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观念上改变生存方式

2005-04-29牛国锋

现代企业 2005年12期
关键词:办刊杂志社观念

牛国锋

经过近几年几次实质性的期刊整顿(省级以下政府办的期刊要做到人员与政府机关脱离,财务与政府拨款脱离,发行与政府行为脱离)后,我国期刊数量已相对减少,保留下来的期刊因“三脱离”的原则而使自己的生存面对一个全新的客观环境,如何能在这全新的、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就是众多期刊社必须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了。

前几年,我国的期刊社因体制所限,大多依附于政府部门。“吃喝”有人负责,发行有人“安排”,作为期刊社的负责人,只要管好自己社里的人员就行了,至于期刊的运行(通常指的是社会效益),根本少有经济效益的概念。正因为如此,期刊社领导可以不顾及人员编制是否超员,更不在乎在编人员水平如何,反正工资由上级负责发放。笔者曾在一家期刊社看到,光稿件收发就安排了三个人。问社长;“一个人能完成的事儿,干吗非要安排三个人?”社长回答的干脆:“不这样安排,二个人就没活儿干。”

当然,在期刊社的人员工资及相关费用都由上级“承包”的办刊环境下,期刊社是感觉不到生存的压力的。近几年来,我国期刊社的体制发生了质的变化,除省级以上的党报党刊仍由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外,其余的各类期刊都要与政府脱钩,成为名副其实的“以报养报,以刊养刊”了。

正因为期刊的大规模改革首先将经济来源的渠道从原来政府支持改为自负盈亏,这使得期刊社的经营能力突现出来。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期刊要担负起党的喉舌的作用,其宣传方向不能背离党的政策,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首先应当选择的是社会效益,在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才能考虑期刊社的经济效益,这无疑就给期刊社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内容,刊社负责人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到维持期刊社正常运营的方面来。

笔者作为一家经济期刊社的社长,从工作实践中深知,要使经济期刊不因经济问题而影响运营,须从改变期刊生存观念上下功夫。

一、改变期刊社的用人观念

期刊社要敢于在人员安排上有所动作。如将经济期刊社的一部分人员以“待岗”的形式另行安排。现今,经济期刊社面对的现实问题,就是确立用人观念的改变,实现“因岗聘人”。对经济期刊社的超编人员,可以为他们成立独立运作的除工资外其余运作费用都靠自己解决的广告公司,这种依附于期刊社的广告公司,由于广告发布需要期刊这个平台,所以和期刊社的广告业务被某些社会上的广告公司买断期刊广告业务不一样,期刊社为分流人员成立的广告公司可以与期刊社灵活合作,有业务时就可以由广告公司利用期刊社这个媒体平台,无业务时仍可以由期刊社自行安排广告。本社经这种人员安排上的改革后,使期刊社的编辑工作相对集中,对提高期刊社的办刊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另外,期刊社还有目标地安排员工去学校脱产学习,针对经济期刊的办刊需要,参加学习的人员既要学习管理知识,又要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期间,社里为其发放全额工资,由自己暂时负担上学时所有的费用,拿到毕业证后,可凭毕业证报销学费和书费,同时还可以参加社里的竞争上岗。当然,在竞争中的失败者既可以选择去上学,同时也可以选择离去另寻更适合自己的单位。由于每次安排学习的人员都需要三或四年时间,所以也保持了期刊社里工作的相对稳定。虽说期刊社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但随时都有一种竞争的压力在无形或有形地存在着。正因为有了这种压力,杂志社的工作这几年大见起色,无论是广告业务还是发行工作,大家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取得的成绩一年比一年提高。

由于有了人员安排上的政策措施,原来有16个人的杂志社仅剩下6个人。实际经验告诉我们,杂志社的合理定员(编辑)并没有必须规定的人数标准,只要社里的工作安排合适就行。实践证明,打破期刊社人员安排上的旧有观念,树立新的人员安排思想,就可以使期刊社的生存适应能力得到加强。

二、改变期刊沟通中的观念

近几年的期刊整顿,使其生存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靠市场生存成了其主要存在方式。随着生存方式的改变,期刊社与社会的沟通也必须改变以前旧有的观念。

