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中国经济能否承受之重
2005-04-29姚战琪
姚战琪
油涨了,又涨了,涨得快用不起了……一段时间油涨价牵引着社会的“神经”。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石油消费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事实使得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不断上升,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我国对进口原油依存度为41.4%,到2015年进口依存度将进一步达到50%。进口依存度的提高将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对国际油价的波动更加敏感。去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劲升,长期在60美元/桶以上高位运行,最近有专家预测,油价有可能冲击70美元/桶,中国经济正面临高企油价的考验。
高油价对宏观经济的7大影响
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当前,国际油价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外生变量。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必然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增加宏观调控的复杂性。虽然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增速的影响仍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但是,如果考虑在2020年之前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巨大消费缺口,油价长期在高位运行的负面影响则不容忽视。根据权威预测,假定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保持一年,按照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油价上涨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至少达到0.5个百分点以上。
对物价的影响
油价攀升对价格传导机制一般通过两个渠道进行。其一,油价的攀升导致我国相关油品价格的上扬,从而造成下游油品消费市场的价格上扬。今年5月我国公布的企业间商品批发价格表明,能源价格升势强劲,石油价格在4月份上升13.3%,而与之相关联的煤炭价格上升1.4%。其二,油价的攀升使我国因购买油品原料、石油中间品等外汇支出成本加大。按照有关部门的测算,油价攀升,在2004年对我国造成直接差额代价是136亿美元,其中原油进口导致外汇多支出75亿美元,石化产品多支出61亿美元。这个数字占当年GDP的0.9%。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多次调整了汽油、柴油价格,与之相关联的电价、煤价也开始上扬。油价高企加剧了能源供应瓶颈,加大了供电部门的发电成本。去年8月份CPI继续上涨预示着未来通胀压力较大,这说明,新一轮成本拉动型通胀因素正在形成。如果通胀压力得不到缓解,对国内消费将形成抑制。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如果国际原油上升10美元,持续一年,将推动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0.8个百分点。
对石油密切相关的行业的影响
石油涉及的行业广泛,产业链长,国际石油价格首先会影响国内油价,并将通过产业链进一步传导,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高油价带来的各行业生产成本及传导产生的产品价格上涨来分析,石油开采企业直接受益,将从产出品—原油的价格上涨而得到好处。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石化企业的主要产品例如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价格传导具有刚性,而国内较低的自给率使其在行业景气时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不大,但持续高油价带来的负面作用将很快显现。对于下游的纺织、轮胎、塑料及橡胶制品行业则因为成本上涨过快受影响最大,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合成橡胶等化工产品成本上升,并引起各类化工产品出厂价格大幅上涨。根据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化工产品市场的监测,去年七、八、九三个月主要有机化工产品价格同比平均涨幅分别达到26.12%、33.36%、32.88%。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的成本大幅上升,而这些行业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其产品价格不可能与成本一起同步上涨,必然使这些行业利润减少。
对金融的影响
石油、黄金、外汇、股票等资产市场的联动性增强,加剧了金融风险。
作为重要战略资源的石油,与外汇、股票和黄金等金融商品市场一样属于资产市场交易品种,这些资产市场因美元报价体系的效应,使得石油价格与国际金融市场其他金融商品的价格联动性增强。价格交叉和投机交错不仅成为石油价格走高的推动力,更带来了投机获利预期的运作机会。油价攀升和通货膨胀也会影响股市,美国股市随油价爆涨而下跌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此次油价上涨,亚洲股市也普遍疲软。中国股市的反应并不灵敏,但油价上涨不仅对不同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带来不同影响,而且对深沪股市政策性做多行情构成威胁,同时会通过基本面和股市价格指数的变化影响股市的估值。
对投资总量和结构的影响
从石油价格对国民收入帐户的总体影响来分析,高油价对投资的影响要大于对消费的影响。油价上升将使投资减少,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相反,如果油价下降(但不是太低,因为如果太低,将使石油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这是因为石油价格对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较大,而生产资料价格对许多投资品价格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投资品价格持续上升会提高投资成本,对投资会起到相当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高油价对投资需求会有不利影响。
对消费的影响
油价对消费影响较小,油气产品的最主要的使用工具是交通运输工具。以汽车为例,汽油与汽车互为典型的互补品,在一般情况下(收入不变和需求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某产品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呈反方向变动,某产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品的需求下降;反之,某产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品的需求增加。但是具体分析高油价对国内汽车消费的影响程度则不大,这是因为近年来汽车消费不振的主要因素是人们对汽车价格下降预期较强,而主要不是因为汽油涨价。
虽然油价对消费的总体影响不如对投资的影响,但是由于油价上涨因素将通过产业链条逐级下传,最终受到影响的将是消费者,尤其是各类车辆用户。同时,油价的波动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从油价的消费需求弹性角度分析,油价上升对我国城乡不同收入群体和利益阶层的影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高收入群体的需求弹性小,而低收入阶层的价格需求弹性大。油价上升对前者影响极小,但是对后者影响较大,面临油价上涨,如果没有适当的收入补偿政策,低收入群体会减少消费,或者使用替代产品。从我国实际状况来分析,受油价上升影响程度最明显的消费对象是城市中出租车司机和部分运输户,在农村则包括农用车用户、农村农田灌溉用油户、个体运输户等。这些消费群体是用油链条的最后一层,无法将涨价因素继续往下游传达。因此油价的上升还可能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对贸易的影响
油价上涨会打破贸易平衡。对于那些石油进口占总进口比重较大的国家,油价的攀升对贸易平衡的负面影响很大,会立即导致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同时国际收支逆差又带来汇率下挫压力,汇率下挫使进口商品变得昂贵,而出口商品变得便宜,引起这些国家的实际收入下降。
高油价急催市场型经济转熟
加快汇率体制改革的进程
汇率与油价同为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基于油价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机制,油价的变动最终会反映到国内价格指数中去(CPI与PPI),而国内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影响本国商品和劳务相对于另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水平,即实际汇率的变动。一般而言,本国物价上升,会使得本国货币实际汇率相对于别国上升;本国物价下降,会导致本国货币实际汇率相对于别国下降。1997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周期和内部均衡状况的变化,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长期偏离均衡汇率水平,尤其是近年来外贸顺差、国际物价对国内物价的传导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人民币升值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毫无疑问,油价的上升作为国际物价对国内物价传导的重要变量成为此次人民币官方汇率升值的一个重要诱因(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对美元升值2%),估计未来油价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内在促动和相互作用将会更加明显。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油价上涨的积极作用在于加快全社会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及能源相关产业在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的条件下提升产品和生产结构,从而最终有利于全社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善和调整。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减少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增加煤炭等其他替代能源的消耗,发展各种新型能源,包括风能、水能和原子能等。例如,世界范围内的两次石油危机促进了日本和美国的产业结构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的高级化。面对油价上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主要举措是增加投入,加强可替代石油的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同时增加社会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减少对石油能源的高度依赖。
