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应实行集约化经营
2005-04-29许小建
许小建
目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是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由于这一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起,也不能坐等观望,而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行。
实行集约化经营是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好路子
国有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可以集中企业的现有资源,对资金、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效的配置,形成规模经营,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1、国有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使得我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这种扩大主要靠资金和资源的高投入,投入产出率低,市场竞争力弱。因此,改变增长方式,实行集约经营,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是当务之急。
2、实行集约化经营是国有企业的本质要求。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原则。国有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增值。这就要求国有企业的转制要改变过去发展经济单纯靠增加投入乱铺摊子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改革旧的组织管理体制,在服从国家调控、金融产业政策的前提下来追求企业利润。
3、实行集约化经营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迫切要求。目前国有企业70%以上的流动资金来源和相当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是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由于在新旧体制交替中,一大批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其经营机制不灵活,管理和技术落后,加上自筹资金不足,使企业处于高负债经营和建设中,经济效益普遍不好,这些问题已成为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的巨大障碍。最现实的解决办法是国有企业迅速改变经营策略,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消化现有包袱。同时国有企业应改变经营增长方式,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才能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益。
4、实行集约化经营是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企业正全面走向市场,实行机制转换,参与国际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承诺的逐步兑现,国有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全方位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出路是强化管理,转换机制,全面推行集约化经营方式,并按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制订企业经营发展策略,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国有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的特征
国有企业的集约化经营就是对企业机构部门、人员、资金、财力、技术、装备等经营要素进行适度的集中调配与管理。它的特点是:第一、追求利润。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投资的企业,经营的结果是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追求利润是国有企业集约化经营的显著特征。第二、经营规模效益化。国有企业要在经营中保持适度规模经营效益,以较少的投入带来较大收益,使经营成果在现有规模上达到最大值。第三、业务相对集中。国有企业集约化经营是一种全方位、系统化的经营方式,必须通过采取一定的资本集中来促使资金的纵向分配与生产要素的横向流动,以达到集体功能的发挥和整体效益的提高,如相应集中经营决策权、资金调度权、人力资源配置权等。第四、技术现代化。国有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必须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进行经营。
国有企业为何要实行集约化经营
改革开放初期那种可以低廉地获取资源性产品的时代已过去,国有企业的发展不能再依靠高投入、高物耗基础上的模式。国有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实行集约化经营,实行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策略,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主要理由是:第一,目前国有企业的机构臃肿,设置重复,部门低效,人浮于事,突出表现在行政人员多、管理人员多、人员分布结构不合理和人均资产太少,这种粗放式经营格局,难以体现集约化经营的精干、协调、高效的模式。第二,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了几十年,其管理手段、经营方式、组织机构,特别是人员的思想观念已打上了深深的旧体制的烙印。时至今日,那种盲目追求总量扩大和多元化经营的思想依然存在。第三,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没有体现集约化经营的原则,以前国有企业的决策者不承担决策风险责任,因此做出的决策也不可能是谨慎的。在做出具体决策前,没有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风险论证,也没有向专家进行咨询研究,因此造成决策多以失败告终。第四,目前还有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仍然把着眼点集中在商品经营上,而对资产经营却重视不够、研究不够,相当多的国有企业不是按照“购进围绕销售转,销售环绕市场转”进行良性循环,而是逆向操作,企业经营的增长仍然依靠扩大投入的粗放经营方式来支撑。第五,我国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家投入的资本金外,大部分是靠银行贷款,而且资产负债率奇高,超出了债权人的心理承受程度,造成信用危机。最后的结果是企业根本借不到钱。