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上巿公司的财务治理 防范公司治理的风险
2005-04-29孙静芹
孙静芹
[摘要]伊利“高管落马”问题主要出在公司治理上。由于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关键与核心,因此,完善公司治理首先要从财务治理入手。本文结合伊利股份的实例,剖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具体措施,以防范公司治理风险。
一、问量的提出
2004年12月17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董事郭顺喜、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张显著、证券事务代表李永平因涉嫌挪用公款用于个人营利等原因而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从2004年6月独董风波到年底五位高管被捕,伊利股份多年来塑造得绩优蓝筹股的形象倒下了,人们在惊呼之余,不禁深深反思: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正如李维安教授所说“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是一种必然。它是风险的积累。企业经营得再好,也可能会毁于公司治理危机。”
公司治理包含财务、人事、经营等多方面的治理。其中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杨i,和根本体现。公司财务治理从财务的社会属性(产权契约关系)出发,以财权流为主要逻辑线索,研究如何通过财权在公司的合理配置,形成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以期达到维护投资者利益的根本目的。伊利公司“高管落马”彰显了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使我国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所有者缺位,导致高管的权力缺乏制衡
2003年7月,金信信托收购呼和浩特市政府手中2800万伊利股份的国家股成为伊利的第一大股东。当时伊利的每股净资产为9.54元,半年每股业绩已经达到0.58元,每股的转让价格却只有10元,价格偏低。而且伊利股份国有股转让的速度快得惊人。从2003年3月7日签署国有股转让协议,至4月8日拿到财政部的批复,实际工作最多14天。金信成为伊利的大股东后,没有委派任何人进驻伊利董事会,甚至连一名象征性的董事也没有。伊利近70%的流通股在董事会中没有一名股东代表。所有者缺位,成就了郑俊怀在伊利“教父”式不可动摇的地位。在这种无上权威的笼罩下,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大股东是谁,更加认同“郑俊怀的伊利”。
(二)董事会中内部人控制严重,导致了高管的权力高度集中
依《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董事会代表股东行使公司董事会战略决策权、监督权等多项重大权利。伊利由于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之间的人员严重交叉,同时,所有者缺位,股东大会的权力名存实亡,董事会实质上是董事长一个人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利益不能在董事会内部得到有效实现,因此,造成了高管权力的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
(三)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从伊利一系列的大事记录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只是一种摆设,当他们“安分守己”地充当董事会的“傀儡”时,他们会“明哲保身”;而一旦要“不明事理”地和董事会叫板,就只有走人,落得个“名”财两空的下场。
独立董事无法在董事会中真正发挥作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虽然独立董事聘任是由董事会提名股东会批准,但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从而在机制上使独立董事无法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站在公正立场上,独立行使对公司的监督权;二是独立董事的报酬由董事会决定,使独立董事在个人利益上无法独立;三是由于许多独立董事都是学者名人,每天工作很忙,有的还身兼几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获取、研究、调查和质询公司的信息,又怎能去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呢?
