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BI市场商机
2005-04-29陈秋莉
陈秋莉
雄心勃勃,志在必得
记者:三菱为什么会首选中国作为拓展海外业务的第一站?
山下先生:就一个公司而言,产品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于拓展海外想法和方式的不一致。众所周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所以我们大胆的预测,较之世界其他地方而言,中国的市场此时是急需我们的产品的。因此从今年的1月份开始,我们对自身的产品进行了中文化改造,5月底开始正式启动对中国市场的调研工作。走访了中国的一些电信行业、金融行业,甚至国内较大的制造业,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探讨他们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他们对我们产品的一些看法和建议。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整理,我们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决定。此外,中国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市场,加之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的政策支持以及我们对自身产品的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进入中国市场是个明智之举。
记者:那么就技术层面而言,三菱的自信源于何处?
山下先生: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数据统合、数据分析等相关的一系列的以数据为核心的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在日本我们就已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并且通过此技术已为众多的客户成功地解决了问题,所以说自信源自经验和实践。
就技术而言,我们的快速检索和压缩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快速检索,主要指的是文件结构以及数据块检索的快速性。如即将要在中国市场推广的DIAPRISM软件,就是这样一款具有超高速检索且可随时根据企业需求为其进行准确数据分析的软件。它对于约10亿万件的访问日志进行“每月访问数变换”的检索统计仅需17秒就可执行完毕,在windows版中,达到1000万件/2秒的速度。并且在日本,它已广泛的应用于电信、金融以及零售企业等,并已有了成功的实例。而中国目前的BI(Business Intelligency)同5、6年前的日本很相似,所以我们有信心我们的这项技术同样可以帮助中国的客户来解决他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压缩存储是我公司另一独到技术,它可将文件压缩至原有空间的1/5,大幅度减少磁盘的数据I/O量,为企业减少了成本。同时压缩率也可根据数据内容不同而不同,并可随时解压提取数据中所需的部分。可谓实现需要什么查什么,大大节省了搜索的速度,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流失。操作起来也很简便,只需要把对分析所必要的数据字段的详细数据上载到流水账平面文件中即可,并可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
挥军进入中国市场,着眼点就是中国的厂商,适时改进我们的产品以满足中国国内客户的需求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主攻方向。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技术可以给与中国的厂商们一定的帮助,同时我们也会不断的优化我们的产品以满足更多中国客户的需要。
记者:三菱公司如何规划在华的业务拓展呢?
山下先生:中国的市场是个很庞大的市场。但我们初来乍到,还是会选择中国本土高科技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地方作为我们的突破口,所以近期我们会首选以长江三角为主的华东地区和以珠江三角为主的华南地区。以北京和上海为依托,成立公司办事处的方式来开展业务。在北京主要是设立研发基地,主攻产品技术的维护和支持,而上海主要是产品咨询以及服务维护工作。
但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肯定会在中国成立我们的分公司。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决定,所以我们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寄予厚望。我们会坚定自己的选择,不断地在中国大地上走下去。
记者:此次智能年会对于三菱的意义是什么?
山下先生:此次我们来参加以“聚焦商业智慧,释放信息动能”为主题的2005中国商业智能应用年会。就是将此会作为我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标志。同时就企业合并带来的信息合流、企业数据的战略性的应用,企业顾客信息、企业内部情报的管理和保护等问题,同中国的乃至世界其他的知名管理软件厂商相互交流彼此的心得经验,更好的促进中国BI的进程。所以此次年会将是三菱数据核心解决方案开拓中国市场的标志性的里程碑。
文化交融,注重实用
记者:中国有句俗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就是说,要战胜对方就要先了解对方。三菱公司前期对于中国市场的调研工作正是此句古语的真实写照,那么您可否根据贵公司的调研报告,浅谈一下中国目前商业智能的现状呢?
