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古典文学为作文著色

2006-01-30孙衍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1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古典文章

古典文学经过历史的积淀,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在中华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对古典文学的阅读数量和欣赏水平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学功底和语文素养。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古典文学的资源优势,如何积极培养中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已经成为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关注的问题。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在工作之余,开始关注中、高考的满分作文。我常常从报刊、网络摘抄或下载一些满分作文,一方面自我欣赏,一方面推荐给我的学生。经过近二、三年的比较观察,我发现在满分作文里面,有相当多的篇幅,其构思、语言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古典文学。

一、对古典小说借鉴、改编。古典小说因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历史上流传甚远。许多片段到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学生对其内容进行理性的分析,然后抓住有关情节为己所用,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以“诚信”为话题的《赤兔之死》,就是将《三国演义》中关羽与赤兔马的故事进行了拓展。作者设计赤兔马感叹:“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不敢不以死相报乎?”情真意切,显示出诚信感人的力量。文章既有原著语言的再现,又有自己的创造,再加上对现实的影射,打动各位评卷老师,应在情理之中。再如以“选择”为话题的《忠与义的交织》,写出了“宋江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文章没有新颖别致之处,但对宋江评价有褒有贬,分析鞭辟入理,主题表现鲜明深刻,最终赢得了评卷老师的赞赏。还有的考生对熟悉的小说情节进行了大胆的改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的《孙悟空下岗记》,“天庭里这些年来也是吃白食的越来越多,眼看着一日不如一日,玉帝下令,精简天神,竞争上岗。一时间,众多天神都愁眉不展。”心里一直认为自己胜券在握的孙悟空却被通知离庭下岗,着实有些出乎意料。文章针对唐僧对八戒的青睐,分析了悟空失宠的原因,颇有新意。再如以“承诺”为话题的作文《孔明挥泪赦马谡》将原文的“斩”变成了“赦”,原因是众官的求情和马谡之亲戚在朝中任要职。最后用“据说,不信守承诺的恶风便由此蔓延”来结束全文,能够引人思索。文章虽有编造的迹象,但语言生动,思维严密,增加了故事的可信程度。

二、对古典诗词引用、创造。唐诗宋词中许多语句言词精美、哲理深刻、意境高远,恰当引用,能够展示个人能力,给文章增添亮色。如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的《感时花溅泪》,“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诗句的引用既服务于话题,又显示了作者较深的文学底蕴,让评卷老师顿生欣喜之情。再如以“倾听”为话题的《风雨中,请侧耳倾听》,“‘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亘古不变的忧伤与苍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没齿难渝的爱国忠贞;‘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作者把和雨有关的诗句一气呵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把优美诗句恰当地引进文章,可以达到锦上添花、光彩照人的效果。还有的学生借助于诗词的格式自己进行创造,更是把古典诗词的运用推向了一定的高度。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诗人 明月 黄花》,作者即兴创作了两首词:一首是写给苏东坡的《浪淘沙》“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一首是写给李清照的《南楼令》“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这里我把阅卷老师的点评一并抄上:“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畅,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词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凡响。所填之词虽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算出类拔萃,足见该考生读书多,文学修养高,语文素质优。”

三、对古典散文运用、改造。古典散文以其鲜明的语言风格、丰富的表现手法、深刻的思想内涵,从先秦至两汉再到唐宋,形成一道绵延不绝的亮丽风景线。一些学生借助于对古典散文的记忆和理解,在文章中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别开生面,形似神通。如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一位学生写出了《悲喜小石潭》。内容虚构了柳宗元晚年官运亨通,声势显赫。一日,老先生心血来潮,决定重游小石潭。众人簇拥,前呼后应,一路风景,一路欢歌。作者适时穿插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的:“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两次游览,两种心境。最后,柳宗元感叹:“石潭千年景不变,只缘心存悲喜情!”再如以“选择”为话题,一位学生结合苏洵的《六国论》进行了创造。文章开篇写到:“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然后过渡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齐、楚、燕等六国之君在向秦和背秦的问题上争论不休,难以做出选择。各国权衡利害之后,达成共识:以珠宝或城池贿秦,以求苟且之安。文章结尾又引用原文:“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两篇文章的精妙构思都来源于古典散文,引用原文语句,起到了对比、引导和总结的作用,这些都提高了文章的质量层次。

我这里谈的古典文学对写作的作用,绝对不是让学生在考试时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而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古典文学对于提高语文素质、积淀文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之余,学生多欣赏、多背诵一些古典文学,写出一篇满分作文也许是偶然,但终生受用却是必然。

(孙衍明,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古典文章
更正说明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重要启事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写在改版之际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轻古典风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