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和浩特地区乳业产业集群化的思考

2005-04-29兰秀珍

北方经济 2005年1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蒙牛伊利

兰秀珍

呼和浩特地区乳业产业集群的成功与不足

(一)呼和浩特地区乳业产业集群的成功之道

推动了呼和浩特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呼和浩特地区乳业产业集群大大增加了呼和浩特市的财政收入,而且带动了呼和浩特市就业市场的繁荣,这两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除此以外,它启动了呼和浩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蒙牛公司和伊利集团实施以“企业加农户”的方式,扶持和发展养牛事业,激发了奶户养殖业和饲养种植业的发展,促进了呼和浩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呼和浩特地区的经济发展道路更加广阔。

促进了乳制品企业的发展。实现了企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曾经发现,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这种存在于行业内部而非个别厂商内部的规模经济效应被称作外部经济效应。在蒙牛公司和伊利集团之间明显地产生了外部经济效应,其产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由于蒙牛和伊利在地理上的集中促进了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使得一些关键的设备与服务变得便宜和容易取得;二是蒙牛和伊利这两个比邻企业为拥有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创造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公司能够迅速地从市场上招聘到合适的人员;三是蒙牛和伊利的地理集中分布有助于创造性的构想以及技术秘密在个人之间非正式的交流,即产生知识外溢。

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集聚加剧了竞争,竞争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同居一地,蒙牛和伊利相互比较有了业绩评价的标尺,为企业带来了竞争的压力。绩效好的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成功的荣誉,而绩效差的企业会因此感受到压力。不断的比较产生了不断的激励,竞争迫使蒙牛和伊利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追赶技术变革的浪潮。就是在相互的不断较量和竞争中,蒙牛和伊利都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绩效。

(二)呼和浩特地区乳业产业集群存在的不足之处

未发挥企业间的网络组织的作用。在温州,产业集群内部形成了“龙头企业+网络结构”的生产和营销模式,发挥了企业间的网络组织作用。产业集群中,规模不同的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龙头企业在利用自身垂直或半垂直一体化进行生产的同时,将部分业务向区内中小企业分包,成品由龙头企业推向国内外市场,它们要在生产中发挥横向的支撑作用。在营销中以品牌效应发挥纵向的纽带作用,在核心技术的研制和使用中发挥创新和导向作用。由于中小企业直接进入国内外市场能力不足,所以依靠龙头企业和区内网络集体的力量,实行专业化生产。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按最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网络关系整合,如统一品牌、统一检测、统一出口、共同的营销网络等。

还未形成呼和浩特的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同时因为它是众多企业通力合作拼搏的结果,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所以更具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区域品牌”是一种很珍贵的无形资产,它对整个经济区域内生产同类产品企业的发展具有带动效应。目前,虽然蒙牛的“请到内蒙古草原来”和伊利的“来自大草原,香浓好感受”的广告宣传使人们了解内蒙古草原上的这两个乳制品企业的佼佼者,使蒙牛和伊利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但是,呼和浩特地区乳业要形成公共品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呼和浩特地区乳业产业集群化的制约因素

(一)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产业群的可持续发展

到目前为止,呼和浩特地区的乳业产业集群还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服务体系的滋养作用。首先,相关政策不到位。虽然在蒙牛公司和伊利集团发展过程中,政府看到了其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将乳品行业确定为地区支柱行业,并顺应经济发展的规律,提出“奶业兴市”的产业政策。尤其在2001年,呼和浩特市出台政策对奶业生产进行了大力扶持。对伊利等乳品加工企业免征8%的特产税;对重点养殖奶牛旗县,出台了建青贮窖补贴水泥、购买秸秆加工机具补贴资金,无偿划拨饲料地和棚圈建设用地等优惠政策,但是政府未积极制定一些政策促进各主体间互动网络的建设,还没有积极引导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没有促使当地的乳业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其次,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即缺乏中介机构的支持,特别是与科技开发、质量检测等相关的服务不到位,这样使企业获得足够、准确的信息的难度很大。

