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季氏将伐颛臾》的对话艺术

2006-02-02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2期
关键词:论语孔子文章

秦 蔚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选自《论语·季氏》。向来,人们对于《论语》的阐释总是重视书中所表达的儒学思想,即把《论语》作为经书来加以研究。其实,《论语》这部书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也有很高的价值。仔细研读《季氏将伐颛臾》,两千多年前人物的对话情景却宛在眼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据此,《论语》的文学价值可见一斑。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就季氏将吞并颛臾一事而展开的辩论。文章开头所述是,季氏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做好攻打吞并颛臾的准备。于是孔子的两个学生,也就是季氏的两个家臣“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见”,依王力先生《古代汉语》解释为“谒见”的意思,也就是去晋见一个地位或辈分比较高的人。由此可见,冉有、季路不是在路上偶然碰见老师,而是专程就季氏伐颛臾一事去拜访孔子,向孔子汇报的。冉有、季路拜见孔子时说:“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事”字是很值得揣味的。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译为“军事”;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中译为“指战事”,窃以为均不太妥当。虽然这个“事”实际上就是指季氏将伐颛臾,但还是译为“事情”比较好。因为如果直译为“战事”、“军事”的话,何不如就用文章开头所言,向孔子直接报告为“季氏将伐颛臾”,而是“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呢?恰恰说是“有事”二字,但什么事情,没有明说,很委婉,闪烁其词。

当然,语言的支支吾吾是心理复杂而微妙的充分反映。

应该说此次冉有、季路去拜见孔子是不得已而为之,很不情愿的。首先冉有、季路作为孔子门下的弟子,对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社会政治理想可以说是一清二楚。而这次季氏伐颛臾,是季氏为扩大自己的势力,与当时鲁国的国君哀公争权,对已经附属于鲁国的颛臾这个小国的侵略行为,这种做法是违背孔子的政治主张的,必然要遭到孔子的谴责。其次,冉有、季路作为辅佐季氏的家臣对此未能进行有力的劝谏,尽到臣子的责任,一定也会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

不想见孔子,但又不得不见。一是季氏有要求,让他们去看看孔子的反映。凭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及其在当时的影响,这在春秋时期绝不可等闲视之;二是他俩应尽到弟子的职责。作为孔子的学生,有责任向老师报告这一重大事件,否则,受到训斥在所难免。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理去见孔子,所以他们把事情说得圆滑些,含糊些,用了一种外交辞令,以期能骗过老师,这样既汇报了事情,又不会被老师骂。

下文的对话是在害怕孔子批评的心理状态下展开的。冉有见孔子坚决反对便急忙推卸责任:“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即攻打颛臾是季氏的意图,我们没这个念头。在孔子提到劝阻是他俩的职责时,冉有又慌忙为季氏的侵略行为寻找借口“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竟说季氏攻击颛臾是为后世子孙计。从前文对“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的无此念头到此处的顾念深远,显然是矛盾的。这就不难看出冉有、季路两人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处于尴尬的境地也非常明显。

文章不仅通过人物对话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话想见人物说话时的神态。文章第一段,当冉有、季路向孔子委婉地汇报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的时候,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欤?”(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吧?)用了一种推测的语气,批评冉有在这件事情上是有错误的,孔子的神态是平和的。文章第二段,当冉有见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吞并颛臾,立即推卸责任的时候,孔子用了史官周任之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才力,就接受职位;如果不能,就该辞职),说明为人臣子应施展自己的才能,尽职尽力。接着连用两个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盲者站立不稳,不去护持,摔倒了又不去搀扶,还用搀扶的人做什么呢?)和“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并且你的话是错误的。老虎、犀牛这些凶猛的野兽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玉这样的珠宝毁在匣子里,是谁的过错呢?)来说明冉有在季氏伐颛臾这件事情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中可以看出作为老师的孔子对学生冉有、季路的谆谆教诲,神情虽然严肃,但看不出怒气。文章第三段,当冉有理屈词穷而找借口为季氏的侵略行为辩护的时候,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冉有!君子最痛恨嘴上不说“我想得到它”,却为了得到它去寻找借口)这等于是直斥冉有是小人。在这里我们看到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也不禁被冉有的狡辩气得怒形于色了。

在人物说话神态不同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冉有和季路这两个学生的态度不同。在文章中,孔子批评的锋芒始终直指冉有,甚至斥责冉有为小人。只是在文章的最后讲到鲁国分崩离析的现状时,从“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角度,批评季路没有尽到臣子的责任。冉有为季氏聚敛财物,助纣为虐,孔子曾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冉有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孔子对是非的洞明和态度的鲜明可在字里行间悟得。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季氏将伐颛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是对话的绘形绘神作用。文章仅仅通过师徒之间的三段对话,使我们看到了冉有由文过饰非到理屈词穷,孔子的洞察事物、义正词严。生动的对话场景,鲜明的人物形象宛在眼前。其中冉有“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二是对话的一石数鸟作用。拿孔子的“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一句来说,这是对冉有的小人做法的直斥,隐含对季路的不满,同时表明了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坚决反对,而孔子怒形于色也得以形象体现。对话中有态度、有分寸,各自的神情也跃然纸上。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钱穆先生把《论语》称为是“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当是对《论语》中许多类似《季氏将伐颛臾》的文章既绘形绘神又辞约意丰的一种肯定吧!

(秦 蔚,安徽蚌埠学院教育系)

猜你喜欢

论语孔子文章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