同时企业借到的钱也没有用在刀刃上,而是把资金投到低效益、周转慢的项目和重复建设中,使企业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循环怪圈中。第六,目前仍有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存在财务管理开支混乱、不讲效益的问题,只会“反映”,只会“服务、而不会“监管”,不敢“监督”。国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种种弊病,与企业内部监督不力是分不开的,只有从完善约束机制、建立监督制度、运用多种监督方式等方面下工夫,实行财务集约化管理,才能使财务监督充分发挥约束作用。第七,国有企业存在“分散和低层次”的科研开发模式。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较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更少,这种模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中竞争的需要。
对国有企业实施集约化经营的几点建议
1、推行企业内部机构改革,实现组织机构集约化。国有企业实施集约化经营,必须根据企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地设置划分部门,体现精干、高效的原则。一是内部机构设置要克服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合并或精简职能重叠的机构,集中力量调整人员结构,优化人员组合,着力提高员工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二是任用人才方面,要注意多样化、层次化,把各种人才组成一个集约化经营的智囊团,以促进国有企业集约化经营方法和手段的规范化、科学化,最终获得最佳的收益。
2、彻底转变观念,由追求总量扩张、注重外延发展向追求效益质量、强化内涵发展转变。首先必须树立节约型社会的意识,一切经营活动都要围绕资源、能源节约这个大前提,同时确立效益这个中心,确立利润最大化和资产最优化的经营目标。其次要树立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面临国内外大企业的冲击,市场占有份额将不断减少,只
有面对现实,大胆竞争,通过实施集约化经营,来增强竞争力。
3、调整决策方式,提高统筹能力。实行集约化经营,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系统,以实现经营决策集约化。科学的决策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高经营决策者必须是责、权、利结合体。实践证明,不承担风险的决策者做出的决策,是不可能审慎的,没有权威的决策,是不可能完全得到实施的,没有利益机制约束和驱动的决策,往往是轻率的,所以要强化厂长经理负责制,确立厂长经理在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作用、经济责任和权利等。二是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经营决策信息中心,为企业经营决策搜集和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来源。在具体决策之前,应当调查产品结构、资金投向、厂房基建等的基本状况,同时广开言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拓展业务的合理方案,发挥决策的指导作用,并根据资料进行对比、论证、预测、推断,确保微观操作中能落实决策,减少拍脑袋等盲目冲动的决策。
4、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资产质量,让企业的经营资金由高风险、低质量向高质量、低风险转变。一是从数量经营向效益经营转变,树立以效益定产品,以效益定产量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调整产品结构,培植和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二是企业经营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冲破画地为牢的经营模式,打开狭隘的行业、产业和部门区域限制。三是资金投向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行资金投向的适度集中管理,改变企业资金投向分散、低效配置状况。
5、改革计划体制,合理运筹资金。在企业的资金调动运用上,要实现资金筹集的低成本、快周转和高效益。一是尽可能在资本市场筹集低成本的资金。二是资金投向适度集中在有市场、有发展前途的产品上。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促进资产负债集约配置,通过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有效配置,以资产的数量制约负债的数量和风险,保证企业的稳健经营,以达到安全性与效益性的统一。
6、财务管理由开支混乱、不讲效益向以考核利润为核心转变。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财务费用必须与效益挂钩,集中向高效益业务和产品倾斜。利润是企业成果的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以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强化对效益指标的考核,增大效益指标在整个企业考核中的分量。(2)引进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体系,经常进行量、本、利的分析,进行“保本点”和“盈利点”的测算,严格规范财务行为,并对企业成本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建立科学成本分析体系,经常不断地对成本费用进行科学预测、有效控制、合理组织和评价。(3)改革分配办法,拉开创利多、完成财务计划好的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差距,同时拿出一定比例的活工资,视年终利润指标完成情况发放。
7、做好科研开发的优化配置,集中企业的资金、人力和信息,搞好核心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成功企业的共识。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只有在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发挥其市场竞争主体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的技术开发,最终要为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供充分的技术保证。由于新产品可能为企业带来高利润,就促使企业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入,这种高投入更要把企业的资金、人力和信息资源集中管理,统一配置,有重点、有侧重地对市场上需求大的产品加大研发力度,力求推出新产品和提供新的技术突破,从而为国有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茂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