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的美学:薛涛诗韵韵部析

2006-02-02徐丽君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2期
关键词:薛涛押韵诗歌

中国历史上的女诗人本就屈指可数,载于史籍的则更少,但《全唐诗》却花了足足93字记载了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女诗人薛涛的生平:“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流落蜀中,遂入八乐籍,辩慧工诗,有林下风致。韦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出入幕府,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暮年屏居浣花溪,著女冠服,好制松花小笺,时号薜涛笺,有洪度诗集一卷。”事实上薛涛在中晚唐诗坛占有很高的地位,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将薜涛与方干、贾岛等同列。今天看来,历代对涛诗的研究文字虽说不少,但多从其生平及诗的内容角度切入。其实,薛涛诗为时人及后人看重,我认为首先还是诗的形式问题,尤其是押韵的工整严格。

薛涛的正式诗集名《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惜未流传下来。后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涛诗》一卷,是从《万首唐人绝句》等选本拼凑起来的。比较全面的是近人张篷舟《薛涛诗笺》,共收集了涛诗九十一首。从这九十一首诗的韵部,大体可以看出薛涛诗用韵的特点。

根据《广韵》的韵部编排体例,涛诗所用韵部大致有以下五类:

一、在一首诗的韵部中仅使用上平声卷的一个韵部。有:东部:《井悟吟》“桐、中、风”;《段相国游武擔寺病不能从题寄》“公、风、中”;《珠离掌》“通、宫、中”;《金灯花》“丛、宫”。钟部:《斛石山书事》“中、容、峰”;江部:《江边》“双、降、江”。微部:《柳絮咏》“微、衣、飞”;《春郊游眺寄孙处士》(其二)“菲、衣、归”;《赠苏十三中丞》“气、飞、威”。模部:《酬雍秀才贻巴峡图》“湖、吴、图”。鱼部:《采莲舟》“蕖、鱼、初”;《赠段校书》“书、裾、如”。齐部:《蝉》“齐、棲”;《马离厩》“蹄、西、嘶”;《赠远》(其二)“齐、溪、蹄”。咍部:《赋凌云寺》(其二)“苔、埃、来”。真部 :《鹦鹉离笼》“身、茵、人”。文部:《朱槿花》“君、云、薰”;《送扶钟师》“云、纷、军”;《酬李校书》“闻、云”。寒部:《讨赴边上韦相公》(其二)“寒、肝、看”;《和刘宾客玉蕣》“珊、寒、残”。这其中为独用的韵部有东、江、微、鱼、齐、文等部,这些韵部在《平水韵》中依然为独立韵部。虽然薜涛在诗中单独使用了咍部、钟部、真部、寒部等韵部,而在《广韵》中咍部、灰部同用,钟部、冬部同用,真部、谆部、臻部同用,寒部、桓部同用,虞部、模部同用。在《平水韵》中咍、灰合并为灰部,钟、冬合为冬部,真、谆、臻合为真部,寒、桓合为寒部。虞、模合为虞部。

二、在一首诗的韵部中仅使用下平声卷的一个韵部。有:先部:《秋泉》“烟、弦、眠”;《十离詩》(其一)《犬离主》:“年、怜、眠”;《赠韦校书》“年、天”;宵部:《试新服裁制初成》(其三)“绡、遥、桥”;《西岩》:“招、蜩”。肴部:《燕离巢》“抛、交、巢”。麻部:《试新服裁制初成》(其二)“霞、车、花”;《赋凌云寺》“花、斜、霞”;《海棠溪》“霞、花、沙”;《酬杜舎人》“家、霞、花”。唐部:《咏八十一颗》:“珰、颃”。青部:《酬吴使君》“扃、经、冥”;《斛石山眺望寄吕寺御》“扃、冥、青”;清部:《风》“声、清”;尤部:《菱荇沼》“浮、流、舟”;《摩诃池赠萧中丞》“油、舟、流”;《乡思》“油、舟、流”。侵部:《春望词》“心、音、吟”;《九日遇雨》(其二)“深、阴”;《和李书记席上见赠》“秀、心、深”。在这一大类中,肴部、麻部、青部、侵部等四部在《广韵》中是独用韵部,在《平水韵》中仍然存在。在《广韵》中属于同用的韵部:有先部与仙部,宵部与萧部,庚部与清部,尤部与侯部、幽部。在《平水韵》中分别合为先部、萧部、庚部、尤部。

