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2005-04-29戴家谊周葆生

现代企业 2005年10期
关键词:产权民营企业竞争力

戴家谊 周葆生

20多年来,民营企业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民营企业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一样都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担者,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创业容易,成长难,中国企业成长更难。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在现实当中表现为成长难、寿命短。中国的企业寿命平均只有6~7年,而民营企业寿命更短,平均只有2?郾9年。因此,民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1?郾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力度的不断深化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他们赶上了好时候,抓住了市场机会。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家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但与其他群体的企业家相比,民营企业家群体的素质是较低的。从其来源来看,许多民营企业家是从乡镇企业主或个体户发展起来的,而专业技术人员则比例较小,民营企业家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的现实。

2?郾产权结构单一、封闭。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已具备了家族型企业的典型特征:第一,企业的产权是单一的。企业为创业者个人或家族所有。在这种单一产权下,创业者直接担在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其家族成员成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第二,企业的产权是封闭的。家庭持有企业股权,而很少接受外界的参股,实现股权多元化。有些民营企业即使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企业的大股东仍是创业者及其直系亲属。单一、封闭的产权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3?郾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许多民营企业已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为公司制企业,但他们中的很多企业过分注重产权变革的形式,而忽视了产权变革的内在要求,即公司治理的完善。如存在出资人的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财务透明度不高,“两职合一”问题,即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担任,实质上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仍处于合一的状态,从而导致“三会”虚设的问题。

4?郾民营企业在品牌、信誉建设上力度不够,社会形象不好。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加工生产型企业,而且大多生产生活消费品,其本身差异性不大,加上规模小、资金短缺、设备陈旧、人才缺乏,造成了民营企业缺乏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此外,由于民营企业地域性较强,目标消费者单一或趋同,因而民营企业的产品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在性能、质量甚至外观方面都非常相似,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没有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和固定的消费群体。其次,我国的民营企业在组建成长的初期,就模仿抄袭生产社会紧俏商品。大量的民营企业都是以这种方式开始最初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没有自己的生产特色。此外,一些素质不高的民营企业家,见利忘义,制假售假,偷税漏税,进行不正当竞争,克扣工人工资,劳资关系不协调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二、民营企业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1?郾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可以成为企业竞争力中最具有长远的和决定性影响的内在因素,通常存在于竞争力的“知识”层面的最里层。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企业的核心理念。从长远看,企业成败兴衰取决于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而企业竞争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优秀企业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是其核心理念。这种核心理念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渗透到企业机体的各个部分和环节,对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郾民营企业的自身不足要求其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整体规模分散、经营模式传统家族化、产业结构趋同和技术水平低是民营企业的先天性缺陷。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产权结构不合理,经营水平偏低,融资难和缺少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3?郾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所有企业都要面对技术、人才、质量、品牌、文化、信用的全面竞争,任何企业单是依靠某一项或某几项职能战略,最多只能获取暂时的优势,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有企业的活力将大大增强,外资企业将进一步活跃,内资民营企业将面临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强有力竞争,这都要求民营企业培育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唯有培育核心竞争力才是使民营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战略,而具有活的动态性质的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三、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评价并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主要应该把握四个方面:确定企业到底具有何种真正出众的独特技能;确定企业产品优势的核心能力能维持多久;正确估计企业核心能力可能创造出的实际价值;实现核心能力的整合。结合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郾创建企业家创新精神主导的学习型组织。核心能力积累的关键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性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一方面,企业创新需要以员工吸收、交流、和共享知识为基础。组织学习是企业创新的必要条件,而且,企业创新的结果体现为企业由知识的重新组合和新的知识出现,即企业知识的增加和积累。另一方面,企业家创新精神是企业组织学习和知识积累的根本动力,而企业组织学习和企业知识的吸收、共享、积累的根本目的在于,支撑以企业家精神为基础的企业创新,培育持久竞争优势。这种关系体现在企业核心能力上,可以认为,核心能力就是能够保证企业持续创新企业知识结构和数量和共同的隐性知识。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不断创新,获得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美国排名前25位的企业中,80%已经按照”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进行了企业再造;世界排名前100位的企业中,已有40家(包括我们熟悉的福特、微软等)公司进入了建立学习型企业的轨道;我国的宝钢集团、海尔集团等部分大型企业集团也开始注重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地培养和累积企业的核心能力。微软公司核心能力的提升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累积;而这种核心能力使其在激烈竞争的计算机行业里独领风骚。

2?郾加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对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我国的企业所重视,我国的一些大企业也都在努力塑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企业文化还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新的公司治理模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理想模式,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构建:一是治理主体方面。民营企业的治理主体应突破原有的出资人,取而代之的是涵盖面更广的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包括:股东、主要债权人、员工等。因为他们分别为企业创造财富做出了贡献,股东的直接投资和债权人的债权共同形成了公司的法人财产;?郾员工和经营者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其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四类治理主体治理权的合理分配,将有助于企业吸引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从而实现高层次扩张。二是内部治理机制方面。民营企业应在各主体之间合理地分配治理权,建立、健全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三是外部治理机制方面。在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同时,民营企业也应对外部治理机制给予足够的重视。“外部治理机制”指企业外部形成的一系列激励、约束、监督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机制及法律制度。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产权民营企业竞争力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日本竞争力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共有产权房操作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