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教子良方一席谈
2005-04-29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但是,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在儿童观方面,认为孩子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将孩子当成面团,想捏成什么就捏成什么,无视孩子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二是有的家长过分重视智力投资而忽视对孩子精神的优化。物质上,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管理上,包办一切;评价上,重智轻德,认为只要考出好成绩,就是好孩子,将来就是人才。
相关调查显示,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内容排前三位的是:做人83.67%,求知82.95%,健体41.35%。教育正如“人”字,一撇代表思想品德,一捺代表文化知识,无论缺了哪一笔都不行。以下几位家长的献身说法也许能给我们以启发和借鉴。
马保贵,甘肃省古浪县土沟小学校长。儿子马振国2003年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数学系。
神奇的人格魅力
孩子四五岁时,我就找来中国地图教孩子认识祖国版图的样子,等孩子熟知以后,我又找来木匠,制作出每个省、自治区的形状,让孩子反复拼拆,不到一个月,孩子已经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把拆开的地图准确无误地恢复完整。这样做,一方面让孩子学到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也深深地烙印在了孩子心中。孩子上学了,我找来大量的名人故事让孩子课余阅读,给孩子讲述。这一思想启蒙工程,我整整坚持了6年。孩子小学毕业时,已经能如数家珍地述说100多个历史人物故事,他们成了孩子求学道路上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孩子上高中阶段,学校的物理、化学实验仪器残缺不全,我和儿子利用寒暑假自制实验仪器,我也节衣缩食从外地购买实验仪器,几年来,我购买的各种仪器价值超过万元。孩子上大学以后,他将所有的仪器都捐给了母校横沟桥中学。
我在乡村任教20多年,一直勤恳工作,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在横桥沟中学任教的5年里,我所带的学科在学区统考中获得了5个第一。学校离家有十多里路,5年里,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我和儿子每人骑一辆破旧自行车总是最早到校的。有一次,大雪封住了道路,没法骑车,儿子有些害怕,不想上学了,我鼓励他说:“爸爸陪你走。”12岁的孩子跟在我身后,硬是一步步地按时走到了学校。不容易啊!
正可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在我的感染下,孩子养成了吃苦耐劳、热爱集体的好品质。在家里,一有时间就帮妈妈做家务,帮我种田、收割小麦,脏活累活从不嫌弃。在大学里,他也一直义务打扫学校楼道,利用双休日帮助图书管理员整理图书。由于孩子各方面表现突出,2004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儿子上中学以后,家中凡有重大事件,我都一定让他参与意见。一次,家里布置新房,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一双儿女,自己和妻子有意避开。后来我们发现房间布置得整洁有序,合理又有艺术感,比我想象中还要好。后来儿子报考大学、选择专业,都由他自己独立决定,我只充当参谋而已。由于家庭这块小天地民主和睦的氛围,锻炼了孩子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是班干部。现在,他是清华大学数学系2班的班长,又是学生会干部,并两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我想,我们做家长的不一定有什么大的成就,但我相信,父母的人格魅力会在子女身上产生神奇的教育效果。
庆党生,甘肃省临洮县中学教师。女儿庆出蓝是2004年高考甘肃省文科状元,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
“三大法宝”
我曾给女儿带过三年化学课,很了解她。我和孩子的教学互动一直延续至今,女儿练书法,我是书法指导,练乒乓球我是陪练,学跳舞、练演讲我就是观众听众,我们是父女,更是朋友。
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孩子完成计划是家长的义务。从小学到中学的每一阶段,制定学习计划一直伴随着我和女儿,被一些人戏称为庆出蓝高考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
第二大法宝是善于总结。每次考试结束,无论成绩如何,我和女儿都要仔细分析试卷,总结优点和缺点,然后分条列出,作为下一阶段学习和制定计划的重要参考。
还有一大法宝就是合理充分地利用假期时间。女儿在初三毕业后的暑假里,自学了高一的英语,开学后配合老师的教学,对知识点就掌握得更扎实了。同样,高一假期,她自学了高二的英语和语文。高考结束后,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这对提高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有很大帮助。
以前我听过一句话:高考进前十名显示的是实力,考上状元得靠运气。但是,状元不是“撞元”,这里包含了太多的偶然因素,而心理因素也许是最关键的因素。中考结束后,我让庆出蓝学打乒乓球。一个月之后,我便怂恿她去参加县上的乒乓球比赛,结果她屡战屡败。各方面都很优秀、没遇过什么挫折的女儿终于饱尝了失败的滋味,但她最终走出了失败,乒乓球没打好,倒练就了她承受失败的毅力和意志,练就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不喜欢唠叨,很少像上课一样跟女儿说什么刻苦努力学习之类的大道理,而是利用吃饭、看电视等空闲时间和她交流,各抒己见。评论看过的书、电视节目,潜移默化中让孩子逐渐懂得是非对错和做人处事的道理。
皇甫克勤,甘肃省金川公司员工。女儿皇甫洁琼是2004年高考甘肃省理科第三名,被清华大学生物系生物工程专业录取。
书籍的力量