三、在一首诗的韵部中使用两个韵部,属于上平声卷的韵部。有:之、脂部:《春望词》“悲、时”。支、脂部:《送姚员外》“枝、衰、悲”。之、支部:《寄旧诗与元微之》“有、知、垂、随、儿”;《棠梨花和李太尉》“(木)、时、枝”;《试新服裁制初成》(其三)“仪、芝、词”。咍、灰部:《镜离台》“开、徊”;《酬辛员外折花见遗》“梅、台、开”。眞、谆部:《酬文使君》“新、尘、春”;《上川主武元衡相国》(其二)“陈、春、新”。魂、痕部:《送膚员外》“(夜)、魂、恩”。寒、桓部:《酬祝十三秀才》“寒、盘、看”;《月》“团、看”。在这一大类中,薛涛诗中所使用的韵部在《广韵》中全都属于同用韵部,支部、脂部、之部三部同用,灰部、咍部同用,真部、谆部、臻部三部同用,元部、魂部、痕部三部同用,寒部、桓部同用。在《平水韵》中,分别合并为支部、灰部、真部、元部、寒部。

四、在一首诗的韵部中使用两个韵部,属于下平声卷的韵部。有:先、仙部:《讨赴边上韦相公》(其二)“天、边、传”;《续嘉驿诗献武相国》“天、弦、川”。阳、唐部:《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扬、霜、方、唐”;《谒巫山庙》“唐、王、忘、长”;《上王尚书》“郎、桑、长”;《别李郎中》“凰、凉、亡”;《送友人》“霜、苍、长”;《贼平后上高相公》“荒、阳、光”;《酬郭简州寄柑子》“香、霜、郎”;《九日遇雨》“香、堂”;《忆荔枝》“荒、忘、浆”。候、尤部:《四友赞》“头、休”;《筹边楼》“秋、洲、头”;《赠远》(其二)“秋、愁、楼”;《上川主武元衡相国》(其一)“收、侯、钩”;《送郑资州》“流、楼、头”;《鱼离池》“秋、钩、游”。尤、幽部:《江亭饯别》“幽、洲、愁”。在这一大类中,诗篇数量多,用韵非常集中,但仅用到了先部与仙部,阳部与唐部,尤部与侯部、幽部,这些韵部在《广韵》中分别属于同用韵部。在《平水韵》中,分别合并为先部、阳部、尤部。

五、使用仄声韵部。有:上声卷的小、晧部:《鸳鸯草》“小、早”;《春望词》“老、渺、草”。梗、迥部:《江月楼》(全诗共六句)“影,艇、景”。入声卷的屋、烛部:《题竹郎庙》“木、绿、曲”。在这一类型中,诗篇数量少,而且这些韵部的使用也不符合《广韵》的同用规则。在《广韵》中,皓部独用,小部与蓧部同用。而《鸳鸯草》、《春望词》中,小部、皓部同用,迥部为独用,梗部与耿部、静部同用;在《江月楼》中,迥部字与梗部字互相押韵,显然也不符合规则。还有屋部,在《广韵》去声卷中屋部为独用,烛部、沃部同用。在《题竹郎庙》一诗中屋部字与沃部字通押,虽然它们是相邻韵部,但是还是与规则相悖,这些韵部在《平水韵》中,依然是独立使用的,不能通押。