(四)高管公司治理的理念陈旧,缺乏现代的公司治理文化
和其他国有上市公司一样,郑俊怀等董事长兼CEO是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任命的,是用选拔和考核政府官员的标准来要求企业家的,使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文化中以官为本位,伊利的管理者等级色彩十分浓厚,管理人员聘任任人唯亲,职工中大锅饭现象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尽管这些公司也试图照搬现代公司治理,但形似神不像,公司机构虽健全,但却功能缺失,致使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
这种非企业家为本位的公司治理文化,使企业家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督,企业家只知道在股市中圈钱,而不负起应承担的责任,对股东权益的漠视和对规则法律的蔑视,使一些企业家无所不为并无所不敢为。
三、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防范公司治理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我国的上市公司,半数以上是由原国有企业脱胎而来。为了满足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设置了名义上的多元法人股权结构,国有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为了绕过在所有制问题上的认识障碍,做出了国家和法人持有的股票不能上市流通的规定,此外,也不允许银行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一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不能流通,流通股股东不能用手投票,所有者缺位问题一直不能解决,造成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无论从机制上还是力度上均不能满足财务治理的需要。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各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建立国有资产监管责任制,加强监管
应在各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建立国有资产监管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压力和动力及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为此应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社会评价制度,以公正评价监管部门在国有资产监管过程中的绩效,以对国有资产进行重大处置决策中的绩效。
2.建立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对控股股东的约束机制
目前上市公司流通股东无发言权,所有者地位在公司中无法体现,监管部门对此已予以重视,并采取了措施,如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正在制订流通股股东的类别股东大会的有关规定,以便让流通股股东在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问题上也能拥有发言权,能够实现流通股股东投票的“流通股股东网上投票系统”即将推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流通股所有者缺位问题,这些措施应尽快付诸实施。
3.积极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建立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行的资本市场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基于国企改革、融资等问题而设立的,是政府过度干预的资本市场,突出融资功能,投资者利益没有予以保护,不具备投资功能,是个非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畸形资本市场,要解决上市公司的诸多问题,资本市场环境的完善也将起到重大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具有投资、融资、资源配置等功能完善、高效运转的资本市场,从而使投资者利益得到根本保护。目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切入点,对此,应按市场经济规则综合
考虑,整体设计,渐进实施。
(二)建立以企业家为本位的公司治理文化,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现代公司治理文化应以企业家为核心。没有一批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就谈不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不能很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自然就谈不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家是指具有创新精神,敢冒风险,勇于开拓,善于经营的经营管理者。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政企职能彻底分开,企业性质和级别也同行政脱钩,不以行政级别评价企业领导人的大小,以市场作为惟一标准检验和评价企业家,从而为企业家提供充分施展才干的机会。在规范、公平的环境中,企业家不能靠机会主义,靠政府保护,而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来求得企业发展。
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一方面会使这些高级职业人才之间展开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他们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不仅对本身,对公司,对整个社会都有益;另一方面借助市场机制,对公司高级职业人才进行约束,一旦他们因欺诈、舞弊等行为而被公司解雇,他们就很难重返市场而获得再次被雇佣的机会,企业可通过招标投标等方式在经营者的竞争中选择企业家。
(三)优化董事会结构,健全独立董事聘任制度和薪酬制度
1.优化董事会结构增强董事会有效性。为此要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要分开,这样可避免权力过于集中,确保董事长不偏不倚,董事长与总经理能够相互制衡;二是适当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独立董事是具备战略、投资、法律、人力资本、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有着许多宝贵的管理经验,能为公司提供许多有益的建议和咨询,可以切实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通过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既能解决流通股东的代表过小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吸收职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代表,避免内部人控制问题,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
2.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更好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1)完善的独立董事薪酬制度
在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中,独立董事作为监督代理人所具备的独立性本质与“利益挂钩”的激励方式是不相容的。这就使得独立董事的激励不足,从而其承担的风险也较小。实际上,大部分现代大公司的股东基本上只是一个剩余索取者——股东更关心剩余而不是监督,也就是说,股东的监督权更多转移到依靠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完成。因此,独立董事目前正朝着具有公共委托的社会性、中立性和公正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按照按劳分配原则来制定独立董事的薪酬。因此,独立董事的薪酬应依据独立董事作为独立的监督角色和独立的资深专业人士在参与董事会决策中所提供的专业服务的质量来决定。
(2)成立全国统一的独立董事会或管理中心,通过该机构向全国的上市公司推荐、委派独立董事,并对独立董事进行统一的考评,根据独立董事的绩效发放薪酬,薪酬来源是上市公司根据自己的股本规模、盈利能力等因素上交的一定比例的费用:
(四)积极倡导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财务治理
从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看,分散的个人投资者,缺乏对经营者的直接监督能力。因此,积极培育一批机构投资者,壮大机构投资主体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外经验来看,机构投资者的增加对完善公司治理的意义在于:首先,它可以缓解“搭便车”的问题,机构投资者由于自己的资产规模大、持股数量多,“用脚投票”的困难和风险很大,这样他们往往不会对公司的经营行为袖手旁观,而是会积极地去行使监督职能;其次,机构投资者凭借集中化的持股,提高在董事会中的决策地位,有能力直接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监督公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并对他们形成有力的约束,以实现公司内部各相关利益主体权益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