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孵化器全景透析
2005-04-29
内蒙古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课题组
孵化器的概念来自于西方国家,最早在美国称之为企业孵化器,欧洲国家称之为企业创新中心。中国有两种称呼,最早称之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最近称之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含义就是在物理基础上运做的、专为扶植科技创新的一个体系。它依托于一定的建筑和设施,拥有一支精干的管理团队,在整合设施和相关社会资源的基础上,为创业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发展,因此它自身也是科技类型的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由精心挑选的有潜力的初创企业,为每个入孵企业提供空间与公共设施以及管理团队三个要素构成的。
一、世界第一家孵化器是1956年在美国诞生的,在市场经济低潮的时候,有很多闲置厂房,当时就是想把闲置的厂房分割成小的单元,提供一些相关服务,招来一些创业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做成了第一家孵化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孵化器经历了一个发展高潮,由于石油危机,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企业被迫停工停业,裁减员工,而小企业则显示出它的灵活特点,充分进行技术创新与重组,不断推出新的产业或产业方向,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在危机时期,小企业比大企业要更为有用,得到各界的重视,这样就出现了更多为小企业服务的孵化器。九十年代末,新经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孵化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孵化器在此时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孵化器也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目前美国已拥有企业孵化器800多家,欧洲2000多家,中国500多家。盈利性的孵化器每周以新创4家的速度增长。从分布上看,孵化器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农村,郊区不多。按业务重点来分,可以分为综合型、科技型、新工艺制造型、服务型等。在各种孵化器中,综合型的占42%,科技型的占30%。在我国,绝大多数孵化器都是科技型的。从占地面积来看,孵化器占地面积大于4万平米占总数的75%。从人才分布上看,科技型和综合型孵化器的高级管理人才比较集中。我国第一家孵化器是1987年在武汉诞生的。我国孵化器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7年到1990年,属起步期,全国孵化器达到30家,北京市第一家孵化器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第二阶段从1990年到1998年,属平稳发展期,1998年底达到100家;第三阶段从1998年到现在,属迅速发展期,达到了500家。以北京为例,1989年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诞生,到1999年底,孵化器总数达到12家,至2001年又达到47家,2002年58家,2003年61家,现在66家。
目前孵化器规模逐渐扩大,类型也趋于多样。单体孵化器由原来的几千平方米变成现在的几万平方米,众多孵化器进一步形成网络化、专业化、运行模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的格局。网络化是指孵化器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实现信息流动与资源配置。网络功能完善亦可提高对企业孵化器的孵化,对创业者进行集约化的服务。孵化器网络可分为地区性的网络、国家性的网络、国际性的网络。2000年成立的北京创业孵育协会,会员已有80家,其中2/3是孵化器,l/3是其它机构。北京创业孵育协会主要进行孵化器行业规范与协调,开展咨询与培训,拓宽交流与合作。专业化是指孵化器向专业领域进行细化,孵化行业趋向单一或属边缘学科。孵化器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提升行业孵化能力,加强专业人才建设,集成专业技术,优化专业管理服务。北京现有的36家科技孵化基地,15家是专业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占的比例很大。
中国国情下孵化器服务深化发展的四个层次模型,从运营模式来区分孵化器,可以分为七大类,进而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为物业支持模式;第二类为综合孵化;第三类为专业孵化器;第四类要求以人为本,融资为主。
二、据有关资料报道,国内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交流与合作活动日益频繁。2000年上海召开的“世界企业孵化器与技术创业大会”,中国科技孵化协会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孵化器经理间的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协会组织推进了与国际孵化器协会和专家的定期交流,参加了有关会议和培训等。北京创业孵育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中关村科学园区留学人员服务总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报社联合主办的《海淀园孵化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召开。研讨会上,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就孵化器的发展方向、完善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国际合作体制和机制以及各类孵化器建设经验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在政府领导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孵化领域,除科技部、高新区外,经济开发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风险投资、教育、劳动、妇联等地相关部门都参与了创业中心的投资、主办或合办了各种形式的创业中心,呈现了多元化运行趋势。
2003年全国共有45家留学创业园和58家大学科技园区分别孵化和培育了约3000家和4000家企业。国家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火炬创新创业园建设,以创业中心集群为核心,同时集聚各种科技中介服务、火炬创业园的“科技城”,各种形式正在一些地区扎根。我区目前有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360家,孵化器行业的整体服务功能和手段相对较弱,还不能满足社会创业和科技产业化的需求。针对科技产业化服务支撑弱的实际,在自治区科技生产布局调整136工程中,自治区科技厅已规划在5-10年间构建包括孵化器在内的重点科技产业化园区、基地。
三、在2004年6月向科技厅呈报的“组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业孵育协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我们阐述了制约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和建设的“瓶颈”问题,并通过对区内外有关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料分析预测做进一步分析:
一是根据国家科技部和自治区对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科技孵化器作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事业,就目前发展和建设状况来看,很难满足,也很难适应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快速发展的形势和需求。
二是作为我区科技孵化器机构数量寥寥无几,不要说适应全区经济的发展,就是适应呼和浩特市、包头、鄂尔多斯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非常困难,当然提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自治区综合职能部门担负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的组织和管理则更不可能了。历史原因是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起步晚,发展较慢,直到90年代末才发展三个具有全区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和作用的服务机构,2001年才成立我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运行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很不完善,很不规范,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创业中心职能定位不明确等,迄今仍处于困惑和徘徊状态。
三是作为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延伸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起步时仍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精心管理和组织。
四是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目前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仍处于经典孵化器和综合孵化器水平上,在发展方向上需向专业孵化器扩展。
五是在孵化企业方面还普遍存在资源短缺。据了解,我区孵化机构和创业中心服务机构基本上没有创业投资,专为高新技术企业提高风险投资,担保资金和融资服务方面还缺乏经营与管理有效机制和模式。
六是缺乏统一组织和管理,行业发展处于无序、无人管理状态。科技创业服务机构之间缺乏纵向和横向的沟通和合作。科技创新孵育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如网络化、信息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等。
四、根据国家科技部和自治区关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专业化和大力发展科技中小型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使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根据我区科技工作围绕自治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时期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是符合自治区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首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领导与管理。建议政府根据目前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层次的座谈、调研和研讨,充分认识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找出不足和差距,在广泛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的力度,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和暂行管理办法,并把科技孵化器发展规划纳入“十一五”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之中。为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建设提供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保障措施。
其次,深化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及内部体制机制,使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尽快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尽快赶上实现技术跨越,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步伐。
第三,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软、硬件建设。根据我区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整合科技资源,不断进行内部和外部结构调整。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开发创业各类科技孵化器,推进我区科技孵化器向多样化、多元化和网络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第四,完善服务功能和作用,提高孵化质量和整体水平:一是学习考察区内外科技企业孵化器好的经验和运作方式;二是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训、编写教材、开展学习讲座、研讨等活动;三是大力宣传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发展建设情况;四是注重创业企业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为科技孵化器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五,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为依托,以各类科技企业孵化机构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联合企业,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科技中介为纽带,建立行业战略联盟,以管理、知识、人才、技术、资金为生产要素,为大力发展自治区科技创新孵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努力,如建立创业孵育发展基金;建立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建立自治区科技创业孵育协会。积极开展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等。
第六,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关键在于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和专业队伍。为此建议把我区从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人员,科技专业人员普遍进行一次培训、轮训。
第七,建议政府在适当时候配合科技工作中心任务,召开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工作会议。以此为契机,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和组织,使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更好致力于促进我区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