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的探讨

2006-04-19韩希义

计算机教育 2006年4期
关键词:以太网局域网计算机网络

韩希义

在高职教育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一直没有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标准,主要原因是计算机网络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网络技术发展又很快,给课程标准的制定带来一定困难。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信息类各专业所开设的非常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因此加强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的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信息处理进入了计算机网络时代,计算机应用的实质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因此高职计算机信息类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局域网组建技术,掌握广域网基本连接技术,掌握因特网信息访问和信息发布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基本知识等,为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各领域的应用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

所谓课程体系是指课程所包括的内容及其组织方式。目前,计算机网络课有多种课程体系,主要有:

1.以局域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其优点是实用性、针对性强,除了介绍局域网基础知识外,一般还包括局域网组网技术。但这种体系知识的完整性略有欠缺,因为网络的概念不仅仅是局域网,局域网只是网络技术的一个分支。

2.以OSI协议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其优点是条理性好、系统性强,但难度较大,对于高职学生会带来学习上的困难,而且知识趋于落后,过于强调理论。

3.以TCP/IP协议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其优点是实用性强,贴近实际应用,而且具有发展远景。但以协议为主线本身意味着难度较大,比较适合于本科教学。

4.以因特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其优点是简单易懂,但内容过于浅显,且知识不够全面,适合于中职教学。

5.概论性的课程体系,其优点是知识比较全面,课程内容比较系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可以掌握一定的应用知识,因此网络课程标准采用这种体系的比较多。本文就以此为例进行讨论,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1)计算机网络概论,主要介绍网络技术的发展、组成、分类、功能以及应用等。

(2)数据通信基础,包括数据通信系统、信号、编码、数据传输、数据通信指标、数据通信方式、分组交换、多路复用等概念。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包括协议、协议分层、协议数据传输、服务、协议标准、网络各层的功能以及常用协议举例。

(4)局域网,包括局域网特点、共享介质访问、局域网标准、以太网协议、以太网发展和无线局域网等。

(5)广域网,包括电话网(PSTN和ISDN)、DDN专线、低速分组交换网(X.25和FRN)、宽带骨干网(SDH、ATM和宽带IP网)和宽带接入网等。

(6)TCP/IP协议,包括IP地址、IP数据报、端口、TCP协议、客户/服务器应用模式以及各应用层协议的讨论,包括Telnet、FTP、E-mail、DNS、DHCP和网管协议等。

(7)网络操作系统应用,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基本原理、操作系统选择、对等网和基于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以及网络应用环境的设置等。

(8)局域网组网,包括网络传输介质、网络设备、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的设置、网络服务器、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网络规划等。

(9)因特网应用,包括FTP、E-mail、WEB技术、Internet接入以及信息发布技术等。

(10)网络信息安全,包括防御黑客攻击、防火墙、防病毒、信息加密等。

三、课程内容取舍

1.陈旧知识

网络技术发展非常快,几年前的技术有很多现在已经过时了,对于过时的技术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详细的讨论。举例来说,以前在讨论链路层协议时一般都以HDLC作为例子,因为按照链路层的功能,HDLC体现得最好。可是现在由于光纤的广泛采用导致线路传输质量越来越高,链路层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注重效率高于可靠性,因此现在链路层协议一般都采用PPP协议,PPP协议没有序号、没有链路层的确认,因此提高了传输效率。网络层协议也有类似的情况,网络层按照过去的观点是决不能取消的,可是帧中继、ATM和以太网都没有专门的网络层。另外有些技术已经比较落后了,或者很少被采用,都属于陈旧知识,比如Novell网、LLC子层、gopher服务器等。对陈旧技术处理的方法应该是:有的课程内容果断取消,有的作一般介绍但不进行详细讨论,比如FDDI、令牌环和10BASE2等。

2.新知识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网络新技术,实用性很强,产品价格又能够接受,所以应用比较普遍,要加强讨论,例如交换式局域网、VLAN、G比特以太网、ADSL、FTTx、无线网等。现在第2、3层交换机和路由器已经普遍使用,无线网络设备的价格越来越低,应用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设置方法和应用技术。

3.新技术

万兆以太网、3G无线上网、IPv6、宽带IP网和全光网络等都是最近几年来的热门技术,有的标准已经制定,有的已经开始应用,有的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普遍应用。在掌握一些成熟技术的同时,对这些新技术进行介绍是非常必要的。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是其他网络类课程的基础,在计算机网络课的基础上还应再加开一些相关的网络课程。对于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一般应再学习一些操作系统应用方面的知识,可以开设Windows NT系列或Linux系列操作系统,另外还应该开设动态网页设计课。计算机网络专业除应开设上面的课程外,还应再开设局域网组建、网络工程、网站建设、网络安全课。由此看来,计算机网络课对计算机信息类各专业是基础课,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是概论性质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课对前导课的要求不高,一般应在开设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以后开出。为了为后续课打好基础,最好在第二个学期开设。

五、几点说明

1.课程主线

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到,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比较多且杂,因此理出一条主线是非常必要的,这条主线是:网络基础-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网络安全。可以看出,这个课程标准基本上是按照网络分类学的方法制定的,所以课程主线是清晰的。按照这条主线进行教学的组织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效果,因为这条主线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内容,可以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2.重点与难点

如此众多的课程,如果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加强重点内容的教学。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到,本课的重点是局域网,因为有3章内容都是和局域网有关的,包括局域网原理、网络操作系统和局域网组建。实际上,本课的重点内容可以归纳为:协议、分组交换、IP地址、以太网冲突域、交换式以太网、VLAN、交换机与路由器的设置、防火墙和Web技术等。在这些重点中,难点是协议,要给以足够的重视,突破这个难点,对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极其重要。

3.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

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培养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在能力方面,学生应能够独立组建中小型局域网,能够合理进行IP子网划分和VLAN划分,通过路由器可以把局域网接入因特网,能够维护和保障网络正常地安全运行。培养这样的能力,应该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手段进行强化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经验。必须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至少要保证1∶1。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应遵照必须、够用和适度的原则,但也要注意另一个倾向,就是轻视理论课教学,把高职教学混同于中职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持,导致没有发展的后劲。

猜你喜欢

以太网局域网计算机网络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网络智能平台和云服务为以太网注入新动力
计算机局域网组建及管理探讨
三大因素驱动创新提速以太网快步迈入“灵活”时代
三大因素驱动创新提速 以太网快步迈入“灵活”时代
用无线路由器共享单位局域网
局域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