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生常谈“磨”文章

2006-04-25徐宗文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2006年3期
关键词:武帝一流题材

徐宗文

编辑部的小吴向我约稿,要我联系写作实际,“随便”对中学生说些什么。本想“拒约”,因为我原本不过是“老生”而已,并非什么“作家”,所谈自然不会有“声高调古惊人心”的效果。可是小吴坚持对我说:“那你就‘老生常谈吧!”不好拒绝,我这个老书生只好谈一点极为平常的话题。

在我的阅读经历中,有个“故事”一直给我留下影响:

有部古书《汉武故事》里说:西汉武帝文思敏捷,作赋挥笔立就,而司马相如却费时而后成,一篇赋写好往往需要几百天,武帝常常叹其工妙。一日,武帝对相如说:以我之速,换先生之迟,可以吗?相如则不客气地回答道:于我则可,于陛下不知如何耳!皇帝大笑而不加谴责。结果呢,相如一生只创作了二三十篇赋,竟能多多流传于世,成为一代赋家,而武帝写了数百篇却流传甚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远远不敌相如。

由此我想到:相如与武帝的差别,实际并不在文思敏捷与否,而在写作态度的严肃与否;同样,鲁迅的才气和学问看来今日的作家们还没有一位敢说能够与他相比。至于他老人家的写作速度也是“慢”得可以,一篇两万多字的《阿Q正传》断断续续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而据说一部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小说准备了十几年最后还是“胎死腹中”。为什么当代出现过许多“走红”的作家,却少有公认的一流作品?因为一流作家必须是学养、识见与才情兼备的人,必须是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的人,必须是把文章当作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非个人的一时功利的人。显而易见,只有一流作家才能产生一流作品。那种企图一朝成名的想法或做法完全是好笑的、徒劳的,殊不知文学史上某些类似“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现象,其实都是有关作家们厚积薄发的结果,他们成功的背后无不有着一个长期的艰苦的积累过程。相反,那种人为炒作的“大红大紫”,往往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由此可知,有时你越是急于成名、急于得利,效果越是适得其反。真正的好文章,不应该是一挥而就的,而应该是沉下心来细细斟酌修改,慢慢地“磨”出来的。前贤有“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经验,也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反复推敲的典范,值得我辈学习写作之人仔细揣摩和回味。

“磨”文章也好,“改”文章也好,当然首先想到的是字词句的锤炼锻铸。有时一篇文章靠一两个“字眼”或一两句画龙点睛的话(“文眼”)就全活了,这是大家读到好多名文时都能有的感受,相信也是有写作经历的人共有的体会,用不着举例说明。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文章的字词句的打磨,可以从我国古代文学里去学习,那里深藏着你意想不到的美妙。奋力地加以开采吸纳,你会获益无穷。

但是所谓文章是“磨”出来的,我的意思绝不仅仅限于此一点,甚至还不是主要之点。我认为,文章的“磨”还包括结构、题材和立意。篇章结构的磨练和调整,主要是为表达立意服务的。一般意义上的文章结构可以不拘形式,就是通常所说的文无定法,但是论说文之类,有时倒也有一定之规,所以不必过于勉强。题材的“磨”,主要表现在你必须有新的发现,让读者阅读之后,能够增广见闻,激发兴趣,振起精神。但最关键的还是“立意”的运筹,一定要出人意表,有个性有新意,绝不能拾人牙慧,做一个学舌鹦鹉,言人所已言,堕入一般的“俗套”。中学生们写作有时苦于没有题材或题材不新颖生动,内容征服不了读者,但是,题材的新颖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看你能不能在老题材里翻出新意,做出别人想不到的文章,那才叫本领。“旧瓶装新酒”常常被人嘲讽,其实“旧瓶”并无大碍,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新酒”可装。如果连酒都没有,光有新瓶又有何意义呢?举一个例子吧:

笔者有一篇散文,题目叫《夜听灵谷》。“灵谷”是南京的一个风景点,环境幽雅,超尘脱俗。以往游玩此地写作文章的并不少见,换句话说,从题材来看,并不见新颖。但是,此文的题目,一个“听”字,就比“宿”、“阅”、“赏”等字来得别致一些。虽然“听”字也有人用过,但是往往与听涛、听乐连在一起,听灵谷却一反常态,有些独出心裁。而此文内容所写,不限于一般所见的景色,而着重在灵谷松风林韵的“听”。灵谷的松风林韵完全是一种天籁,所谓“大音希声”,所以只在你如何听、如何悟。说到底,与其说是听风听韵,不如说就是听自己的心。我的文章最终落实到:只要保持一个好心情,听什么自然之音,都会觉得美妙无比。这样的立意,不仅与情景契合无间,而且翻出一种审美新见解。

我这样“孤芳自赏”,大有“王婆卖瓜”的味道,但我的本意却是为了说明文章在构思和立意等等方面不断“磨”的意义。此篇散文先被《扬子晚报》收入十年精品选,最终又获得江苏省作家协会评比的散文奖,足以说明“磨”的效果。

猜你喜欢

武帝一流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后浪与前浪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不见
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