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钩新月藓花侵

2006-02-02胡云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2期
关键词:柳亚子妇女

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有句云:“筑城掘土土深深,邪许相呼万杵音。怪事一声齐注目,半钩新月藓花侵。”写的是挖土建城中发现女鞋一只,作弓弯样,仅三寸许,引来众人观看。翻阅稗官野史,也发现不少对妇女缠足的记载,十分有趣,十足心酸。

缠足始于南唐,据说后主李煜的一个嫔妃姿色出众,长于歌舞,以白绸裹脚,使脚变小,能在一个六尺高的“金莲台”上翩翩起舞。由此,缠足之风始行。到了宋代,缠足习俗从宫廷走向民间,元朝以后,开始兴盛,女子纷纷缠足,以“三寸金莲”为美,缠足被视为美与德的象征。但缠足十分残忍,是一种摧残妇女的变态行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所写:“数岁弱女,即为缠足,七尺之布,三寸之鞋,强为折屈以求纤小,使五指折捲而行地,足骨穹窿而指天……日夕迫胁,痛彻心骨,呼号艰楚,夜不能寐。” 秋瑾在其《有怀》诗里感叹:“可怜一幅鲛绡帕,半是血痕半泪痕”,写尽了缠足的痛苦与悲惨。

以缠足为美,源于男权社会以羞辱与摧残女子为乐的一种畸形变态心理,潜藏着浓厚的性意识。男人们认为女子遭受这种痛苦后,可以表现出独特的美,结果异性欣赏提倡,女人们忍痛效法,不正常的虐待行为,反而成为社会习以为常的风俗。辜鸿铭是一个代表,他极其欣赏三寸金莲,说“女人之美,美在小足”,他娶的中国夫人,脚如尖笋,他还总结出了小脚的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诀”,可谓无耻之至。

明亡清立,缠足便成了汉民族说不出道不明的一桩心事。时谚:“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老降幼不降、妓降优不降”,说的就是这种尴尬状况和自我满足心理。满人入关,为压制汉民,强制推行满俗,更改服饰剃发留辫,对胆敢反抗的一律加以酷刑。穿上满服的顺民于是在精神上自我慰藉:女人们还是延续汉俗、裹脚缠足,与男人去发留辫相比,到底还是没有降清。夹裹着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社会生产的主力和主导角色──男人,怀着偷窥般的快意,一如既往地纵容和欣赏着缠足,不管是不是因为审美。清朝立国之初是禁止女子缠足的,认为缠足妨碍社会生产,一度对缠足女子的父兄施以重罚。直到康熙年间,左都御史王照、礼部仪制司员外郎王士上书皇帝,建议暂时放宽禁止缠足的法令,可能执政者考虑到女人缠足对发展生产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康熙帝最后认可了此项建议。于是缠足这一中国独有的整容行为,长期保留了下来。在近代西方世界的心目中,长辫子和小脚女人乃是中国的代表形象,是这个东方国家衰弱和落后的标志。

近代民主革命发轫,斗争矛头就指向了缠足,缠足作为封建王朝的遗毒、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摆在了革命者面前。首先是受害者本身,一部分接受过西方新式教育或思想开明的妇女,勇敢地站出来,揭露缠足行为对妇女身心的折磨和所带来的痛苦,大声疾呼已缠者放足、未缠者天足,秋瑾等女革命者身体力行,在呼唤“自由健康”和“男女平等”的同时,带头在社会上践行文明生活方式,成为新时期女性行为的楷模。随着思想的解放,觉醒的国人也认识到缠足的危害,纷纷斥责,视之为陋习。十九世纪末,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不缠足会”或“天足会”,有组织地革除缠足陋俗,一些进步人士如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提出了详细的民俗改良主张,其中就有废缠足、穿耳等习气的内容,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还颁布过禁止缠足的法令。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发出放足的声音,到了1910年放足、天足就已蔚然成风,据史料记载,当时社会风气为之一改,人们比较自然地认定,1912年以后出生的女孩,一般不再裹脚,已经裹的也放掉了,姑娘出嫁前一概要放足。在大城市里,天足已经成为时尚,原来是大脚姑娘嫁不掉,现在成了缠足女子没人娶,有的缠足或放足的妇女,在鞋里塞上棉花,鞋店里还出现了专为放足者用的“假趾套”,戴上这种东西后,是天足还是缠足,从外观上就看不出来了。北方农村有的地方还流传“大脚板,刮唧唧,到了婆家不受欺”的民谣,反映出天足的普及。从“半钩新月”到“大脚板”,被一根布条缠裹千年的双脚,终于开始健康自然地生长,虽然仍旧带着畸形和伤痕。

但扬弃旧习、推行新风的过程也非常不易,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顽强存在,革除缠足陋习的过程也不是毫无阻力、一蹴而就的。1912年以后,缠足现象没有完全绝迹,尤其是西南、西北等偏僻农村地区,陋俗依旧,甚至变本加厉,缠脚过小的女子竟至膝行。革命党人柳亚子先生,对自己婚姻最大的理想,就是找一位天足、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可在那个封建黑幕尚未揭去的湘南小镇,别说受到新式教育的女学生,就是找一个没有缠过足的十五、六岁的女孩子也很难。尽管柳亚子决心很大,甚至跑到上海大闹“退婚风波”,但最后还是屈于父母之命,和家乡的旧式女子苏敏淑结了婚。当然,最后促使柳亚子定下决心的,说不定也和苏敏淑毅然放足有关。那时,柳亚子还竭力劝说不让妹妹柳平权缠足,母亲却提出了“儿子留辫则女儿可不缠足”的解决办法,柳亚子没有办法,也只得同意,暂时去发留辫,可见当时推行天足的阻力。

(胡云霞,济南市济钢高中)

猜你喜欢

柳亚子妇女
题《张苍水集》
毛泽东诗文开导
当代妇女的工作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龃龉”
柳亚子向毛泽东要过颐和园吗?
长啸一声归去矣
柳亚子“平生不二色”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
不要小看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