前些年,由于期刊社受政府或其相关部门的支持,其发行工作也同样有政府部门的照顾,所以期刊生存根本不是期刊社的责任人管的事,只要有领导说过话的稿子,期刊社往往都会“遵照执行”,尤其象经济期刊,上级部门又都是管理部门,从上下级关系上说“不发不行”,从经济支持上说“不能不发”,况且经济期刊的稿件往往内容“撞车”的现象很多,这样就让期刊的总编辑常常话语权受到限制。当然,这对整顿之前的杂志社,尤其是经济期刊,都构不成生存的障碍。现在再用这种生存方式延续和发展杂志社就是不可能的了,因为生存环境改变了,所以,做为经济期刊来说,其社会沟通中的观念必须随之改变。

1、必须坚持期刊的文章质量。用高质量的文章保证期刊在读者中的认知度,这既是对广大读者负责,也是对作者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因为期刊必须起到党的喉舌的作用,为党的事业“摇旗呐喊”。只有这样,才会使经济期刊在发展中结交下真正的朋友,认可期刊的企业在给经济期刊以经济支持时,才会因为期刊的社会认知度而与经济期刊保持联系。那么,是否就此而忽视社会沟通的作用及不再顾及沟通中的相互关系呢?毕竟维系与社会上众多企业的相互交往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在保持期刊质量的同时保持与企业的友好关系呢?对企业主动投到杂志社的稿子,安排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若稿子质量有欠缺,由编辑帮助作者将稿子改合格为止。做为经济期刊,应当就不同的内容,结合多年对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的了解,有计划地向他们约稿,这样就可以使期刊和关系单位保持友好的发展关系。

2、学会利用经济期刊的无形资产。本来经济期刊做为一种媒体,是通过文章和广告宣传企业及改革经验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期刊自然就成了文化产品,其在保持和发挥党的喉舌作用的同时,必须体现自己的市场性质,既在自身做为媒体的同时,也要寻找相应的媒体为自己的社会形象做宣传,借此扩大经济期刊的影响,并借这种影响开展自己的社会公关活动。这种活动是可以为杂志社带来经济效益的,这种经济效益是支持杂志社发展的先决条件,不容轻视。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期刊的社会沟通观念必须改变。

三、改变期刊社办刊思路上的观念

市场经济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商品的优劣由市场评价,或说是由消费者决定。做为经济期刊来说,它就必须通过让读者认可来完成以刊养刊的生存过程,如何以刊养刊,这就是我们经济期刊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而坚持办刊思想观念的改变,搞经济期刊的大众化,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大家经常听中央台的广播,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可要问谁能说清楚什么是“房屋指数”、“什么是物价指数”,可能没几个人能说清楚,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的畅销书中很少有经济类书籍的原因。加之我们的一些经济学家和研究管理的学者们,十分热衷的是张口闭口的CEO、“核心竞争力”等时髦的管理名词,不少期刊社又常以刊登这些经济学家们的充斥着“洋思想、洋经验、洋码子”的文章为荣,甚至比着看哪家期刊社能“挖”来更多的“名人”的稿子为实力。其实,这往往使不少经济期刊离广大读者渐远,不少期刊:甚至还以这种“阳春白雪,曲高合寡”为独特。殊不知,经济改革是需要全国人民积极参与的,如果你的经济期刊的文章总给读者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自然就会被众多读者冷落,没了读者,你该如何生存。再者,经济期刊绝不是仅办给少数理论家们看的,而是众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思想、落实管理方法的企业管理者们,这也是经济期刊的定位。同样,经济期刊要争取到尽可能多的读者,就必须要使经济期刊走大众化的路子。只有放下架子,才能争得更多的读者,经济期刊的生存才会解决的主动。

经济期刊大众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文章内容要尽量结合实际把理论说透,语言应做到通俗易懂。②文章题目应明明白白,不要用那些让人费解的“洋码子”、“时髦词”。⑧文章不要赶潮流,应踏踏实实做期刊。

相信,经济期刊大众化会极大地拉近期刊与读者的距离,使经济期刊的生存有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经营与管理》杂志杜)

猜你喜欢

办刊杂志社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焊接杂志社第一届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健康观念治疗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