女儿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给她买来《儿童画报》,教她认识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培养她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孩子上幼儿园,我就经常抽空带她去图书馆和书店,让她感受读书学习的氛围。
身在金川,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程,我们经常给女儿讲金川人艰苦创业打造中国镍基地的故事。我和妻子深知身教重于言教。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工作中相互激励,不断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我的家里,形成了好学、乐学的和谐氛围。每天忙完工作和家务,我们夫妻二人各自拥卷在手,女儿安静地温习功课。双休日,我们一家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和图书馆,现在家中的藏书达到了2000多册。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深也只送书——我们经常以学习会友、以知识攀比、靠精神滋养,这是我们一家的共识,也是女儿提高学习质量,激发培养她的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家庭成员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她从小就敢于向父母质疑、向老师质疑、向书本质疑,敢于向权威和困难挑战。
马秀玲,酒泉师范学校教师。儿子王志玮2004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妈妈的信任
那时,丈夫有严重的心脏病,经常住院。为照顾老人和丈夫,我只好将9个月的儿子送到托儿所。我每天像打仗一样穿梭在学校、家和托儿所。做饭擀面时,我就随手塞给他个面团,他坐在自己的小车上玩得兴致盎然。我干什么让他学什么,儿子两岁学会了包饺子,三四岁就能帮我做家务,上小学自己会洗衣服。儿子的懂事是我最大的安慰,更让他从小就懂得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我和丈夫从不限制儿子看电视和上网,反而经常给他推荐好的电视节目和优秀网站,把电视、网络当作他学习的另一扇窗口。我习惯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用信任的心态对待孩子。我经常称赞儿子:你真棒,你是妈妈的骄傲——不论儿子是获得了一朵小红花还是获得全国奖项。
如今,大学里的儿子学习依然抓的很紧,电脑水平仍是班里的最好水平,他还是班里第一个无偿献血的学生。
李萍,皋兰县信访局干部。儿子杨栋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04年9月被保送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以身作则的关爱
有一次,上小学的儿子背课文背得很费劲,急得直掉眼泪。我看到后,拿起课本,默默看了5分钟,就完整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当时,儿子很惊讶,问我怎么能在这么短时间里背诵出来。我告诉他,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专一,理解性地去背诵,才能很快记住。通过这件小事,儿子不仅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杨栋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打乒乓球、画画,尤其听起评书来入迷到不吃饭、不做作业的地步。但我从未武断地阻止过,而是征求他的意见,能否规定一段时间听评书,这样又能过瘾,又不会耽误功课。儿子从此养成了很强的时间观念,学习生活都很有规律,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我觉得,望子成龙,这个“望”其实是无根的浮萍,这个“龙”终究是望不来的,惟有下力气、付代价,以身作则加上关爱之心,以浅显的道理就能帮助孩子战胜困难,走出迷惑,树立信心。
贴心提示:
根据心理学家对20多个国家的十万名8至14岁孩子的调查和教子有方家庭的经验,在孩子教育方法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要总认为孩子小,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也可鼓励他们实践,通过锻炼使孩子获得自信,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
2.设置一些小障碍,放手让孩子去解决,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3.经常给予鼓励和帮助,有进步应肯定,遇挫折要疏导,帮他分析道理,找出问题所在。
4.家长要营造宽松的氛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宽容、忍耐、客观平和的心态。
5.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素质,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以多种形式参与社交,学会综合运用语言表达、书信通讯、运动旅游等途径,并培养其诚信意识、现代意识和国际意识。
在教育孩子中父母应该做的事:
1.深入地、客观地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他共同探讨适合他的学习方法。
2.每个月至少带孩子去一次书店。从小就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孩子终身受益。
3.给孩子订一种以上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
4.培养孩子关心天下的广阔胸怀。给孩子一个地球仪、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每当新闻报导到哪个地方,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让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行”万里路, “阅”天下事。
5.让孩子做家务。孩子首先是人,即使孩子将来成为伟人,现在能把饭菜做出来就饿不着他。
6.在孩子睡觉前跟他聊聊天。这个时候是父母和孩子最佳的沟通时间,然后道声晚安。
(责编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