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观树立的基本准则
2005-04-29于凤兰
于凤兰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是为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内部绝大多数人所共同持有的价值观,对一个企业而言,只有当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趋于一致时,企业价值观才能形成。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企业进行价值评价、决定价值取向的内在依据。国内外经营成功的企业都很注重企业价值观的塑造,并号召企业员工自觉推崇和尊重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与其他企业文化的要素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塑造企业价值观的时候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准则。
一、确保企业价值观的共享性
企业价值观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领导的价值观,而是被企业全体职工或绝大多数职工共同信仰的价值观,因此,共享性是企业价值观的显著特点。企业价值观的共享性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基本特征,形成一种认同感,使得他们感到与众不同。同样,正是这种共有价值观,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心中的真理,成为他们判断是非、决定行为价值取向的准则。企业的凝聚力、感召力、内在驱动力都来自企业价值观的共享性。
二、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企业价值观的稳定性
企业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企业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成为企业与职工共同信奉的行为准则,长期发挥着作用,并成为企业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正如沃森所指出的,“如果任何公司要想接受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挑战,就必须做好改革本公司的一切准备,唯不可改变信念,因为他们贯穿于公司的整个生活中。”可见,企业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效性。当然,稳定性是相对的,当客观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某种价值观成为妨碍企业发展的阻力时,这种价值观一定要加以调整和改变。因此,企业价值观的内容是不断改进、完善、充实和提高的。
三、企业价值观要与企业经营相挂钩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经济效益,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也就根本谈不上为社会作贡献。因此,作为企业价值观,即企业的各种价值观念、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标准,无不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挂钩,无不与企业运行和发展为依据,无不以可感的具体经济形式表现出来。这正是企业价值观与其他社会群体价值观的不同。正像松下幸之助在讲到产业报国思想时所指出的,企业应鼓励进步,增进社会生活的改善,致力于世界文化的进展。为此,企业必须讲经济效益。他说:“企业应该以它提供给社会的服务,迅速奠定基础。利润不是公司贪婪的表现,而是社会对公司服务的报偿。一个不能获利的企业就应该被淘汰,因为他们浪费了社会资源。”
四、企业价值观要对企业具有约束性
对企业来说,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同外界的联系,都要有选择、有重点地接受外界传递的信息。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对外界信息的取舍。因为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征,并根据这些基本特征的需要,把重要的信息反映到组织机构的设计上。这种决定和反应就是一种取舍,也是一种约束,即约束企业按一定的经营理念去发展。对个人来说,企业价值观是职工行为的准则,是进行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或尺度。企业正是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告诉职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他所提倡的,什么是他所反对的,并由此来规范和约束企业职工的行为,使其为完成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尽管企业价值观不是象规章制度那样的强制性的硬管理,而是非强制性的软约束,但由于它是被职工自觉自愿接受和遵循的,因此,其作用更具有深刻性和持久性。
五、企业价值观的复合性
企业价值观是多种价值观要素整合而成的复合价值观念体系。从人生价值追求视点上看问题,人们到企业里来,是包含了多种价值追求的。比如,一是要生活,要靠自己的工作获得工资报酬,养家糊口,取得基本生活保障;二是要有所成就,有所创造,并以此为条件对社会做出贡献,体现自身的价值;三是希望有一个和谐、稳定、富有激情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快乐的工作。从企业作为人格化主体的视点上看问题,企业本身也有许多价值追求。比如,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讲究经济效益,追求利润;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它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企业内部的许多关系,如企业与职工的关系,职工与职工的关系,以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国家、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这就产生了职工、企业对国家、社会讲责任、讲奉献的价值观念;职工对企业的责任、义务观念;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和谐、平等、互助的观念等等。由此可见,企业价值观是一个有基本经济需求、伦理与道德追求、社会奉献追求、社会归属感、成就感、自我实现追求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价值系统。正是这个复合价值系统,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起着机制整合的作用,使企业形成合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六、企业价值观以对人的价值关怀为目标
以对人的价值关怀为目标,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确立企业价值观的首要原则。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把人放到企业的中心地位,在管理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还要开发培养人。首先,把人放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就是要确立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使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参与企业管理,行使企业主人的权利,尽到企业主人的责任和义务,最大限度的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把人放到企业的中心地位,就是要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价值,满足人的需要,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企业首先要满足和维持职工的物质需求,为职工提供基本的生存、生活和物质保障。职工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感到被企业珍惜,才会真诚的与人分享这种感觉并体现在工作中。其次,要刺激引导需要,即提供激励因素,引导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如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培育员工崇高的精神和道德理想追求等。最后,还要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企业要为职工搭建发挥才能,实现价值的舞台,使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价值的实现相统一,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总之,通过对人的需要的不断激发和满足,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企业价值观得到巩固、实现、丰富和发展。
七、树立企业价值观要本着顾客至上的原则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消费者,只有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才会有利润,因此,顾客至上,消费者优先是塑造企业价值观的又一基本准则。在海尔的成功经验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海尔集团在国内企业中首次提出的服务竞争理念,首次推出的“海尔国际星级服务”。海尔的每一台冰箱从上生产线到进入用户用地,它所有的信息都详尽输入微机,在30秒内,所需信息即一览无余。“真诚到永远”,这不仅仅是海尔集团的广告词,更是海尔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位顾客所赢得的盛誉。海尔集团正是以自己的真诚,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营造起厂家与顾客之间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不仅使顾客真正获得“上帝”的体验,更使海尔获得广泛而牢固的信任和支持,为海尔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八、树立企业价值观要坚持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相统一
塑造企业价值观必须坚持企业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相统一的原则。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企业利润的获得,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保障。但追求利润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的最终目的在于以事业提升人们共同生活的水准,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那种目光短浅,唯利是图,只顾自己赚钱的企业和对社会没有责任感的企业,最终将危害社会,危害自己的生存。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还要关注自身以外的社会利益,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说:一个基于个人利益增长而缺乏合作价值观的社会,在文化意义上是没有吸引力的,这样的社会在经济上也是缺乏效率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狭隘的个人利益的增进,不会对我们的福利产生任何好处。社会是如此,企业也是如此。这句话道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党校党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