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中小企业外贸经营环境与经营策略研究
2005-04-29谢凤燕郑茂吴凡卢阳春陈诚
谢凤燕 郑 茂 吴 凡 卢阳春 陈 诚
一、我国西部中小企业的外贸经营环境分析
外贸经营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当前,我国西部中小企业的外贸经营环境既有有利因素,也存在障碍与制约。
(一)入世给西部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入世给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对于从事外贸经营的西部中小企业来讲,这种发展机遇主要体现为以下三大效应:
1.出口效应。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状况,工矿产品、农副产品、药用动植物产品等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中小企业的许多主营产品,如特色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劳动密集型加工制成品等与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自产产品具有互补性,在世贸组织的优惠关税待遇和市场准入条件下,具有区域特色的出口产品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可望大规模扩大出口,为西部中小型外贸企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参与国际分工奠定了基础。
2.生产与经营的国际化效应。入世强化了我国企业生产和经营国际化进程,有关市场需求、生产技术、贸易规则、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信息流动将越来越畅通,为中小企业制定外贸经营策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毋须置疑,西部中小企业获得这种信息相对于东、中部企业有一定的“时滞”,但由于科技进步、政策倾斜、企业关注等多方面因素的促进,这种“时滞”将不断缩短,有助于西部中小型外贸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外贸经营策略,对于生产型企业,还将有助于其产品结构的改造和升级换代。
3.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效应。入世将加快外资对我国西部的渗透,给各类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使部分中小型外贸企业从中获益,并为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条件。此外,按照入世承诺我国将逐步放开资本市场,特别是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增加中小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的融资机会,使中小企业从中获益。
(二)中小企业法律制度的建设与西部大开发形势下国家对西部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为中小企业外贸经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近20年来,我国有关企业的立法不断完善,既有按企业所有制形式分类进行的立法,也有按国际惯例根据企业组织形式制定的法律。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确立了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原则。同时,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原则和精神,国家在财政、经营、基础建设等各个方面对西部地区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以外贸经营体制为例,目前,我国外贸流通经营资格实行核准制,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资格实行登记制。内资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资格的条件注册资本(金)为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注册在中西部地区的内资企业的条件为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随着我国履行入世承诺的进程,全资中资企业获得对外贸易经营权的最低注册资本将进一步降低,西部地区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优惠,给西部中小企业的外贸经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优化西部中小企业外贸经营环境的对策建议
优化我国西部中小企业外贸经营环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国家对西部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由于对国家政策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或由于配套措施不完善,或由于落实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反应迟缓,或由于缺乏负责贯彻落实优惠政策的管理部门,很多有利于西部中小企业外贸经营的优惠政策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各级政府应当认真领会、积极贯彻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仿效德国的中小企业促进方法,建立国家、地方政府和中介组织的三级联动机制,把政策的落实、监督、服务连接起来,力求达到拟定的政策目标。
(二)加大对西部中小企业的政策性优惠融资力度
为了弥补西部中小企业引进外资方面的竞争劣势,解决其在外贸经营中客观存在的融资问题,必须加大对西部中小企业的政策性优惠融资力度。一方面,银行应当配合国家扶持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尽可能对西部中小企业的外贸经营提供信贷资金,积极帮助西部中小企业开发间接和直接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国家应当建立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解决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
(三)研究制定有助于西部中小企业外贸经营的地方性法规
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应当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促进西部中小企业外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有针对性地解决西部中小企业在外贸经营方面的实际问题,并对他们实施法律扶持和援助。
(四)创建西部中小企业外贸经营人才的输血造血机制
西部中小企业的外贸经营离不开涉外领域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既熟悉我国国情又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丰富的外贸专业知识、精通WTO规则和国际经济法律的专门人才以及熟悉网络运行和电子商务的专门人才。综合我国西部中小企业面临的人才问题、外贸经营所需人才特点、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借鉴外国的经验等,课题组认为,要解决我国西部中小企业外贸经营中人才短缺问题,既要重视“输血”,也要重视“造血”: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筑巢引凤,吸引外来外贸经营人才;另一方面,要重视西部中小外贸经营企业职工培训,提升现有人才资源的档次。
(五)建立健全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
借助社会服务体系的力量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率是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我国西部,建设有利于中小企业外贸经营的社会服务体系的工作重点是:
1.建设外贸经营信息服务体系。由于地处内陆偏远地区,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在信息的获取、更新和分析运用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为此,应当结合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建立并完善西部中小企业外贸经营信息服务体系。我国发达地区,如广州、上海,已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促进中心,协助政府部门落实对中小企业扶持的有关政策。根据我国西部的情况和中小外贸经营企业的需求,可由地方商务厅牵头适度发展类似的中介组织来提供信息服务。
2.建设外贸经营信用服务体系。应当加紧建设完善社会信用制度,特别是中小外贸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和评定标准,并与国际通行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接轨,给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一个展示企业形象的舞台。
3.建设外贸经营风险担保机制。外贸经营风险担保机制的建设,旨在解决西部中小企业在外贸经营中的风险问题,如收汇风险、汇率风险、国家风险等。可以借鉴国外(如德国)的经验设立外贸经营担保基金。同时,在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出口扶持业务中对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度优惠。
4.建设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体系。西部地区地处边远地区,西部中小企业要获得国际竞争力,需要依托国际物流业的力量,提高流通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因此,西部地区要重视其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注重“自创”,即创建自己的国际物流体系,将分散的、独立的、互不联系的物流资源进行有效分工和配合,形成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服务有机结合的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性的服务;另一方面,要注重“引进”,即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吸引东部乃至国外的国际物流公司将其物流链延伸到西部,为西部中小企业的外贸经营服务。
三、推行适合西部中小企业的外贸经营策略
除了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努力之外,西部中小企业自身也应当结合目前的外贸经营环境,推行具有西部特色的外贸经营策略,促进企业本身和整个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加强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国际生产体系
国际市场的开拓往往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涉及国际化经营到完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外经贸发展主要还是处于国际市场商品出口阶段。基于西部各地区的现实条件,应从全球化带来的新的生产分工体系出发,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或是去争取占领一个产品生产的高附加值、高技术环节,或者是与国外的跨国公司联合起来,成为其全国甚至全球生产和销售系统的一部分,获取稳定的出口市场。
(二)改变经营模式,增强竞争实力
鉴于目前对外贸易的新形势和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的现状,西部外贸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应逐步从纯贸易型向贸易与实业相结合的方向转化。此外,与国内外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建立松散的企业联盟也是西部中小型外贸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依托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实施专业化、差异化竞争策略
对于尚不具备多元化、实业化经营的企业,特别是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小企业,走专业化、差异化的道路是近期内其在竞争日益惨烈的外贸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来调整、优化自己的经营领域,将自己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最擅长的方面,在某个系列产品市场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如:独特的国际销售渠道、销售手段,独特的核心产品、人才或与众不同的服务,如发展多种形式的外贸代理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等。
(四)引进和保持高素质外贸人才队伍
西部中小型外贸企业应当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投资,通过灵活的用人机制、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宽松的工作环境来引进人才。为引进和保持高素质外贸人才队伍,如采取以公司内部员工(尤其是业务骨干)持股为核心的股份制模式,将员工的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促进贸易方式的创新
21世纪是电子信息化的时代,西部中小企业应主动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再造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积极参与网络贸易,设立公司自己的专用网站或加入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的专业国际贸易网站,把企业的情况和主要的产品、服务项目等尽快上网,方便客户在网上的查询,通过网络来宣传企业、推广产品、拓展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