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税刺激“小排量”轿车
2005-04-29孙磊陶俊杰
孙 磊 陶俊杰
燃油税的政策效应提前释放,短期促进了“小排量”轿车的销售,长期则预示着汽车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开始。
“燃油税”前后被提了8年,如今已不单是学界和业界精英讨论的热门话题,2005年乍暖还寒时候,它变成一个广大公众兴味盎然的焦点。
燃油税政策出台,宛然已在视线之内。1月,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权威声音说,汽车燃油税的方案将择机在全国公布推行。
预计2005年内,燃油税实施的可能性极大。这一判断也是基于我国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2004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中车用燃油消耗约占石油总消费量的1/3。燃油税的征收,实际上是利用市场手段来引导消费者使用小排量汽车。
一个朴素的市场预期是,燃油税取代养路费之后,排量大、油耗大的车型的销售会受到抑制,消费者转而购买车型轻巧、油耗较低的经济性轿车。但是,燃油税率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的效果。欧洲和美国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景:前者燃油税税率高达100%以上,因此道路上多是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后者由于燃油税税率只有30%,道路上多是排量高、车体庞大笨重的车型。
市场反应是最敏感的。目前,燃油税尚未出台,但已经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预期产生了重要影响。最近,新浪网一项关于“即将实施的汽车燃油税政策对您的购车计划有什么影响”的市场调查中,有28%的人选择“改变购车计划,考虑小排量轿车”。(注:小排量通常指发动机排量1.0-1.3升左右的车型,如夏利、奥拓、哈飞等品牌均属小排量轿车。与大排量轿车相比,小排量车车型小巧、操控灵活且省油经济,而这些优点都有助于降低社会能耗、减少空气环境的污染。)
燃油税政策的出台,将导致国内汽车行业的一次重新洗牌。
一汽夏利:预计最大赢家
对一汽夏利来说,燃油税政策的即将出台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2005年伊始,夏利车销售迎来一个开门红。一汽夏利告诉《新财经》,1月份夏利销量突破2万台,创造了夏利品牌单月销售的历史记录。2004年全年夏利的销量总计只有11万台。
在山东,夏利1月份的销量就已占到全年计划的1/4,在长沙更是已经完成全年计划的1/2。随着夏利势能的逐步扩大,夏利旋风正在由大型城市,向二三级城市蔓延,在湖南、四川、山东、东北等地,更是出现了消费者全额定车的热销现象。而天津一汽生产车间也以全员待命,开始实行24小时的“三班倒”制度,人歇机器不歇,最大限度的提高产能,以满足来自市场方面的强劲需求。目前一汽夏利的年产能是15万辆,协调后最高可达18万辆。
一汽夏利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苏连元对《新财经》表示,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是13万辆,现在看肯定要大幅调高。
《新财经》记者在北京北亚汽车交易市场进行调查,发现一些夏利专卖店甚至连样车都卖掉了。几位购买夏利车的人士告诉记者,除了考虑汽车价格、质量、性能等因素之外,因燃油税即将出台从而选择省油车型是一个重要的考虑。
苏连元说:“消费者对燃油税的预期是目前销量放大的原因之一。燃油税政策如果实施,对于油耗很低的夏利车来说会是直接的利好。”从去年11月25日降价以来,夏利车销量上涨一直持续到现在。尽管春节前购车的人会增多,但春节后夏利的销量依然很不错。
在国内轿车市场中,夏利车堪称是省油佼佼者。如果以夏利N3两厢三缸1.0升轿车为例计算,百公里油耗为5升左右。与排量1.6升的经济型轿车相比,每百公里要省3升油左右。按照一辆家庭用车每月跑2000公里,油价3.5元计算,一年则可以节约2500元。如果燃油税税率设在30%,一年则可以节约3200元;如果设在100%,一年可节约4900元。
目前,在6万元以下的轿车市场中,夏利车占据超过30%的份额,燃油税政策对其销量是一个重大的刺激。申银万国分析师王智慧认为,如果一汽夏利真正抓到消费者的消费特点,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将可能实现其造“国民车”的战略。
2004年夏利推出了新款N3,其盈利水平会明显高于老产品,因为N3在老夏利生产线上生产,只是增加了4000万-5000万元的模具费用(分三年摊销完毕)。如果2005年N3车型的销量畅通,对于一汽夏利的利润贡献会比较大。
但一汽夏利的04年的盈利状况却不容乐观。受成本上升、产品降价等因素的影响,一汽夏利04年前三个季度主营业务利润共亏损1.4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从03年二季度最高峰的20%已经下降到目前仅6%左右。
在提高销量的同时,夏利必须有效的控制成本,否则就会出现“增产不增利”的情况。在夏利产品的成本结构中,固定成本占的比重已经很低,04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折旧只占主营业务成本的4%,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成本占了大头。而成本能否有效控制一方面受制于钢铁价格的涨跌,另一方面取决于丰田公司在零部件供应价格上的策略。
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信息处处长周江认为,燃油税一旦出台,对于长安铃木是直接的利好。他对《新财经》说:“长安要与汽车行业一道,树立消费者使用小排气量汽车的观念,呼吁政府放宽对小排气量汽车的限制,从而做大这个市场。”周认为,在同样排气量汽车中,长安汽车具有性能、维修、价格、品牌等方面的优势。
