于广东省南山工业集团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厂长等职,主持项目开发等技术工作。1996年回中南大学攻读材料学博士,从事钨合金异形件粉末注射成形技术的研究,开展纳米钨基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的研究。1999年5月至1999年10月在美国 INJECTAMAX CORP(USA)从事注射成形的技术开发。2000~2001年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继续开展钨合金弹芯材料和硬质合金产品注射成形技术的研究,2001年被评为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并被中南大学破格评为教授。2002年作为国家高级访问学者被派往美国。

猜你喜欢

中南大学粉末合金
Fe基非晶粉末降解性能研究
专利名称:一种Al-Cu-Li-Yb合金三级均匀化处理工艺
喜迎春天
PREP法和AA法制取Inconel718粉末对比分析
粉末冶金含氮高熵合金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
瑶家山里娃走进中南大学
书法:人是铁饭是钢
镁基非晶合金的研究进展
依巍巍岳麓之中南大学
巧开锈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