山下先生:中国的BI同5-6年前的日本很相似,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正处在对于数据集成、整合等问题无明确的理论指导期,方向性不强,对企业的指导作用不大,无法做到随时检索,随时反馈。所以看起来还是较为混乱的。我希望我们的产品可以给中国的金融、电信、制造业、消费品等各个行业带来合理的数据集成管理,使之更为有效提取有价值的数据,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利参数,把数据信息化,让数据变成指导人行为的一种有力手段,从而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记者:针对中国商业智能目前的状态,三菱公司会推出何种产品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山下先生:据我们研究得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甚至是将来的中国,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投资方式的转变。在以往,主要是在公司或者分公司内部设立一个小小的IT部门以维持企业的技术支持,各个部门、分公司之间信息是无法共享的。然而目前,投资方式改成了以总公司或者一个公司的全集团公司为主的一个IT的投资的战略。也就是说,他们要通过一个IT公司来实现整个企业的技术支持。宏观上处理来自各个部门,设置各个分公司的技术问题,数据处理。所以各个部门、分公司可以通过这个IT公司索取与他们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客观上讲,也加大了这个IT公司的压力。以往面对的一个部门,一个小公司的业务整合分析,数据分析。而现今,面临的是庞大的数据库,数以万计的数据分析整合。这就必然需要一套相应的智能的管理手段来支持。我们就是着眼于开发应用这样的一套管理软件,通过相应的软件对这个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找出有效数据,提供决策分析,从而为自己企业的架构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便是我们着重解决的问题。现在在日本,很多营业部门、业务部门、或者是制造部门的大量的数据是可以分享的,他们的这种IT投资优化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我想在中国,这样IT整合优化同样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DIAOLAP是我们首推的产品,此产品是一个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非确定型自由检索的Excel插件工具。集导入简单、超高速和自由检索3大特点于一身。所谓导入简单,就是说方便简易,使用者只需通过强有力的ELT功能,有效地实现对数据必要的收集、加工及分段处理,无需调整流水账式的DB构造。最大程度的将人释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超高速的技术保证是三菱的独门技术的支持,最大程度的实现从Windows服务器到UNIX服务器对应CPU性能的超高速统计和检索。自有检索的优势便是可针对任何数据,自由的进行非确定型分析。即可通过拖放选择分析项目;通过向导简单地生成数据透视表;可以将分析结果自由地生成表格或图表;通过制定多维统计结果的人一项目,简单地实现详细数据的深入挖掘功能。
在日本,我们在此方面有着丰富的实际经验。还有三菱商社的支持和协助。可以从咨询、建议、技术支持乃至最后的管理层面为中国的企业提供帮助,把这个技术甚至以后的更好的一些数据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大陆推广开来。
记者:那么三菱公司如何规划在华销售的产品的价格定位?
山下先生:就目前而言,我们推出的是高端产品,如MRS等数据库管理系统,针对原有ERP管理软件的局限性,注重供需产业链的衔接,达到技术、管理、经营三方协作的智能管理软件替代原有传统的管理软件。我们目前采取是case-by-case(案例对案例)的定价方式,很难有个统一的说法,主要还是针对客户需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价格。我们提供从咨询、产品开发、维护、售后反馈等一整套的销售方式,只能看企业急需什么,我们就给与相应的产品。然而每个企业的需求是不同,所以价格自然也就不同了。
记者:是不是就意味着金融和电信厂商会是贵公司首选的产品推广用户呢?
山下先生:金融和电信行业的确是我们的主要推广行业,尤其是针对电信运营商提供有效的增值业务。如CP、SP等。然而我们最终的目标群在中国市场。我们的产品其实在零售业的运用也是很广泛的。迄今为止,共有800个不同类型的公司起用我们的产品。每年平均出售近100个产品。在800个销售的产品里面,有将近一半是零售业的厂商在使用,在大的超市或者是24小时店,或者大的百货店应用最广。所以可以说,我们的产品对于任何厂商而言,都是可以有效利用的,都是有帮助的,是可以提升厂商决策力的管理软件,适用于所有的需要数据整合的企业。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把在日本有同样功能的解决方案,马上汉化拿到中国用户这里来使用。
记者:贵公司对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没有一个长远计划目标?
山下先生:我公司自2001年起将IT部整合为现今的三菱电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员工1000多名,去年营业额达到了4亿美金。在日本的成功经验也使得我们有自信我们的产品可以给与中国的企业一定的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发挥我们产品的优势,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以数据库的有效利用为主打品牌,以提升客户的商业价值为己任,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从咨询建议到技术支持(数据分享、数据集成等)再到经验反馈一整套的商业智能的业务。同时上海方面也会加大推广力度,帮助我们做好产品的营销工作。我们也很乐意同中国的同行们分享我们积累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模式,希望可以给他们提供有力的帮助。无论如何,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我们想在未来的年左右或者是三五年当中,我们可以从现在已经导入LDB这些数据库的,或者基于这个上面的数据仓库的这些公司手中竞争到10%左右的市场份额逐渐地在不远的未来立足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