薛涛诗绝大多数为五言和七言绝句,现存九十一首诗歌中,仅三首不是绝句,所以胡震亨认为薛涛“工绝句,无雌声,自寿者相。”(《唐音癸籖》)。整体看,近体诗中律诗押韵比绝句严格,但薜涛诗从诗韵角度看,把绝句当律诗来做,其押韵极为工整。关于这一点,前人已有很多评价。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薜涛《锦江集》,评曰:“工为诗”。一个“工”字,高度概括了薜涛诗歌的艺术成就。从薛涛现存诗歌来看,“其声之优美,格律之谨严”(张篷舟《薛涛诗笺·涛诗评价》)无不体现这一点。第一,涛诗押韵一般为平声韵,这也是近体诗的基本特点。但在九十一首诗中有四首诗押韵使用了仄声韵,这在近体诗中是非常少的。第二,涛诗用韵严格遵循近体诗“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邻韵通押”的规则。在涛诗中,除了同用韵部互相通押之外,独用韵部没有与邻韵通押的情况。无论是字数多的宽韵,如,东韵、支韵、先韵、阳韵、庚韵、尤韵等,还是字数少的窄韵,如微韵、文韵、侵韵等,在薛涛诗中都没有“出韵”的情况。在这里特别要指出来的是,押仄声韵四首诗例外。对于这一点,下面再作分析。

从薜涛诗歌的押韵形式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涛诗一般首句都入韵,而且大多用的是同一韵部的字,也有借用邻韵字来作为首句的韵脚。这种做法在中晚唐渐多,到了宋代成为一种风气。因此,薜涛诗歌的这一特点,也算是开风气之先了。在这九十一首诗中,首句入韵占了90%以上,这并不能说明诗歌押韵不严格,认为是一种合韵的形式。因为这只限于一首诗的第一句,而第一句实际上可有可无,入韵与否是自由的。不过从薛涛诗歌的这一特点反映出,首句入韵在当时已经非常流行。

再者,薛涛诗歌的用韵范围比较广。一般宽韵部、可同用韵部使用较多。如,仅阳韵、唐韵同用的诗歌就有八首,《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扬、霜、方、唐”;《谒巫山庙》“唐、王、忘、长”;《上王尚书》“郎、桑、长”;《别李郎中》“凰、凉、亡”;《送友人》“霜、苍、长”;《贼平后上高相公》“荒、阳、光”;《酬郭简州寄柑子》“香、霜、郎”;《九日遇雨》“香、堂”;《忆荔枝》“荒、忘、浆”。候部、尤部同用的诗歌有五首,《四友赞》“头、休”;《筹边楼》“秋、洲、头”;《赠远》(其二)“秋、愁、楼”;《上川主武元衡相国》(其一)“收、侯、钩”;《送郑资州》“流、楼、头”;《鱼离池》“秋、钩、游”。另押寒部、桓部、麻部韵也比较多。当然对于窄韵也不回避,如,文韵,微韵,侵韵等部均有使用,如押文韵二首:《朱槿花》“君、云、薰”,《送扶钟師》“云、纷、军”;押侵韵有三首:《春望詞》“心、音、吟”,《九日遇雨》(其二)“深、阴”,《和李书记席上见赠》“秀、心、深”。依据《平水韵》中的一百零六韵来看,在薛涛现存的九十一诗歌中共用到了二十九韵,其中平声韵二十四韵,分别是东、冬(钟)、江、支、微、鱼、虞(模)、齐、灰、真、文、元、寒、删、先、萧(宵)、肴、麻、阳、庚、青、尤、侵韵;仄声韵用了五韵分别是屋、沃(烛)、皓、梗、迥韵。《平水韵》的平声韵部共三十韵,除佳韵、豪韵、歌韵、蒸韵、覃韵、盐韵、咸韵等六韵薜涛诗歌中没有用到之外,其它都有使用。

尚须指出的是,此前提到的《江月楼》一诗是个例外。全诗只有六句,且梗韵与迥韵通押,这两个韵部在《广韵》的上声韵部中不属同用韵部,也不相邻。在《平水韵》中仅为相邻部。

(徐丽君,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猜你喜欢

薛涛押韵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初寻雪上飞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我给小鸡起名字
Watch Out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