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孔之见”到“一斑窥豹”
2005-04-29董万国
董万国
眼底是指眼球的最内层——视网膜。眼底是人体惟一能够直接看清血管的地方。视网膜上的动、静脉是大脑血管的延伸;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身血管的情况。眼底检查,能为判断疾病的程度;观察治疗效果;预测其疾病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因此,眼底有“脑之门,肾之窗”之称。
老年人视网膜动脉硬化,一般从50~60岁开始,属生理性,与年龄相关,当然也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对视力无损害,也无需治疗。若在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炎等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动脉硬化,则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所以,内科医生遇到这些病人,总要叫病人去做眼底检查。眼底微血管瘤,往往是早期糖尿病人的眼底特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发生于妊娠中后期,妇产科医生需要在眼科医生密切配合下,观察眼底血管变化,做出是否需要中止妊娠的判断。肾炎的眼底改变,若有严重的视盘(即视乳头)、视网膜水肿、棉絮状渗出物多者,则说明病情危重。
据统计,75%的脑肿瘤患者可有视盘水肿。视盘水肿、头痛和呕吐是脑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三大症状。在没有B超、CT、HRI之前,诊断脑肿瘤就是靠眼底、视野、头颅X线片等检查。但此時被检出的肿瘤多不属于早期。
由此看来,一个有经验的眼科医生,能从一孔(瞳孔)所见,发现全身性疾病在眼局部的表现。眼底检查一般在暗室里进行,方法简便易行,无损伤,无痛苦。使用的器械叫检眼镜,有间接和直接之分。现在经常使用的是直接检眼镜,所见眼底范围小,所见之像为直像,放大16倍。检眼镜发出的光源、光线经过三棱镜,透过瞳孔照进病人眼球内后部分,然后再由眼底反射出来,在医生眼内成像,由此医生可知眼底各组织是否正常。
瞳孔是眼底检查必经之路。正常瞳孔呈圆形,直径一般在2.5~4毫米之间,而老年人和婴儿的瞳孔较小。一般先在正常瞳孔下检查眼底,但往往不足以看清楚眼底全貌,如需进一步详细检查,则需散瞳。常用托吡卡胺或新福林眼药水,用药后30分钟瞳孔散大(即平时所说的快速散瞳),即可检查眼底。6~8小时后瞳孔就能恢复正常,一般不影响工作和学习。
临床上,尽管医生在使用散瞳药前,做了排除青光眼的检查,但也会遇到少数老年病人,在使用散瞳药后,诱发青光眼。这类青光眼多属闭角型青光眼,女性占多数,故眼科医生在为40岁以上的病人检查眼底时应慎用散瞳药。在散瞳检查后,一旦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或胃肠炎等全身症状和眼痛、视力突然减退等,应立即找眼科医生诊治,切勿当胃肠炎去内科就诊。患者原来有青光眼的因素存在,用了散瞳药后,可能促使发作;若不用散瞳药,这类患者也会在情绪激动,或在暗处停留时间过长、瞳孔散大时出现青光眼症状,应引起注意,切不可疏忽。
(编辑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