长安汽车的产品系列相对比较齐全,除了重组不久的江铃汽车在轻卡和轻客的产品外,自身的产品包括长安之星的商用车,长安福特的嘉年华、蒙迪欧和长安铃木的奥拓、羚羊。其中来源于轿车的主营业务收入约占总收入的44%。
与2003年相比,2004年长安汽车销量有不小涨幅。贡献最大的是长安福特的“嘉年华”和“蒙迪欧”。相比之下,长安铃木的销售增长略显逊色。由于降价和成本提高等原因,2004年前三个季度,长安汽车的利润总额,同比2003年前三季度有小幅下滑。
行业分析师预测,2005年长安福特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销量的增长速度会放慢,并且05年的平均价格可能会下调10%左右。而对于在04年增长有限的长安铃木,在05年则面临着较大的机遇。
长安汽车在04年8月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M8多功能商务车,排气量在也属于较小的范畴。2005年,长安铃木即将推出新车型“雨燕”,进攻小排气量汽车市场。CM8和“雨燕”能否借助燃油税的春风迅速打开市场,将直接影响到2005年长安汽车的增长业绩。
长安汽车销售部门对《新财经》表示,对小排气量汽车,长安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的促销措施;但今年1月份的销售数据表明,无论是同比还是与上月销售相比,小排气量汽车的销量都有显著的上升。
中航系:借机战略调整
中航系(包括东安动力、昌河股份、哈飞汽车)对燃油税期待已久。
与天津一汽、长安汽车等携手国外汽车生产巨头的战略不同,中航系一直坚持走发展自有品牌的道路。但是,这条路越走越艰难。在主要对手长安汽车已经挤进中国汽车业前三名的时候,昌河和哈飞却掉落到了十名以后。
东安动力董事会秘书姜俊奇告诉记者,在经营自有品牌的同时,中航系也正在谋求与国际大型汽车厂商进行合作。
与此同时,“中航集团内部正在酝酿成立中航汽车事业部,对下属的汽车公司进行整合。”姜俊奇对《新财经》说,“第一步是东安动力和哈飞汽车之间的整合,第二步是对昌河汽车进行整合。”2004年年底,东安动力和哈飞汽车在北京宣布,东安动力将收购哈飞汽车,迈出了整合的第一步。
然而,中航系能否突破困局,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和市场。姜俊奇说,由于现在农村道路状况的改善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中航系将主要盯住农用车换代、让位于微型卡车和微型面包车这块市场;同时慢慢转向为大中城市工薪阶层生产经济型轿车。
姜俊奇认为,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政策性限制。由于目前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对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的各种歧视型政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城市经济型轿车的销售。
但燃油税的出台将是一个彻底的转机,让中航系发展经济型轿车的战略看到了春天。姜俊奇说,中航系的两个合并,再加上燃油税政策的推出,中航系汽车将吸引投资者的青睐。
东方证券分析师赵雷认为,燃油税对中航旗下的昌河股份是重大的利好。赵雷说,燃油税的实施会对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带来利好,而对排量较大的车型会有所抑制;由于昌河汽车的全部都是小型车;而它的竞争对手如长安汽车等都是各种排量的汽车均生产;因此单从燃油税的角度考虑,无疑对昌河汽车是最为有利的。
姜俊奇说:我们的全部车型都在1.3L以下,我们是最期盼燃油税的。
小排量市场重新洗牌
燃油税政策的出台,将使小排气量轿车的市场逐渐兴旺,但未必导致所有小排量轿车生产厂商皆大欢喜的局面。
一汽夏利销售公司副总苏连元指出,小排气量汽车市场盘子做大,批量大的厂商实现规模化发展,但对于批量小的厂商很可能就会被淘汰,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增加。
从目前小排气量汽车情况来看,保有量很高和上百家维修网点的夏利、长安有很大竞争优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夏利在2004年保持了小排气量轿车市场的领头羊地位,吉利、奥拓紧随其后。小排气量汽车市场放大的最初,首先受益的目前的领跑者,尤其是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夏利。
2004年小排气量轿车增长最快的两个车型—奇瑞QQ和上汽SPARK,已经让老牌小排量车型感到了压力。分析人士认为,QQ与SPRRK在车型外观和性能上,总体来说超越了目前现有的微型轿车。汽车作为终端消费品,谁能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谁就能获取优势。而老牌微型车厂商要想保持优势,就必须不断的研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汽车厂商的研发实力很难有具体的量化指标,从目前来看,各家厂商可以说各有长短。夏利借助丰田和一汽的实力,再加上自己近20年的经验,稳扎稳打的推出新车型;长安除了借助铃木和福特的力量之外,也正在联合国外厂商研制拥有自主产权的车型;中航系汽车则着力于自己独立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从而能够节约产品成本;而一些新兴的厂商可能还会通过购买、外包甚至模仿国外方案来迅速推出车型,抢占市场。
不管谁成为最终的赢家,都不会是非常轻松。各个汽车厂商还需要较量内功。目前,小排气量轿车的利润空间都已经很小,厂家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并严格控制成本。尤其是在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价格战开打的背景下,如何确保销量增长的同时保持利润的增长,对所有人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