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的恋歌

2006-03-03范晓燕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2期
关键词:人性美翠翠边城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城小镇,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故事就在翠翠朦胧的爱情中开始了……在这里,没有虚伪,没有尘杂,没有喧嚣,有的只是澄澈、明净、真实。走进《边城》,我感动于它的美丽。

一、细节化的景物与纯美的意境

景是人物所在的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一部分,景即人。《边城》全文共21章,课文选出其中的第13至15章。文章集中描写了翠翠朦朦胧胧的爱情和由此而引起的淡淡的凄凉。在文中,美景与人物的心境密切联系。沈从文是写景的圣手,在他的笔下,一草一木,一花一虫,一枝一叶都关情。他在小说中始终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美的极致。这种环境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得小说人物的情感始终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可以说,这里就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的唯美世界。如文中:“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这段文字对声音、气味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各种景物随着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动而自然展开。混沌的泥土气味、清新的草木气味、莫名的甲虫气味混合成热烈的气息,吹拂而来;鸟声、人声、河水声交错混杂,活泼热烈。所有这些景物被作者赋予了灵气和活力,显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场景。只是翠翠纤细的心却被外界的喧闹反衬得更加落寞、躁动,由于内心的静,才愈发敏锐地捕捉到外界自然的气息和声响。翠翠内心驿动的情思如何能像万物那样热烈地勃发呢?温柔的黄昏,可爱的少女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剪影。试问,有哪一位诗人能写出这少女幽思的美丽呢?

又如:“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哕哕哕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这段景物描写中综合运用了色彩、声音、线条等表现手法创设了唯美的意境。月光是洁白的,竹篁是淡黑色的,草丛是更深的黑色,这是国画中渲染的层次美。月光是静谧的,山林竹篁问的虫鸣是喧闹的,草莺的叫声是婉转的,这是动静结合的映衬美。月光、竹篁、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是面的铺张,虫子、夜莺是点的描画,这是点面结合的整体美。这样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个明丽纯净、唯美透澈的童话世界,为翠翠倾听爷爷讲述有关母亲的故事渲染了静谧安详的氛围。翠翠母亲为爱殉情的故事,在这种氛围的浸润中,更显得热烈、执著与浪漫。同时,这样的环境描写也为翠翠梦见虎耳草,追寻朦胧的爱情创设了诗情画意般的意境。

二、本真的人物和淳厚自然的人情美

小说节选部分主要描写了湘西边城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展示了普通生活中普通人的爱,表现了作者理想中淳厚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首先,小说人物有着真实的人性美,这里以翠翠为代表。翠翠是一个美丽、可爱的边城少女,她天真、纯洁而又纤弱、孤单。这个人物身上有着令人心动的美丽。课文集中表现了翠翠对祖父深切的爱和对爱情朦胧的向往。和爷爷相依为命的日子里,翠翠帮着爷爷拉船,同爷爷撒娇,傍在爷爷身边,听爷爷述说故事、吹曲子、唱歌,快乐而单纯。但是,这时的翠翠已是13岁的少女,朦胧的爱情已开始萌动,她的心事开始复杂。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这种内心的躁动不安,让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傩送的情歌让翠翠的梦境变得“顶美顶甜”,妈妈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让她心驰神往。这一切的情感,让翠翠的心变得敏感、不定,又带有些许的期待。“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翠翠人生经历中的感情体验、行为心理,真实展示了一个少女微妙的内心世界——纯洁而多情,朦胧又热烈,给人以美的感受。

湘西的世界是一个超然世外的所在。这里的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充满了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课文中凸显了这种美。天保兄弟同时爱上了翠翠,两人决定用“以歌求婚”的方式来表达爱慕之情。老二傩送的歌声是那么美妙,翠翠在梦中随着歌声“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摘了一大把虎耳草。翠翠的心儿也随着歌声飘走了。老二的歌声让天保老大明白了一切,“大老伴着弟弟回家时,就决定了同茶峒地方离开,好忘却了一切”。面对同一份恋情,天保兄弟间所表现出来的诚挚的手足情让人感动。在他们身上,闪耀着成人之美,甘于牺牲自我的人性美。

文中翠翠和外公之间的祖孙情为人类“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翠翠是由爷爷抚养长大的,对相依为命的爷爷,她充满强烈的依恋。“爷爷,为什么不上来?我要你!”这是翠翠的心声。撑渡船的爷爷勤劳、善良、纯朴,外孙女翠翠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寄托着他所有的亲情。“爷爷,你不快乐吗?生我的气了吗?”“我不生你的气。你在我身边,我很快乐。”“我万一跑了呢?”“你不会离开爷爷的。”“万一有这种事,爷爷你怎么样?”“万一有这种事,我就驾了这只渡船去找你。”祖孙二人间的情感是那么浓郁真挚,这是毫不掩饰、毫不做作的人间至情至爱。

三、主题中隐含的缺憾美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自然,作品中作者着力描写湘西自然之明净、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纯净,给我们展现了湘西令人心醉的风景美、人情美。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始终不能忽略文中萦绕的那抹淡淡的忧伤。应该说,《边城》是一曲美丽而又忧伤的心灵恋歌。生命因为美丽而忧伤,因为忧伤愈发显得美丽。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由于自己所写的人物是正直的、诚实的,他们“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所以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因而,作品中的一切美的形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们都含有悲剧的色彩。景如此,人亦然。

课文中集中写景的地方,所写的都是夜景,并且都是温柔而美丽的。但这些景物都是冷色调的,字里行间都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较好地烘托了文章整体的氛围。

此外,文中的人物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都很善良,但善良的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他们的身上,笼罩着孤寂的色彩。翠翠是善良的,她愿为了爷爷牺牲自我。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想离开,但她又不能像母亲狠心地抛下祖父,毕竟祖父年事已高,她决意永远陪着爷爷。但想到爷爷百年之后的孤独,她茫然恐惧,内心里交织的渺茫的爱情梦境和爷爷难舍的亲情让她感到孤寂。爷爷是善良的,但是这种善良却让人心酸。他对翠翠的慈爱中怀着隐忧,他暗中操心翠翠的婚事,企盼翠翠享受爱情的幸福,能有一个美丽的归宿,但又心情复杂,担忧这一切不能实现。内心里,他也是孤寂的。

联系整部小说的结尾,这种缺憾的美一直存在。“这个人也许明天就会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来”。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冲撞心灵的震撼。一切均在未知之中,人们并不能刻意地改变什么,只能让时间来印证一切。但正是因为未知,才让人充满希望,让人不断追求,让人痛并快乐着。从更深意义上来说,世间任何的完美都是不存在的。人生,因为存在缺憾才显得更加真实,更加美丽。艺术,同样因为有了缺憾才拥有了永恒的美感。

(范晓燕,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附中)

猜你喜欢

人性美翠翠边城
灰狼和山羊
塞翁失马
翠翠
熏风四月到天涯
翠翠的心事
皈依真·善·美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
人性美的“价值”最大化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人性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