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钢铁产能多,价格跌得更多
2005-04-29
[9年前以年产1亿吨钢首次成为世界钢铁第一大国之后,中国令人吃惊地在“亿吨量级”上连跨两大步,今年钢产量将历史性地突破3亿吨。与此同时,结构调整也几乎成为2005年钢铁业内的最大共识。]
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状态
今年以来,中国钢材价格大幅震荡,先升后跌,总体价位比年初大幅回落。其中一季度强劲上涨,创历史新高;在逐步增强的供大于求的压力之下,二季度价格大幅下跌,降幅达15.72%直逼生产成本,引起业界人士高度关注,催促“救市”的呼声越来越高。
进入三季度后,经过短暂反弹后继续跌落,弱势运行格局不变,9月份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有所上扬,在接近中旬时再度开始下跌,跌幅较8月份有所扩大。
进入四季度后,市场行情再次向下调整,10月份一些地区的线材、螺纹钢价格跌至成本线附近。
按照以往规律,当前本应是钢材消费的旺季,市场行情应该表现为坚挺,如此大幅震荡实属出乎预料。据商务部重要生产资料监测系统和蓝格信息公司数据显示,全国30个主要城市的直径6.5MM普通高线平均价格为3053元/吨,比今年初下跌了14%;直径25MM螺纹钢平均价格2983元,下跌15%。
就在钢价快速下滑的同时,国内钢铁产能的急剧释放与之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此间钢材市场分析人员陶永根说,市场的逻辑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了,降价不仅没有促成减产,反而在形成新的增产热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原会长吴溪淳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会上说,中国仅用了2年就使年产钢从2亿吨级提高到3亿吨级,今年产钢可能超过3.4亿吨,比去年增产7000万吨左右。
市场:供大于求格局已定
虽然今年中国钢材消费需求旺盛,但新增资源的增长更为强劲。根据统计测算,1至10月份累计,全国钢材新增资源量为3238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1.4%。其中10月份新增资源量3310万吨,增长18.4%。预计全年钢材新增资源量逼近4亿吨关口,明显超出同期消费需求,供大于求格局已定。
新增资源结构中,国内钢铁产能大量释放。据统计,1至10月累计,全国钢材产量3019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5.2%。今年以来中国钢铁产品进口水平尽管有所下降,但总进口量还是不少。
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今年中国钢材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板材类高附加值产品增幅明显提高,建筑钢材等低附加值产品增幅较低,这表明中国在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后,又逐步地向钢铁强国迈进。据统计,前10个月,全国板、带、管等高附加值产品,如热轧薄板、涂层板、各种钢带等产品的同比增幅普遍在30%左右;而普通建筑钢材,钢筋、盘条、小型型钢等增幅都低于平均钢材产量增长水平。
今年钢材消费结构中,出口量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前10个月,中国钢材出口量为171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9%;出口钢坯614万吨,增长74.7%,均呈现高水平增长态势。预计全年钢材和钢坯出口量达到或接近2600万吨,增长幅度在60%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月来,钢铁产品出口水平急剧回落。如10月份钢坯出口量1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77%;钢材出口量134万吨,下降11%。总体来看,今年中国钢材消费增幅虽然有一定回落,但旺盛增长态势未变。
政策:画出钢铁业并购路线图
在对钢铁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后,2005年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钢铁产业政策也浮出水面,从产业技术政策、产业规划政策、布局调整政策、企业组织结构政策、行业准入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各个方面,对钢铁行业进行了行政法规的限制。
其主要内容是:淘汰落后和存量调整中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对增量投资设定更高的准入门槛;2005年底,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至0.76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降至0.7吨标煤;吨钢耗新水12吨以下;到2010年,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要达到50%,2020年要达到70%;鞍钢、武钢、宝钢、首钢等行业的核心企业将在各自区域内发挥优化钢铁存量资产配置的关键作用。
其中“并购重组”是贯穿这份文件的主线,为未来几年中国钢铁业的新格局定下基调。钢铁协会会长罗冰生描绘出中国钢铁业的未来并购“新版图”:东北以鞍钢和本钢的联合重组为主,华北主要是首钢和唐钢的联合重组,华东华南以宝钢为核心,中南西南地区则以武钢为龙头。
在此布局下,钢企们已经展开行动:鞍钢牵手本钢、宝钢南下湛江、武钢布子防城港、首钢东迁曹妃甸……
罗冰生介绍,我国有近千家钢铁企业,但2004年年产钢量在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5家,占全国钢产能的45%。“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指标”。
银河证券钢铁研究员田书华认为,钢铁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较低,在购买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时的谈判能力低,而且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钢铁价格的大幅波动。而“通过兼并重组是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的一个重要方法”。
全球钢铁工业格局在过去的100年发生了三次转变,美国、日本和欧洲分别成为这三个钢铁时代的世界钢铁强国(地区)。如今,全球钢铁业迎来了第四次并购重组的时机,这也是中国钢铁业谋求钢铁强国的机会。
专家:2006年钢价将见底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来自政策面的信息对供过于求的钢铁业而言,无异于春风拂面,其刺激和诱导作用显而易见——在严峻的供过于求的形势下,本次淘汰产业政策的落实力度将会比以往都强。目前国内钢铁业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为:300立方米以下高炉的炼铁能力估计在1亿吨左右;30吨以下转炉、5吨以下电炉的炼钢能力在8000万吨左右。因此,如果能够成功淘汰落后,国内优势产能仍然具备较好的发挥空间。
随着重化工的发展,国内对钢铁需求仍然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中国要达到钢材市场的供需稳定仍需要10年时间。对钢材需求最大的房地产投资、城市建设投资也仍有很大空间。各地政府对房地产业的支持仍然在逐步增加,特别是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政府建设城市的热情仍然比较高。今后几个月,我国钢铁行业面临新增产能集中释放,粗钢产量将大于粗钢消费量,供给大于需求的困局;如果出口能够大幅增加,钢铁企业压缩产量,稳定销售价格,市场可望平稳运行。从成本方面看,钢铁成本高位运行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这也限制了钢材价格继续下降。
对于产品价格的预期,铁矿石的价格仍有一定的下跌空间。特别是随着2006年国际国内铁矿石开采产能的扩大,铁矿石紧张的局面将会有所缓解,对钢铁行业的压力也会有所减弱。同时,政策减弱需求和下游行业的部分调整也将降低需求,导致钢铁价格出现调整。因此,预期未来钢铁价格大方向将以缓慢的下跌为主。需求的变数更将成为影响钢铁长远发展的关键。
我国钢铁行业如果能够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严格执行钢铁产业政策,加快结构调整、布局调整,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将会为2007年以后的新一轮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钢铁行业是周期性的行业,特征是很明显的。因此我们认为,第一个判断是,本轮国内钢价底点会高于上一轮的钢价低谷;第二个判断是,钢价下降到低点的时间跨度仍可能在2年左右,也就是2006年年底钢价将真正见底回升,期间的钢价反弹都只是短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