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报告中国西部的伟业
2006-01-26程金城
程金城
陈德宏、王新军先生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跨越梦想——中国石油长庆西峰油田勘探开发大纪实》,就其表现对象的重大而现实、作品容量的丰厚和充实、叙事方式的沉稳与扎实,以及驾驭大题材的能力等方面来说,可以说是我省近年来报告文学的力作,是甘肃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作品以“宏观视角”,全方位地展示了长庆西峰油田勘探开发的历史过程、现实盛况和未来前景;“立体观照”了在这一过程中,从中央决策层到各级政府,从油田领导到基层团队,从创业过程到文化精神等等各个层面和侧面的动人事迹;从“历史纵深”处揭示了长庆西峰油田开发和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不断前进的进程,讴歌了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从而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高原上的这一壮举做了“全景描绘”。
作为一部以纪实性、真实性和新闻性为特色的报告文学作品,我读后以为在以下几个节点上体现出特殊的价值要素,使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就是: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创作思维、国家意志的自觉体现,民族精神的大力张扬、时代脉搏的敏锐把握,还有作者强烈的责任心和饱满的情感态度。
所谓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创作思维,是指这篇报告文学从创作到问世,正值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能源问题更加突现的特殊时期,作品触及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话题。能源,特别是石油已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问题,它牵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着世界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更大、更深层的动向。而正是在这种全球视野下,这篇作品从能源战略的高度看西峰油田勘探和开发,其立足点就超越了对一个企业事迹一般报告的意义,从而在创作意识上跳出了以往报告文学的思维模式:不是寻找个别特殊事件和特殊人物,而是把西峰油田开发作为一个“整体事件”向世人报告。这一特点不仅表现在作品开宗明义的点题,还表现为贯穿始终的创作思想。这是一个涉及作者如何捕捉社会热点的问题,也是涉及报告文学题材的问题。对于一般文学创作来说,题材大小或者是否特殊,并不决定作品艺术价值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大主题,在凡人小事中开掘深刻思想是杰出作品的重要特点。然而,对于报告文学创作来说,特别是在当前报告文学整体失去昔日辉煌的情势下,题材本身就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面前,在阅读兴趣多样化的读者面前,你能发现哪些在当今值得向世人报告的事情,你选择的题材中蕴涵哪些有意义的可供发掘的信息,都是需要眼光的。正是在这一点上,这一作品向世人展示了鲜为人知而又引人入胜的特殊世界,报告了在中国西部石油开发中将梦想变成现实的感人事迹。自然,题材确定后,如何反映,如何确立重点也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或许,作者在开始接触这一题材时会有无处下手,难以把握的困惑,因为描绘一个油田的形象要比塑造一个典型人物形象更难,更容易流于一般事迹的记载。但是,作者在真正深入了油田后,就坚定了向世界真实地报告西峰油田这一整体的创作理念,从而在特别的时期获得了特别的价值意义。这也许是决定这一作品在当前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的关键。
所谓国家意志的自觉体现,是说渗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对人物和事件的叙述、评价,是从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利益的视角进行的。作品较为系统地描述了从中央领导层,中油公司决策层,到采油二厂等基层组织,直到普通工人,在长庆石油探测开发过程中的出色工作和奉献精神。同时,作品以一种宏观的事业评估这一事业的意义,远到历史深处,近到现实工作,都体现出石油人以天下为己任,坚韧不拔地寻找、开发西部油田的顽强意志和情怀。第五章“西峰油田——决战2003”中的“西峰速度”,“2003年的那个雨季……”描写的石油人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感人至深。为国家解忧,为人民造福,在这一事业中的任何一个有积极意义的工作,都获得了超越个体的价值,从而使国家意志与个人意愿达到了统一。
所谓民族精神的大力张扬,是从这篇报告文学所具有的感召力的角度来理解。在今天,即使普通民众,对于石油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与国家实力联系了起来。作品以大量翔实的材料、具体的数字、形象的描述,告诉世人,在中国的西北有如此令人鼓舞的大油气田,有如此有远见的一批现代企业家,有成千上万的乐于奉献的石油工人,正在满怀信心地奋战在董志塬上,为支撑我们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而卓有成效地工作着。而这一事业在今天达到的盛况,又是多少代人为之奋斗的结果,反映着我们民族不懈的努力。在第二章“回眸陇东”中,采用“采访手记”的形式,描述了“北方石油的古老传说”、“能源盆地——鄂尔多斯”、“陇东高原的石油勘探”等,通过历史的回顾,对艰难奋斗历程的返观,更加彰显了这一事业的意义,也讴歌了我们民族的脊梁。这种朴实无华的事迹的叙述,这种不加粉饰的情景的展现,其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它的感召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是其他任何想像性文学作品都不能替代的。
所谓时代脉搏的敏锐把握,是作者从新世纪中国发展目标来描述和评价西峰油田建设中的人和事,对诸如创造性地工作过程,企业理念,西峰模式的分析,人与环境的和谐的处理,高科技的运用等等,体现的是新的时代意识和观照角度。我们从作品看到,以王道富,胡文瑞、高静乐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创业者,他们的眼界和立足点,他们面对的挑战和应对方式,他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都具有新型企业家的特点;他们带领人们从事的石油事业与新世纪的光辉前景密切相关。比如在“‘西峰模式意义解读”中写道:“大庆是20世纪我国石油行业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长庆是21世纪我国石油行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面旗帜!”“两个时代两面旗——/艰苦创业学大庆,科学发展学长庆!”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这些方面,反映出作者的现代意识和观念,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提升了作品的当代性。
所谓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是指作者面向现实,面向未来,以积极的态度来讴歌当代的生活。值得特别肯定的是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调查研究,深度报道,具体描述。其总体感觉是,这篇报告文学是一篇名副其实的“大写实”作品,是为现实而不是为艺术的作品,它的价值在于报告的真实性和现实性。作家的艺术性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对辽阔的时空的驾驭上。整体艺术把握和深度分析解剖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沟通、朴素的写实与紧张的思考,大量的数字的运用,以及采用“采访手记”的形式,取得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客观而又冷静的叙事效果。这都体现出作者的艺术追求和风格特点。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作为艺术创作范畴的报告文学,《跨越梦想——中国石油长庆西峰油田勘探开发大纪实》,在其以纪实性、真实性和新闻性为特色而取胜的同时,也存在文学性、艺术性较弱的问题。首先是整个作品在艺术上比较粗糙,精心打磨不够。比如,章与章之间内容的内在逻辑似乎还应更严密一些,每章的标题的设计还能更加精致一些,既多样而又统一会有更好的美感和便于表达整体创作意识。其次,“报告”的点与面的把握尚显欠缺。也许是描写对象所决定,也许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期待视野所左右,作品给我留下突出印象的是一些相关数字和整体面貌的勾勒,而十分感人的形象较少。另外,关于石油勘探、开发过程的叙述,关于具体的管理模式的介绍,等等,是必不可少的报告的内容。但是,如何以报告文学的艺术要求处理这些素材,如何对这样一个工业企业创业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和文化意蕴进行艺术的概括,并赋予更多的文学性,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这也是报告文学创作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需要在创作中继续探索。
责任编辑 辛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