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提高县级党委执政能力的思考
2005-12-28陈水堂
陈水堂
县级党委作为县级领导核心,处于承上启下、领导一方的特殊位置,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地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既要对县域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又要直接处理实际工作中许多问题,是党执政能力的具体承担者,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总体效能。
一、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县级党委执政能力存在的问题
1、执政意识还有待增强,执政理念还有待提高。党是执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县级党委是地方“三个文明”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地方各级组织的领导核心。但有的党员干部党的意识特别是执政意识淡薄,没有从执政党的高度清醒地认识党委的执政主体地位和作用,有的干部不能自觉维护党委的领导权威,缺乏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自觉性,有的甚至与党委争权力、闹矛盾,导致县委总揽功能不足,协调能力不强,党委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理念还未很好确立,严重脱离群众,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由主义和好人主义明显存在,作风飘浮,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等。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卖官买官,以权谋私等问题还相当突出。这不仅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而且败坏了党的作风,影响了党的形象,有损于党的执政基础。
2、县级党委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近几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后,县级党委从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加强了自身建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但对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对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县级党委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为:在党政关系上,由于党政关系缺乏明晰的规范,领导层次过多,领导成员分工重叠、职责交叉,权事不一和党政“一把手”不团结的问题;同一件事,同一项工作,党委、政府都要管,导致党政不协调,同时由于分工交叉重叠,职责不清,出现有政绩大家争,造成失误互相推的不良局面;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力,权力过分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监督,依法执政意识不够;在决策过程中,搞“一言堂”或少数人说了算,出现了凭经验决策、盲目决策,致使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的问题;少数县级党委也存在抓“大”不能放“小”的问题,不能做到抓方向、谋全局、议大事,影响工作效率,致使党的核心领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干好干坏一个样,对工作不力的干部,没有形成有效的问责、弹劾、罢免制度;等等。
3、改革开放伴随而来的利益关系调整,对县级党委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等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趋势,由此伴随而来的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差异、各种复杂矛盾和利益关系相互交织,给县级党委执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面对不断增多的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由于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认识不深,“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缺乏自如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如何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又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对县级党委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中思想理论水平不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缺乏把握时机,判断形势,正确决策的决断力。有的地方在县级领导班子配备中,存在着“凑”的现象,班子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层次性、结构性不科学,整体功能不强;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面对棘手问题,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出现了“本领恐慌”。有的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精力不是用在工作上,成天搞应酬,拉关系,在酒桌、麻将桌上打发时日等问题比较突出。
5、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严重影响了县级党委领导农村工作能力的发挥。县级党委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系最为紧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县级党委执政能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县级党委是党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关键领导环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县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具体承担着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怎样适应新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如何定位、发挥作用和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都是新挑战。
二、准确把握县级党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和任务
1、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努力提高县级党委的经济领导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对于县级党委来说,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县级党委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检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高低的最好平台。尤其在我们西部欠发达县份,执政能力究竟如何,要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更要以发展起来的经济基础作保证。我们要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决排除各种因素对发展的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找准本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抢抓机遇,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能力。
2、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不断提高县级党委的核心领导能力。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削弱了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县级党委是地方同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执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和职责。在县域范围内各级组织中,只有县委才有能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地的工作部署,才有能力承担领导发展县域经济社会的重任。这就要求县级党委要不断增强执政意识,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树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理念,不断提高核心领导能力。
3、建设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靠雄厚的经济基础,靠完备的制度和法治,同时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和稳定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牢牢守住思想、文化、舆论阵地,是我们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形势下,社会思想活跃,文化生活丰富,同时也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情况。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所有这些,都会反映到干部
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干扰改革发展大局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影响团结稳定鼓劲的不良社会舆论还有一定市场。县级党委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能变,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舞斗志,凝心聚力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4、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社会管理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日益多样化,一些历史积淀的问题逐步显现,各种社会矛盾增多。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旧观念冲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如征地拆迁、农民负担、失业人员生活保障、国企改革、乡村干部办事不公、黑恶势力、库区移民安置、殡葬改革,等等。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努力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为改革、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新时期县级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积极探索加强县级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1、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在学习教育中增强执政意识,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灵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把提高理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作为核心内容,着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完善“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组织结构,有效发挥县级党委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围绕“合理分工、界定职责、精简机构、理顺关系”的原则和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地位、性质和特点,明确界定各自具体职能,尽量避免职能不分的现象,以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能,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健全完善科学决策机制,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各个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3、加强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要完善干部学习培训机制,形成以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培训体系;要把严格选拔、教育培养、实践锻炼等有效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于部队伍的领导水平和能力素质,铸造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县级党委开展农村工作的直接载体和根基,是县级党委执政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努力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继续以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六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建立健全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好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
4、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党的作风和廉洁状况,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特别是腐败问题如果长期遏制不住,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进一步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
责任编辑:宋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