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评选
2005-04-29
谁在奏响2004年中国并购市场的最强音?
中国并购WTO时代将展现怎样的好风景?
TOP
1英国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
2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
3美国AB集团、南非SAB集团争购哈尔滨啤酒
4中化集团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厂
5哈药集团与哈药股份的重组
6日本朝日啤酒及伊藤忠商社入股康师傅
7华源集团收购北京医药集团、鲁抗集团
8百联集团整合上市公司
9中信证券、吉富公司争购广发证券
10美国亚马逊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
在全球范围内,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以企业为中心的重组并购浪潮正在迅速提升为以产业为中心的价值链整合过程。在中国这一新兴市场上,亦涌现了数起规模及影响力都颇大的并购事件。
今天,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和中国并购交易网主办的2004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评选,以清晰的脉络和客观的眼光,回顾了过去一年中国并购市场上的并购大事所留下的轨迹。
中国“十大并购事件”评选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五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境内外业界关注的焦点。该评选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客观性,邀请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全体学术委员、部分并购业界中介人士(券商、律师、会计师等)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部分师生百余人作为参评人士。通过社会各界不同的视角并按照“社会关注度”、“行业影响力”、“创新性”、“并购规模”等指标对被选项进行综合评级,从而遴选出最终结果。
作为该评选结果的独家发布媒体——《新财经》希望能够借助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推广,共同推动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帮助中国企业迎接加入世贸组织挑战和建立全球化战略。
来看看并购市场的大生意
1、英国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
2004年8月6日,汇丰银行宣布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名义与交通银行签署入股协议。汇丰银行以每股1.86元入股,持有77.75亿股交行股份,占该行增资扩股后19.9%,共计人民币144.61亿元,折合17.47亿美元。入股后汇丰将成为继财政部之后交行第二大股东。
入选理由:汇丰此次收购交通银行19.9%的股份,仅仅比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单个外资银行在国内银行中持股比例20%的上限低0.1个百分点,无论是外资所占股本比重,或是交易金额,这笔交易都创下迄今为止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最高持股比例的纪录。而从2003年底银监会在金融业政策上的修改,到此次的汇丰收购成功,都预示着我国银行业将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2、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宣布以6.5亿美元现金及价值6亿美元股票(总价值约100亿人民币)拿下了IBM包括Think品牌在内的PC业务(个人电脑事业部)。完成后,IBM持有18.5%的联想集团股份,而联想控股将在联想集团中占有45%左右的股份。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联想还可在五年内使用IBM的品牌。
入选理由:如果联想顺利完成收购,那么,联想就将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戴尔、惠普之后的第三大PC厂商,并且完全可以整合出一个全球性的电脑第一品牌。 交易更是引发了一场可能导致世界十大电脑巨头重新洗牌的大地震以及业界随之而来的各种猜测,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3、美国AB集团、南非SAB集团争购哈尔滨啤酒
2004年6月,哈啤原第一大股东,世界第二大啤酒集团南非SAB Miller PLC(简称SAB)宣布接受世界第一大啤酒集团美国安海斯Anheuser-Busch Limited(简称AB)以每股5.58港元收购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0249.HK)股票的报价,SAB向AB出售它所持有的29.41%哈啤股权,总价为50多亿港元,AB成为哈啤第一大股东。到2004年8月,AB公司已持有哈啤全部股份的99.91%,并依例强制收购余下股份,哈啤从联交所退市。
入选理由:哈啤并购案,H股10年历史上最大的购并案,历经一个多月的反复竞价,以AB的胜利而告终。加上此前,英特布鲁收购浙啤、苏格兰纽卡斯收购重庆啤酒、荷兰喜力参股粤海啤酒等表明,国际啤酒巨头开始新一轮的豪赌中国。而国内诸多啤酒品牌,正在面临新一轮“资本化”的浪潮。
4、中化集团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厂
2004年6月,中化集团击败了其他三家来自韩国的竞争者,就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厂与韩方签订了初步收购协议,收购总价约为5.56亿美元,折合45亿人民币。韩国仁川炼油厂是韩国第五大炼油厂,每天炼油能力为27.5万桶,于2001年8月宣布倒闭。
入选理由:此次交易是中国石化企业首次收购海外炼油企业。
5、哈药集团展开对哈药股份的反收购
面对南方证券悄然成为上市公司哈药股份第一大股东的事实,12月14日,哈尔滨国资委与中信资本投资、美国华平投资、辰能投资与签署协议,共同斥资20.35亿对哈药集团以增资方式进行重组。之后在12月20日哈药集团以每股5.08元的价格向所有流通股股东发出收购哈药股份要约的公告,预计收购资金总额为41.16亿元左右。一旦要约收购成功,哈药集团将重新成为第一大股东并至少持有95%股份。
