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寻不灭的精神

2005-04-29黄国钦

广州文艺 2005年10期
关键词:汀江汀州长汀

黄国钦

五月的闽西、赣南,一派蓊郁,漫山遍野的林木,重重叠叠,逶迤成一片黛色。山风吹过,林梢呼呼,凉凉的绿意,直沁人心脾。

汀江、琴江、绵水、永定河、雁石溪,就在这片崇山峻岭间无日无夜地流着,清亮的河水,在森森的树下,绿成了一道浅浅的白色。

我就在这个温热的五月,踏上了旅途,去追寻一段悲壮的历史,去找寻一种不灭的精神。

长途汽车在山间颠簸着,阳光穿过树叶晒进车窗,映给人一片迷离的斑驳。四野一片宁静,远远,闪过一间一间错落的泥屋。

这是我刻意选择的一次旅行:龙岩——古田——长汀——瑞金。好像是故地重游,这一刻,这一片素昧平生的土地,在我眼前变得异常壮丽。70多年前的那一段岁月,变成了兴国山歌,变成了毛泽东诗词,变成了瞿秋白就义时的国际歌的旋律……这些龙吟虎啸,在我心头汩汩地流过。我低首徘徊,眼前的这片红壤呵,你要告诉我这个后来者什么样的故事呢!

历史,是一种信念的凝聚,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是一个时期人心向背的记载,是这片红土地上逝去的每一个坚强斗争的日子的总和。

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的引导,我信步走进了高古巍峨的汀州试院。

汀州试院建于宋代,曾经是汀州府八县生员应试的地方。现在,就在试院正中的大堂,70多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那一段壮烈的历史,又矗立在我的眼前。

我仰望大堂上那座古朴的杉木的会台,会台上那两幅式样古老的马克思列宁的画像,还有会台上方的已经老旧的横披:“福建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13个大字一个一个地跳入我的眼帘。红布已经淡白,写在菱形纸上的墨字也已经淡浅,但是,那种庄严肃穆,那种雄视未来的气概,却撼动了我。

中国革命历史上那一幕幕轰轰烈烈的戏剧,就是在这里演出啊!

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长汀;1931年9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第三次反“围剿”胜利,闽西与赣南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接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在瑞金成立:中央苏区方圆5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再接着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长汀召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于即日宣告成立,闽西10县插遍红旗。

遥想当年,毛泽东就是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驰骋,吟出了几多悲壮的英雄诗篇……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 蒋桂战争 1929年秋)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飚为我从天落。”(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 1930年7月)

绵绵的汀江水啊,日夜不息地奔流。当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就居住在汀州城里的汀江边。

山清水秀的汀江,流过长汀,流过上杭,流过大埔,流到了我的家乡潮州。我也是喝着清清的汀江水长大的汉子哟,我也是“潮州七日红”传统哺育成长的男子汉。沿着清清的汀江水,数着蜿蜒的卵石路,我寻访着汀江岸边毛泽东同志的故居,寻访着水东街上周恩来同志居住和工作过的基督堂,寻访着卧龙山下医术卓绝的红军医院……

一处处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一个个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告诉我一个朴朴实实的真理,革命,是扼杀不死的!

面对着蒋介石的重重围困,面对着旷日持久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毛泽东和周恩来,就在这片贫瘠穷困的封闭山区,创造了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奇迹。长汀当时成为中央苏区的小上海,水东街更被誉为中央苏区的小香港。点着油灯走过来的革命,穿着草鞋走过来的革命,扛着土枪走过来的革命,写下的,却是人类历史上最美丽最动人的诗篇。

今天,看着VCD的人们,坐着奔驰的人们,拿着手机的人们,你们知道,革命是怎么成功的吗?

