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余庆村级组织运行情况的调查

2005-12-28杨先辉

理论与当代 2005年10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村级协会

杨先辉

一、村级组织的运行情况

农业税全免后,余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用创新的精神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积极推进村级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激发了村级组织的工作热情,提高村级组织服务“三农”的能力,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全县69个村(居)两委呈现出有序正常运行的良好态势。

1、村级班子工作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采取“海选”方式圆满完成了第五届村(居)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选举,采取“公推直选”方式完成了党支部换届选举,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被选进了村支部班子。村支两委班子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2.5岁,大中专文化程度的比例比上届上升2个百分点。妇女、少数民族干部分别比上届升高6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为解决村干部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县财政在上届的基础上对村支“两委”脱产干部中正、副职每月增加100余元,部份村还根据情况给予村支“两委”脱产干部每人每月50元以内的补贴。建立在职脱产农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由财政补助50%的保险费,使农村干部每月间接增加收入近100元。推行农村干部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村干部基本医疗费用报销80—85%住院费,大病医疗费用报销92%;积极创新干部管理方式,推行了首问责任制、设置了干部工作“暴光台”和干部下乡去向牌、配戴微型上岗证、村干部管理等制度。

2、服务“三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把为群众服务作为干部作风转变的切入点,在全县各村广泛开展“税费改革后,干部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做好工作”的大讨论活动,广大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实现了由经验型干部向知识型干部转变,由守旧型干部向创新型干部转变,由行政命令型干部向为农服务型干部转变,村组织服务“三农”的能力不断提高。如敖溪镇的指挥村成立“便民服务站”,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龙家镇光明村则以“支部+协会”模式发展畜牧业,以“公司+农户+村委”的模式发展订单优质稻。

3、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近年来,特别是农业税全免以来,余庆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当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较好地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2004年底,全县各村共创办各种经济实体近100个。

二、村级组织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壮大难。村级集体经济虽然有一定发展,但由于受资金、信息、人才、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基层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舆论氛围不浓;对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部份干部思想上有顾虑,怕搞砸了受埋怨。部分群众思想上有阻力,怕搞毁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起步难,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只能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发展集体经济的难度加大,与先进村的差距越拉越大。极个别村债务沉重,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2、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难。农业税取消后,村级组织要兴办水利、道路、桥梁、学校等公益事业,主要是通过“一事一议”来实施。然而刚刚松了绑、减了负的农民群众对于要他们集资的行为十分反感,因思想上转不过弯而抵触情绪大。加之议事程序不规范、资金使用不尽合理、办事重点定不准以及约束机制不规范等原因,导致“一事一议”在农村实施起来阻力较大,难以成事。

3、农村协会组织作用发挥难。余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民群众也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作用的发挥仍然很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数量少、规模小、覆盖面窄,全县共有协会30个,平均每个村不足0.25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化程度低,30个农技协中运作较好的仅占10%,缺乏应有的活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理事会成员素质不高、技术能力不强,无力实现优化组合,形不成专业化生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协调能力较弱,经济利益关系处理不当,遇到市场矛盾,各自为政,茫然失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在上靠下联的运作中显现的作用不明显,导致协会组织在互通信息,经验交流方面受限,不能有效地把握市场。

4、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增收难。改革开放以来,余庆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100元提高到2004年的2567元,24年间增长了25.6倍。由于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要实现农民稳定增收仍很难。首先,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其次,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在非农产业方面的增收渠道不宽,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更困难,从而使得农民增收困难;第三,农民整体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信息闭塞,市场意识淡薄,抗御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不能积极主动地开辟增收门路,导致他们难以克服增收的困难。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1、夯实基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村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敢为人先的意识,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以资源为依托,采取合理的所有制形式组建村集体经济实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发展村委会主导型集体经济;以社区为基础,按照地域相近、自愿组合、适当引导的原则,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力等作为股份,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克服千家万户小生产的缺点,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以产品为纽带,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有效地解决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统”不了、经济技术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有效解决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问题,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多措并举,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更新致富观念,充分发挥村民的聪明才智,积极增加他们的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以达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打造本地特色,逐步形成大规模、高效益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让农民与市场紧密相连,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群体优势,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务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组建为农民服务的市场网络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地把农民和龙头企业连接起来,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保证。

3、规范运作,提高一事一议办事效率。“一事一议”是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要把惠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办实,就必须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做到主由民作,事由民定,效由民评,让人民满意。做到“一事一议”资金专项存储、专款专用,办好实事;按照先全局后局部、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统分结合的原则,办好村中带长远性、全局性的大事,办好村中众望所归、众盼急办、非办不可的急事,办好花钱少、矛盾小、见效快的易事。同时还可采取动员社会力量赞助等办法一起来办,以弥补“一事一议”资金的不足。

4、强化管理,激发农村协会组织活力。农村协会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载体,要进一步强化管理,着力解决个体经营与农业区域化、金融化、集约化的矛盾,使传统农业形成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协会的再认识,将巩固和加快发展农村协会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对部门和乡镇的考核;按照先易后难、择优扶持、滚动发展、面向市场、就近组合、规模适度、统一标准、规范经营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动农村协会的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功能齐全的市场信息系统,帮助协会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建立市场营销队伍,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坚持“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办会原则,依法规范农村协会组织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职业技术学校等教学资源,提高协会会员的整体素质;把“协会+农户+基地+市场”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发展模式,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谁担险”的原则,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余庆县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张德明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村级协会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广厦奖”优秀评选机构名单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的朝阳探索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