入选理由:按照规定哈药集团要约成功之后还需将持股比例减到75%以下,否则将面临退市,成为国内证券市场第一个私有化案例。
6、日本朝日啤酒及伊藤忠商社入股康师傅
2004年1月5日,亚洲著名饮料企业日本朝日啤酒及国际贸易集团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以约30亿元人民币(3.84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由康师傅13家饮品公司合并组建的康师傅饮品控股公司(香港上市,0322)50%的股权。本次交易将康师傅饮料事业的企业价值作价9.5亿美元。这是近年中国消费品市场中涉及交易金额最大的并购案。
入选理由:近年中国消费品市场中涉及交易金额最大的并购案。
7、华源集团收购北京医药集团、鲁抗集团
2004年11月中旬,中国华源集团通过旗下中国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中国高新技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以现金9.28亿元、2.32亿元增资北药集团,合计持有改制后北药集团50%的股权;由此,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将正式成为北京医药集团新的控股股东。几乎同时,华源通过其控股的上海医药集团重组国内四大抗生素企业之一的鲁抗集团,预计用不超过10亿元的资金取得鲁抗集团60%的股份。
入选理由:拿下北京医药集团,对于华源集团来说,不仅意味着迈出拓展北方市场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它使华源集团在地域上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医药集团;染指鲁抗更是使华源倾力打造的医药航母正日趋成型。
8、百联集团整合上市公司
2004年4月7日,上海百联集团旗下的上海第一百货公司与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进行吸收合并。合并后以第一百货为存续公司,华联商厦注销独立法人地位,原华联商厦股东所持有的华联商厦股票将按照比例折换成第一百货的股票。同年8月百联集团将通过股权行政划拨方式,收购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华联超市、友谊股份、物贸中心5家上市公司相关股权,并成为这5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入选理由:实施资产划转后,以2002年12月31日数据为准,百联集团拥有总资产284亿元,净资产84亿元。拥有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华联超市、友谊股份、物贸中心、第一医药和联华超市等7家上市公司;拥有多家知名企业和遍布全国23个省市的近5000家营业网点,涵盖了包括百货、标准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专业卖场和物流在内的多种业态,是一个特大型流通产业集团。
9、中信证券、吉富公司争购广发证券
2004年9月初,中信证券作出了收购广发证券的决议;2004年9月3日,广发证券员工联名发布《公开信》反对中信证券对广发证券的收购,并创立深圳吉富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集资2.5亿元与中信争购广发证券的股权。随后,深圳吉富8888万元人民币收购云大科技所持广发证券3.83%的股权、以总价2.015亿元人民币收购梅雁股份所持有的广发证券8.4%股权,成功持有广发证券的12.23%股权,成为广发证券的第四大股东。中信随后宣布撤销对广发证券的要约收购。
入选理由:证券市场已持续了三年多的熊市,券商的生存条件日益恶化,并购势在必行。中信收购广发,被看做是第一起在市场自由竞争环境中发生在优势券商间的自主收购与反收购。尽管中信落败,在并购战中,但双方使用的竞争手段均在市场化平等竞争的范畴之内,所以双方还是获得了市场及业内的认可。据分析中信的失败应该是败在准备不足。
10、美国亚马逊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
2004年8月19日,美国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公司Amazon.com (NASDAQ: AMZN) 宣布签署最终协议收购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卓越有限公司。这次交易价值为7500万美元(约6亿元人民币),涉及约7200万美元现金以及员工期权。亚马逊是在收购中国另一电子商务网站当当被拒后,转而收购卓越网的。
入选理由:亚马逊在收购当当被拒后,转而通过卓越网进入中国将使它有机会为中国的8000多万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这也表示外资正式进入中国书刊零售业,并且亚马逊的到来而引发的电子商务大战的大幕即将拉开。
中国并购交易在2004年升温的趋势明显,无论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
WTO时代并购市场的中国功夫
——十大并购事件点评
文/李 斌
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实现,中国并购也进入了WTO时代。2004年的并购事件中不仅有境外企业为了进入市场而长驱直入收购中国企业,也有中国企业大搞海外收购活动。中国企业不再只是被追逐的对象,如今也能频频出击:中化集团低调出击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石破天惊,引来无数国人关注;同为国有企业的
上汽集团和蓝星集团因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上演同室操戈的一幕,更平添一道风景。
整体上市财富效应,催生企业建航母
