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会议为啥那么多

2005-11-25朱志军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5年6期
关键词:教代会校领导会议

朱志军

陈老师最近挺烦的,自己要参加自学考试,上班时间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等,自考的书自然是没法“碰”了。满心指望下班能充分“利用”一下,可你瞧,星期一是学校政治学习,星期二是班主任开会,星期三是青年教师座谈会,星期四是业务学习,星期五……这个星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就被这些大会、小会给“泡汤”了。

我们不妨先来反思一下,学校的会议为啥那么多,令人烦,讨人厌?

之一,形式主义泛滥。在我们有些校领导意识中,似乎开展工作就是少不了开会,开会成了干工作的一种具体形式了。开展活动,不论大小,要开会;开展工作,不论轻重,要开会。并且这些大大小小的会议,还要记载“详尽”,以证实学校工作之“实在”。其实质是形式主义者也。

之二,官僚主义害人。一个会,主题本来很简单,三言两语即可说明问题,但学校教务处的主任要说,校长室的分管校长要讲,最后学校的“一把手”还得“再三强调”。倒有点“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味道。校领导们一个个“亮相”,犹如“接力赛”,只是无端地“消耗”了教师的许多宝贵时间。

之三,学校管理乏术。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千条线万条线,条条线线离不开我们一线的教师。如果说出于教育教学的管理需要,适时地开个“研讨会”、“分析会”倒也在理。那么那些来自不同部门的若干会议对我们广大教师而言,往往没有必要。以开会的单一方式取代学校管理丰富的内涵,其实质是管理乏术。

诸如此类的“灰色会议”,如此的过多过滥,只会牵扯我们教师太多的精力,直接影响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会议必须彻底“删除”那些“垃圾会议”和“泡沫会议”。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效益”一词,是的,学校管理当然也要讲“管理效益”。即我们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应该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最少最短的时间完成管理任务,以求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基于此,我们得“刷新”学校的管理,“刷新”学校的会议。

1.推行“例会制”。所谓“例会”,即在某一固定时间某一固定地点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召开的正常性会议。比如一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阶段性的总结各自的工作,既前瞻性的落实工作,给了班主任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又有效地进行了班级管理、班主任管理。可以这么说,“例会制”避免了随时性、随意性的大会小会对班主任(老师)不时的“骚扰”,不失为一科学集约型管理。

2.提倡“另类会议”。通常,学校召开一些会议,大多数是教师情况、问题的“上传”和上级精神的“下达”。其实,打开一下我们管理的思路,这种“上传”和“下达”,并非非得要召开会议才可以解决。比如,我们可以在学校通告栏中及时“通告”;在校园网上随时“点击”;校园电视、广播可以成为我们的“传声筒”;还有“校长信箱”、“校园热线”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管理者聆听教师“声音”的“窗口”。

3.呼唤“阳光会议”。学校会议有时候令教师心烦头疼,笔者以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会议不够“透明”不够“光明”。比如“教代会”、“民主理财会”、“选举会”等等,这些会议原本是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实行民主治校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我们也不难看到,学校“教代会”不能代表教师,“民主理财会”成了名义上的理财,“选举会”更是有着“暗箱操作”。如此等等,让我们教师真的“想说爱你不容易”。

最后,笔者还想说的是:会议不是学校工作的全部,会议不是领导艺术的全部。

猜你喜欢

教代会校领导会议
欧洲理事会会议
“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领导群体特征研究
加强高职院校二级教代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陪餐制”不是“吃顿饭”这样简单
主席团会议
中小学教代会的异化及破解
破解教代会中“假民主”需提高“五度”
高校教代会与大学民主治理的发展
一场会议和它的记录者
素质教育下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