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报告“利”增在哪
2005-04-29
[由中国生产力学会和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联合承担的“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经过近3年的研究,已初步完成了总报告和18个分报告,相关研究成果已提交给于11月17日和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供讨论评审。此报告全部内容将于2006年3月份完成,经过专家评审后正式提交给国家有关部门。这里刊登的是论坛上的精彩观点。]
《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着力研究中国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并指出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社会保障三大领域潜在的危机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尤为突出。
能源危机能否逢凶化吉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对能源安全问题表示担忧。他说,我国能源安全度完全取决于石油安全度。据预测,今后15年里,如果石油净进口每年平均增加1000万吨,到2010、2015和202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率将分别达到54.4%、57.4%和59.7%。而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应安全,石油净进口率绝对不应超过50%,最好控制在30%以内。
徐寿波指出,要保证石油安全,必须落实“替代石油进口战略”的四大方针,即“国内为主、国外为辅”的供应方针、“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并重”的生产方针、“以煤代油、以气代油、节约用油”的使用方针以及“适量、适时、适地”的进口方针。
他进一步指出,为促进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最优选择是“一番保两番”,即:2000~2020年,经济增长达到“翻两番”目标,GDP年均增长7.4%;能源消费总量为27亿吨标煤,比2000年翻一番。此外,综合能源效率由2208元/吨标煤增加到4428元/吨标煤,提高一倍;GDP能耗降低一半,年平均节能率为3.5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
分配不公已撼动社会稳定
对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刘作舟表示担忧。他称,目前社会分配不公已撼动社会稳定,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已十分突出。中国的基尼系数2000年为0.458,2004年接近0.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并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升,中国贫富差距未来10年还将继续拉大。
刘作舟同时表示,目前就业已经制约了经济的稳定发展,2005年年初中国人口达到了13亿人。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估计在20年间将有3亿以上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未来20多年间,每年的就业压力约为4000万人,失业将长期困扰21世纪的中国。刘作舟进一步表示,人口老龄化将冲击社会保障体制。2004年年底,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115亿人,占人口总数的8.58%,已超过人口老龄化的界限。这将对未来的社会保障体制造成严峻的挑战。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在此次论坛上也称,对于中国来说,扩大社会保障网络对于目前拉动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世界银行专家提出,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保障网络的欠缺,未来养老、医疗及教育的成本的不确定性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储蓄,而对大多数城镇家庭来说,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目前已成为家庭负担中的最主要部分,占据了他们收入的大部分。在教育、医疗和养老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中国对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严重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资料显示,中国目前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城乡困难群体没有制度化的社会救助,1.4亿老年人和6000多万残疾人以及亿万妇女儿童缺乏必要的社会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偏低,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仅占总支出的2%左右,而国家财政收入事实上已经从1997年8000多亿元增长到2004年2.6万多亿元。
几大行业闪亮点
产业集中度将提高50%?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指出,我国工业化浪潮正在从东向西、由南向北扩展,中西部的一些省份最近几年的工业增长速度已超过沿海地区走在全国的前列。未来15年中西部地区吸纳3000万、甚至5000万农业富余劳动力是有可能的。
他说,沿海地区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占全国GDP的比例仅为40%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未来15年,我国现有的三大城市群产业集中度提高到50%以上是有可能的。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将达到50%?国家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张丽川预测,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4000亿美元,若按照比GDP稍快的速度10%计算,我国进出口总额在2010年可望实现2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
张丽川预测,随后的10年年均增长7%,至202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有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的10倍,保持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地位。届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50%。
国企过渡性改革15年内基本完成?国资委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指出,以中央企业、大企业为主体,以发展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目前进展缓慢,估计这一阶段的改革将持续到2015年至2020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国有企业的过渡性改革任务将基本完成。
季晓南说,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大多数国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造的力度还不够大。他建议,要继续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区别不同情况对国有企业实行国有独资、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或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制造业着力增强装备制造能力?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屈贤明认为,今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要着力于增强装备制造能力、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培育现代制造服务业。
屈贤明指出,我国制造业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且依赖进口。今后要特别重视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并大力发展为装备提供零部件、元器件和中间材料的产业,加强成套技术的开发,提高成套能力。
屈贤明表示,目前我国制造业产品耗能和产值能耗约占全国一次性能耗的63%,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出国际先进水平20%~30%,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已刻不容缓。关于如何提高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屈贤明认为,在今后5至10年,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仍是制造业主要的创新模式。
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可达50%?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李强表示,我国服务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预计202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可达50%,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将在44%左右。
李强解释说,按照2020年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假定人均GDP年均增长7.2%,城市化率达到52%,总人口增长0.6%,可推算出,2020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将达到45%左右,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约为39%。但综合考虑统计数据低估等因素后,上述两个比重应分别提高到50%和44%。
为实现这个目标,李强指出,在今后15年内,要加大服务业体制改革力度,全面引入市场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引导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更广泛地参与经营和发展。其次,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着力缩小城乡、地区差距,提高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服务消费水平。此外,还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基础服务供给等。???????(新华社)
关于《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
《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在温家宝总理的支持下,已完成了“湖州市安吉县生态产业与生态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南向互利合作发展战略研究”、“国有大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等报告。其中,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南向互利合作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山西新型能源基地发展研究报告均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2005年总课题组以未来15年中国生产力发展为对象,着力研究中国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并从影响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问题、促进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制约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突出因素三个方面,设立了18个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