好像是我生命中命定的一个点,长汀,成了我生命旅程中的一个全新的驿站。我不愿匆匆地走过去,当一个历史的看客。我更愿意沉下来,好好地翻一翻这部历史的大书,思考红军精神——革命精神对后人的影响,思考中央苏区对中国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和作用。我愿以一个后来者的虔诚,感受和领悟这片土地对中国革命的奉献,感受和领悟领袖,关于中国革命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预言。

革命,是在一次次残酷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闽西大山里的这座古城啊,你镌刻着多少壮烈的故事,滔滔南来的汀江呵,你流淌着多少悲壮的战歌。几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重大的事件,都发生在南方这片葱郁的山区里。

历史有情,她总是会告诉人们,什么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五月的长汀,山山青翠,树树葱茏。罗汉岭下的一方石碑,却让人屏息静气:“瞿秋白同志就义地”!抚摸着石碑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读着,有一段时间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小小的汀州城啊,竟镌刻了这样悲壮的历史。

我几乎不忍心去踏访囚禁瞿秋白同志的囚室,那位于国民党36师司令部里的罪恶的囚室。我只愿瞿秋白烈士陵园里松柏常青,我只愿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上的红字血色长存。

瞿秋白同志是1935年2月24日在长汀水口被捕,1935年6月18日上午10时在长汀西门罗汉岭从容就义的,时年36岁。

曾任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就长眠在长汀的这片土地上。

从1935年2月24日至6月18日,短短三个多月,国民党36师军法处、政训处、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中央组织部、中统局、福建省党部,接连派出特务向瞿秋白同志诱降、劝降,都被瞿秋白同志凛然拒绝,他慷慨草书:“可断头颅,可流热血,惟有主义,高于一切!”为了革命,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尊严,他已经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在自己的照片上题下:“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慷慨赴义,他手挟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沿途唱《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

上午10时,瞿秋白对执刑者提出了两点要求:我不能屈膝跪着死,我要坐着;第二点就是不能打我的头。最后,他盘膝而坐,子弹穿过心脏,英勇就义。

如今,罗汉岭下松柏青青,瞿秋白的精神,激励后人。

是啊,透过瞿秋白壮烈的身影,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的坚贞不屈,看到了革命精神的不死,看到了一代代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看到了中国革命最后取得了胜利。那么,扪心自问,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应该如何工作,才能对得起无数先烈的浴血奋战呢!

在长汀的这么些天,我的灵魂,时时经受着崇高和悲壮的洗礼。这一方山水,留下了毛泽东的足迹,留下了瞿秋白的鲜血,也留下了一部中国革命百折不挠的历史。

70多年的岁月过去了,70多年前的一幕幕生离死别,却依然叫人壮怀激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主力红军撤走后,蒋介石派出10万大军,由顾祝同、蒋鼎文分任南、东两路总司令,向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全面“清剿”,血腥的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央苏区。

就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心,苏区的女儿啊,又选择了“送郎当红军”。

“哥哥出门走瑞金,三身褂子带两身,带哩两身有替换,留妹一身看开心。”

“送郎送到背头坪,落雨喊郎伞要撑。石路喊郎鞋要着,翻山过河慢慢行。”

听着这深情款款的山歌,我泪噙眼角,久久无言。这难道仅仅是长汀女儿送郎的情歌吗?这是苏区人民对革命的一往情深啊!

都知道这一去山高水长,都知道这一去有去无回,可是苏区的女儿啊,为革命,又献出了一个个英勇的儿郎!

在长汀的这些天里,在闽西、赣南的这些天里,我常常在想,没有人民群众对红军衷心的拥护,没有人民群众对革命坚定的信念,中国革命,能够取得成功么?

五月的闽西、赣南,一派蓊郁,漫山遍野的林木,重重叠叠,逶迤成一片黛色。

就在这个温热的五月,我踏上了旅途,去追寻一段悲壮的历史,去找寻一种不灭的精神……

(责任编辑:周彦文)

猜你喜欢

汀江汀州长汀
汀江在我梦里日夜流淌(创作谈)
郭祥正汀州诗一首(书法)
松毛岭无名烈士墓
经过3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如今的长汀满目苍翠。
上世纪80年代的长汀
上杭印象
浅谈汀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
浅谈汀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
汀州客家祠堂革命薪火相传
汀州知州陈轩的廉政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