自TCL集团成功吸收合并TCL通讯掀起了整体上市热潮,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武钢股份、宝钢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一大批航母级企业也纷纷迈开步伐,陆续推出整体上市计划。与此同时,在国资委的大力推动下,围绕突出主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强联合的重组造舰运动也愈演愈烈,成为2004年中国并购的重要看点。百联集团整合上市公司入选十大并购事件,首先因为这是我国首例上市公司间的吸收合并案而夺人眼球。之后百联集团通过股权行政划拨方式收购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华联超市、友谊股份、物贸中心5家上市公司相关股权,一举成为这5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更是引来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整体上市带来的“整合效应”有利于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但政府主导划转形式的捏合是否能够化解市场中的既有矛盾,真正发挥企业集团的产业优势,进而有利于提升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与产业整合功能,依然有待观察。另外,如果这批重量级的企业未来都能成功上市的话,国内证券市场不准备上千亿元的资金恐怕是难以消化的。
金融改革全面提速,银行并购骤然提升
中国历来是以开放促改革,在内部改革压力和成本增大、改革推行阻力加剧的时候,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改革,是我们一贯的秘诀。中国的金融改革,总体来说是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的,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更是滞后于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令“垂涎”已久的外国资本得以进入,一方面诚然是兑现已经作出的承诺,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以此改变中国金融业改革长期以来步履维艰徘徊不前的状况。在此背景之下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收购深发展控股股权一事,几经徘徊,终于在2004年5月突破了政策和体制上的障碍,修成正果。新桥收购深发展的控股权是外资并购国内商业银行的第一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之而来的汇丰银行收购交通银行19.9%的股份和为之付出的144.61亿元人民币,不仅创下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最高金额的纪录,也是迄今为止全球金融业少数股权投资中最大的一笔。2004年外资参股境内银行均已达到政策的极限和前所未有的强度。新桥收购深发展,汇丰收购交通银行只是内地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开始,相信浦发银行与花旗银行、民生银行与淡马锡、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与海外战略投资者的秘密接触很快也会有实质性的结果。
跨国并购发力,联想登上国际舞台
联想收购了IBM包括Think品牌在内的PC业务被视为本年度惊天大案,在并购了显赫的IBM个人电脑业务后,联想有望成为仅次于戴尔和惠普的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这件关系到全球PC产业格局的大事一经披露立刻激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不仅搅乱了国内媒体,境外媒体《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媒体也竞相报道,整个舆论形势褒贬不一。中国不仅能够参与国际制造业的竞争,也能够参与以知识品牌在内的全球高价值商品市场的竞争,示范效应之下国人参与全球竞争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激动之余·戴尔公司总裁说:“计算机行业的历史上还没有过大规模合并带来成功的先例,我认为此次合并也不会例外。”一句带有酸涩味道的评语,又不免让我们对联想后续的并购整合平添了几分忧虑。并购的难点不仅在于巨额收购资金来源和使用,更在于妥善处理并购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资源的整合。毕竟整合效应的产生才是并购成功最终的标志。
产业并购潮起,华源高擎整合大旗
中国医药领域在一系列力度空前的大并购大重组之后,市场集中度大大提高。三九集团、复星实业、华源集团、东盛集团、太极集团、远大集团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作为纺织行业背景的华源集团,能在短短几年内独领群雄问鼎行业老大的位置,其产业整合战略可圈可点。自2001年华源集团将大生命产业确定为自己的核心产业之后,在全国选择最具优势的医药大企业进行收购成为华源坚定不移的扩张战略。2002年,华源集团完成了对上海医药集团的并购,凭此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医药产业集团;2003年,华源集团正式成立大型生命医药产业集团——中国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并以上海医药集团和华源生命产业公司为两大运作平台;出于发展战略和争取全球市场上优势的考虑,2004年华源集团再次发力重拳出击,以旗下中国华源生命控股改制后的北京医药集团。几乎同时,其旗下的上海医药集团又以近10亿元的资金取得国内四大抗生素企业之一鲁抗集团的控股权。一连串收购行为,不仅完善了产业链,而且完成了华源南北中西的城市布局,其倾力打造的医药航母日趋成型。
总之,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压力日趋紧迫,加快产业重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已成为各行业大势所趋。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做强做大中央企业主业,培育和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将是国资部门未来新的一年的重点任务。可以预见,在国资委的推动之下,中国企业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进退的力度必将加大,国资的大重组必将带动中国并购市场结构性的变化。2005年中国并购交易将迎来新的高潮。
作者系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