推动能源发展和安全战略建立
我国石油进口规模每年增加较快,同时对外依存度的日益提高,对中东地区的进口依赖强,从而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石油海运线的安全保障又受制于人,未来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输入石油前景虽好,但又受到与这些国家政治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变数。目前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和供应渠道的不稳定迫使我国政府将能源安全置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定位,通过制定和实现能源战略目标,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比较稳定和持续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使企业改善微观经营机制
从整体上讲,油价上升对相关上下游企业已经造成了成本提高,利润率下降。但是油价对石油相关企业的利润率的影响程度除了企业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和阶段的因素以外,还受生产产品所在行业市场供求和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的影响。例如,以塑料、纤维和橡胶等工业中间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并不像能源开采企业和这些产业的上游产业具有向下游转嫁增加的成本的条件和能力。就目前来看,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和纺织品在我国的需求相对稳定而供给相对过剩,价格基本维持不变。总体上,这些企业通过产品转嫁成本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非常有限,自身消化是应对的主要办法。而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地膜等产品的价格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调控,价格上涨会受到限制。因此,这些行业只能在改善经营机制和消化成本上下功夫。从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历史来看,两次石油危机和价格的大幅上升都促使了发达国家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改善管理水平,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来化解油价的不利影响。
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这种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基于充裕的国内劳动力资源和制造成本低而导致的价格竞争力,而并不是体现在产品品质和差异化等方面的非价格竞争力,其中包括大量的石油相关产品。例如化纤、橡胶、塑料等产业。在油价上升的条件下,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保持同等的利润率水平,企业只有在价格之外提高竞争力,比如降低能耗、提高经营效率、使用新技术、提供差异化产品等方式占领市场。因此,从长远看,油价上升对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改善市场形象,减少贸易摩擦具有改善和促进作用。
高油价下政府要出“实招”
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
能源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技术进步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的作用,技术进步不但是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力,也是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高低的主要力量。在当前和未来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条件下,以技术进步来促进节能技术的产生和运用是减缓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负面影响的重要措施。第一,加强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国目前节能技术创新和扩散在体制、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障碍,如节能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资金缺乏、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筹资困难、节能设备质量差、关键技术和设备过度依赖进口。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开发节能新技术,组织实施节能示范工程,巩固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以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逐步形成节能产业。第二,适应我国国情,大力提高煤电转化率、洁净煤技术和液化新技术,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第三,大力研究和开发未来能源发展的新技术。未来应该着重发展和攻关的能源技术主要包括:节约和替代石油技术;洁净煤技术;节电技术;多联供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等。
政府介入加强监管
目前我国尚缺乏合理、有力的原油价格稳定机制,成品油价格调节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政府在建立旨在稳定油价的调控体系的同时,应尽快打破该行业的垄断格局,允许多家企业展开竞争。要尽快制定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完善相关体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减少油价高企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负面影响,因为油价上涨对产业链条中的上游企业和中游企业影响不大(因为这些企业可以将通过加价将油价的上升部分转嫁给下游部门和消费者),但对下游企业和住户影响极大。因此,制定政策加大对终端需求者的补偿措施是尤为必要的,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开始对出租车行业的汽油消费给予补偿起到了积极效果就是一例。
鼓励高能耗企业走出去
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际石油供应和油价的影响,尽可能地保障石油供应,确保石油价格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是我国石油战略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因此,鼓励和支持我国能源生产企业到国外投资,通过控股、参股、工程建设等各种方式在石油产量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是实现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目标的重要方式。同时,鼓励我国高能源消耗企业(钢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化纤、塑料、橡胶等能源密集型行业中的高耗能企业)将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转移到国外,这既能减少国内对能源(包括石油的终端产品)的使用,同时也是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需要。
实施多元化能源战略
除了加快本国领土和海域的资源开发以外,中国必须实施多元化的能源战略,特别是石油合作开发和进口战略,加强与中亚、西亚、东南亚以及非洲和南美的合作开发,开辟新的进口来源和第二条运输渠道。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格局
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要加快建立稳定的能源战略储备。石油战略储备既包括国家储备,也包括企业储备,需要国家和石化企业共同考虑。完全政府控制的能源战略储备不能适应未来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建立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石油战略储备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