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如歌
2006-01-19石祥
石 祥
从延安市到延川县,一路乘车一路歌。真是“无巧不成书”,坐在旅游面包汽车上,正赶上车厢荧屏转播陕北民歌大赛实况,一曲曲信天游一个比一个唱的好,让我大饱耳福,心旷神怡。
陕北民歌,我早就喜爱和熟悉。但这一次身临其境听其歌,更感到亲切和神奇。自清朝以来,陕北就有“文出两川、武出三边”之说。延川历史悠久,是华厦民族的发祥地,是远古先民的摇篮。而最近半个多世纪,这里成为国内罕见的“作家县”,英年早逝的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及著名作家杜鹏程、史铁生等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工作过。延川,是中华民族之源,其不也是灿烂文化之源、歌之源吗?
一进入延川,就像坠入歌的海洋。老人唱,小孩也唱;男的唱,女的也唱;司机唱,县委书记也唱,真可谓“无处不飞歌”。我们踏歌而行,先去“黄河漂流赏奇观”。从延水关渡口上游的度假村到土岗乡清水关渡口,是延川境内黄河峡谷最壮观的景区,热情的船工把我们扶上游艇。游艇是彩色的机动小汽艇,艇的主体是约4米长的两个相互连接的皮囊。我们就骑在圆轱辘的皮囊上,用手抓住艇上的环带。为了安全起见,船工事先让我们穿上桔红色的救生衣。我和陪同的原县委老书记坐在一只游艇上,他不停地向我介绍着这段黄河的传奇故事。游艇像一条蛟龙在浪花里奔腾。我脱了鞋袜,心甘情愿地让母亲河的乳汁亲吻着裸露的肢体,尽情享受着母亲河颤微微、清爽爽的惬意。遥想我们的祖先,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拖船拉纤,一声声遥远的号子仿佛回荡在耳边。游艇上是谁唱起了信天游:“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弯里几十几条船……”
天下黄河第一漂,尽观自然万般景:金蟾登高,落鹰待鱼,卧驼候渡,牛魔伏法,恋狮言情……惟妙惟肖,尽收眼底,浮想联翩,叹为观止。啊,母亲河,我第一次亲手触摸到您的古老、文明、博大、精深!您用不竭的乳汁哺育了华夏儿女,留下了这么多历史古迹,留下了这么多美丽的传说!我们的先辈在这里生过死过、哭过笑过、胜过败过、兴过衰过!这是民族发展的一个缩影,是生动、形象的历史一课!
经过一段如梦如幻的黄河漂流,我们来到圣览山巅,极目远望,眼前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位于S型的黄河古道边的两个小村庄,犹如黄河母亲怀抱其间的“阴阳鱼力,这就是黄河古道奇观“乾坤湾”。
啊!乾坤湾,相传远古伏羲氏曾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通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呜呼!自从盘古到如今,天翻地覆,谁主沉浮?谁扭乾坤?
1936年5月2日,伟人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从清水关渡口西渡黄河,回师陕北,进而南征北战,建立了新中国。如今我们来到这古渡清水关前,看到黄河的这个大转弯,不能不感叹扭转乾坤的任何一步,都需要优秀中华儿女的生死拼搏与奋斗啊!
踏上这红色之旅,我们后来人不只是观光揽胜,更重要的是寻觅先辈足迹,抚今追昔,继往开来,传承文明。这片历经沧桑、风云变幻的黄土地,像历史留下的一座沙盘,让后来人观赏、品评。但这里的黄河涛声依旧、歌声依旧。
我们参观“摩崖天书”和“会峰寨”时,汽车司机停车后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陕北民歌:
据了解,此调原是陕北民歌的一个曲牌,曾分别填过不同内容的词,如:
甚至还填过反裹脚的内容。可见,音乐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不能因为填写了《东方红》颂歌,就查音乐的“三代”,否定其它填写的歌词。接着,司机又坐在黄土坎上唱起了《小上坟》,据说歌剧《白毛女》的主题歌,就是根据这个曲调改编的。我的“老搭档”著名作曲家生茂创作的歌曲《看见你们格外亲》,也是吸收了陕北民歌《走西口》的音乐素材。我国的许多优秀歌曲,大都是在民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创新而成。陕北民歌信天游,是这片古老文明的黄土地的沟沟坎坎里进发出来的心声,高昂、粗犷、淳朴、明快,优美婉转、雅俗共赏。歌如其人,人如其歌。歌声好像不是从口中,而是心灵的震颤,直接从腔子里喷出来的。歌声充满了真情,用陕北方言演唱更有味儿。这正如延川人,人穷志不短,没啥也有歌。歌是不变的魂,歌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陕北民歌里有母亲河的乳汁,永远不会缺“钙”。听到歌声,就如看见可敬可爱的延川人。
使我进一步了解延川人的还是参观了“小程民间艺术村”。村子不大,就在乾坤湾旁边。这里远离县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还有不少人没见过汽车。2001年被政府命名为“民间艺术村”。我们走进文化活动室,有一院5孔石窟,其中3孔为展览室,即一窟剪纸、一窟刺绣、一窟出土文物。一位穿着朴素的男“解说员”,认真仔细地向我们介绍着小程村的变化,它的创建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赏和支持。我中午在餐桌上夸起了小程村的解说员,他是那样投入,那样如数家珍般的解说,使我感到这真是一个地道的小程村民。不料,小程村人告诉我,这就是他们的县长!他现年39岁,是延安市所辖最年轻的一位县长。近些年有的干部腐败变质,有人说:“隔一个枪毙一个也可能有漏网的。”据我了解,像延川县长这样的好干部还是不少的。如果把所有干部都枪毙了,岂不冤枉了好人?!
晚上,度假村前广场上举行了小程村秧歌队和来宾同乐“篝火晚会”。延川秧歌,远近闻名,久传不衰。它的起源显然与古代祭祀、戍边军旅庆功形式和农民欢庆丰收时手舞足蹈有关,是古代田园民歌的变式。场地中央一簇篝火燃起来了由伞头带队,引领上百人的秧歌队围着篝火环绕转圈。其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童稚小孩。各有各的走法,各有各的动作,但韵律都是一致的。一条长龙,龙腾虎跃,十分壮观,很能展示和体现延川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浓厚的地域色彩。激动之下,我这位年近古稀之年的老兵也从看台走下广场,头扎上羊肚毛巾,手拿舞棍,笨手笨脚地加入秧歌队伍。说实在的,我从来没有跳过舞,这一次真有些“邯郸学步”了,身临其伍而不会舞。一位村民教我:要走“十”字,两臂甩开,头恣意地摇。我比手画脚地扭起来了,村民们鼓励:还扭得不错!
在秧歌队伍中,我想到历史的漫漫长河,延川仅是黄河古道的一段。这里曾经历过战乱兵燹、天灾人祸,好容易才熬到今天。年轻的县长告诉我:延川已进入一个科学发展阶段,明年全县柏油路将全部贯通,文化旅游将与延安市联结起来。本县“退耕还林”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以红枣为主的收益逐年增加;以石油和其它现代工农业为特色的延川县,农民的日子将一年比一年好。
尽管延川目前还属于较为贫困的县,但我相信,上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政府,下有广大的好干部和老百姓,有歌在,有魂在,有精神在,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啊!延川如歌——川流不息,歌声永远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