(二)产业集群内部强调竞争,缺乏协作,集群效益难以充分实现

应当指出的是,企业要实现集群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竞争和协作之间取得平衡,企业之间只有既竞争又合作才能使集群效益充分实现,企业高效发展。竞争能使企业提高效率,改进产品质量和创新,但过度竞争又往往导致经营条件恶化并阻碍学习和共同发展。例如,在北京的冰淇淋市场曾经同时出现了两种“四个圈”,其中一种是伊利的,另一种是蒙牛的,两家公司互相指责对方侵权,很长时间都相持不下。最终,两家公司不得不在法庭上兵戎相见。对两家公司来说,这都是耗时伤财的不利事件。另外,蒙牛公司和伊利集团之间在销售终端市场之间的竞争也是咬得很紧。直到现在两家公司已经打起了价格战,变相的促销将乳品的价格拉到最低线。还有,在广告宣传上,蒙牛和伊利的竞争也是惊心动魄的。两家公司之间不遗余力的竞争,使两家公司每年投入巨额的广告费用,加大了企业的财务压力。到目前为止,伊利和蒙牛之间几乎没有相互协作,而且也没有合作的意向。企业间更不可能进行广泛、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建立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体系,提高企业间、企业和相关支撑机构之间合作效率。

发展呼和浩特地区乳业产业集群化的若干对策

(一)呼和浩特市政府的扶植与指导

产业集聚的自然禀赋是其存在的一个先决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所以,虽然呼和浩特地区的乳业产业集群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但是为了使产业集聚充分发挥作用,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扶植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在促进乳业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区域竞争优势方面的主要任务在于:首先,要提供专业化的基础设施。第二,健全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这就需要政府提供或者引导投资者在公共服务机构方面的投资。公共服务机构包括:大学以及其它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技术等咨询机构,公证、法律、会计服务机构,产品检验认证机构等。第三,通过举办国内外贸易博览会等活动,提供各类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促进创新知识与信息迅速地交流和扩散,倡导植根本地的区域文化以及适应竞争与合作需要的企业文化。第四,要加大在土地、工商、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最后,为了使蒙牛和伊利有充足的生产原料,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农村和牧区都积极地饲养奶牛。但同时也要进行宏观调控,使奶量的需求与供给基本上平衡,而不致于奶贱伤农,造成当地农民怨声载道,从此对奶业发展失去兴趣。

(二)形成具有自我约束和凝聚向心的行业协会

目前,呼和浩特地区乳制品企业之间存在的恶性竞争、假冒伪劣、互相拆台等种种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加以解决。通过建立行业协会,一方面可以使业内各企业可以真正实现内抓质量,外树形象,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很多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也不好管的事情可以交给行业协会去做,使之起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三)促使产业群向专业化、协作化方向发展

“协作有两个主要方面,它既体现在企业对一些地方机构提供的共用服务的共享,如教育、培训、研究与开发等,还体现在企业对竞争规则的遵守和企业间高度的相互信任”。企业要应付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需要与其它企业结成网络,共同解决问题。与竞争的同行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分享本行业的知识与信息,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浙江省嵊州的领带、诸暨大唐的袜子、宁波的男装、杭州的女装、温州的西服等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都不是简单地“扎堆”在一起,它们有细分的市场,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彼此既竞争又合作,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奇迹。有鉴于此,呼和浩特地区的乳制品企业也可以向专业化和协作化的方向发展。由伊利集团和蒙牛公司作为两家龙头企业,可以将生产任务分包给其它中小企业,成品由龙头企业推向国内外市场。龙头企业将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生产中发挥横向的支撑作用,在营销中以品牌效应发挥纵向的纽带作用,在核心技术的研制和使用中发挥创新和导向作用。使企业间获得既竞争又合作的双赢,通过聚集经济与乘数效应带动乳业的发展,使集群效益充分实现,并推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呼和浩特地区要大力培养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集群模式,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集群产品产业化。同时,企业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部门的技术力量,发挥当地的专业性人力资本的优势,使企业群不断获得技术含量的提升,把产业群不仅建成产品加工基地,更要建成产品创新基地,将产业集群建成真正有竞争力的创新系统,使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保持技术领先,确保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蒙牛伊利
呼和浩特之旅
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操作实例
蒙牛和娃哈哈大战新零售
呼和浩特
美丽的呼和浩特
天润乳业、合生元、伊利、三元等2015年报披露
伊利的软硬功夫
伊利升至全球乳业八强
孙伊萍,新蒙牛的“空降”总裁
蒙牛获中国乳协四项大奖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