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加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灵丹妙药等4则

2005-04-29

北方经济 2005年5期
关键词:缺电建设

领导加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灵丹妙药?

《人民网》发表了一篇题为“领导加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灵丹妙药?”的文章,一些网友发表了如下感言:“只要一改革,就是领导利益最大化,就是群众利益最小化”,“领导在改革中致富,群众在市场竞争中挣扎。”

话虽有点“极端”,然而这种“倾向”却是存在的。不信?那就用以下几个数据来说话。 数据一:在厉以宁、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的鼓噪下,以卖光为特色的中小企业的所谓“国企改制”一下子产生了3000万的4050代下岗工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农村圈地运动”一下子产生了4000万的“三无农民”,二者一“合计”,就是7000万,若是每个家庭以3人为计算单位,那就是2亿1千万,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数据二:“据杨宜勇的推算,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过0.465,并将在2005年逼近0.47。”“据统计,2004年,收入最高的10%家庭的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接近一半,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财产比重只有1%左右。而且,高收入家庭收入的增长明显快于低收入家庭。”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实际增长仍然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了3.53倍,而2003年这个数据是3.23倍。

数据三:《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报告》的网络问卷调查中,问到“2004年中国最深入人心的经济政策”时,选“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和“农民增收1号文件”,分列第一、第二。然而,令人们深思的是,尽管农民收入在2004年获得超常规增长,但却并没有改变总体上收入拉大的趋势。根据2004年全国5万户城镇住户抽样调查结果,上半年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32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而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高低收入组人均收入之比为9.5:1,比去年同期9.1:1有所扩大。也就是说,不同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也证明了同样的趋势,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2004年前11个月,高、低收入组的收入之比为5.8比1,与上年同期的4.7比1相比,差距也在扩大。

“基尼系数”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指标?它是专门描述财富差距“集中度”(即笔者所说的“利”的走向)的一个国际公认的指数,它指1%的人口占有的社会财富的比重,低于0.3属于均等,高于0.4则属差距过大,超过0.45属差距过大,若基尼系数为0.5,则说明1%的人口占有了50%的社会财富———1980年是0.3左右,1988年是0.382,1994年是0.434,1998年则进一步上升到0.456,1998年比1980年上升了十几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等6部委1997年联合进行的城镇生活调查结果表明,占调查户8.7%的富裕家庭占有60%的金融资产。国家计委的研究人员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40个收入差距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的国家与地区之一。

以上三个数据表明,当今改革中的一个值得注意倾向是:经过“改革”,一些“强势群体”的利益在“最大化”,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最小化”。

是总体过热还是开始变冷 专家为宏观经济测体温

日前,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CCER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专家们就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是否应采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展开了热烈讨论。

宋国青:新一轮调控不可避免

宋国青教授认为,目前正常工业生产水平的年增长率是不高于15%,无论是2005年1季度的16.2%的同比增长率还是3月份的15.1%的同比增长率,都意味着工业生产偏热的程度上升了。如果将1990年以来的最大“热度”看成100度,将正常看成0度,那么按上述估计,2005年1季度工业生产的温度大约为50-60度,GDP的温度在40度左右。

“利率和汇率动一个,不然就要行政动了”,宋国青认为新一轮宏观调控不可避免。他分析,在目前真实利率偏低的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抑制,M2增长率有内生性冲高的倾向。

哈继铭:中国经济总体过热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现在中国经济已经不仅是结构性过热了,紧缩政策在不远的将来就可能出现。他说,现在广义价格指数显示出通胀压力正在增大:一季度GDP平减指数上升了5.6%,而2004年一季度只有4.1%,如果考虑房地产价格,CPI几乎上升5%;另外还面临煤、电、油、运短缺带来的隐性通胀压力。哈继铭预测,未来的紧缩政策可能会更倚重基于价格的工具:2005年二、三季度,利率可能再次上调54个基点,汇率改革可能发生在2005年中,政府将采取税收政策控制房地产泡沫。

李扬:过快增长已是强弩之末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说,现在金融领域正有一些向下走的趋势,货币供应量在下降,“我觉得经济是开始变冷了”,现在的过快增长已是强弩之末。除货币政策外,监管政策对货币信贷走势也在发生影响,现在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正在加强,这将大大降低信贷的增速;各大银行的信贷扩张正在放慢脚步。(成静卫)

房地产市场景气指数下降空置房面积增长

国家统计局4月2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2.19,比2月份下降0.61点,比去年同月下降3.33点。

国家统计局用“国房景气指数”反映全国房地产开发市场即期的景气状况。

统计显示,3月份,在参与“国房景气指数”计算的6项分类指数中,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本年资金来源、土地开发面积、商品房空置面积和房屋施工面积等5项指数都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只有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为111.20,比2月份上升0.89点,比去年同月上升8.26点。

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累计为4521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同比回落27.7个百分点。全国累计完成房屋施工面积8.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2%,增幅同比回落13.6个百分点。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24亿元,同比增长26.7%,增幅同比下降14.4个百分点。全国完成开发土地面积34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增幅同比回落36.3个百分点。

3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92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

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12.5%,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转自央视国际

全国电荒造成惨重损失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2004年,全国拉闸限电范围进一步扩大。仅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就拉闸限电80多万次,电力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缺口达2000万-3000万千瓦。

在全国性缺电中,其中浙江、江苏、山西和内蒙古西部四个电网最为严重,处于持续拉闸限电状态。

而其中,尤以浙江省最为严峻。据专家判断,如果上海属于“一般短缺”、江苏属于“严重短缺”的话,而浙江省则进入“电力危机”的程度。据测算,浙江省电网供电能力在1200万千瓦左右,而今夏全省最高用电需求接近1900万千瓦,高峰最大电力缺口为630万千瓦。当时浙江的用电负荷率已达97.4%,白天晚上基本持平,已无峰值和谷值。

据杭州统计,平均每度电可以创造产值22.44元人民币,创造利润1.36亿元,因为缺电,占全市GDP总值45%的工业,目前要么“开三停四”,要么嗷嗷待哺。缺电,还使一度流光异彩的西湖黯然失色,一到夜晚漆黑一片,夜游生意跌入低谷。

更为严重的是,一向被列为重点企业的外商,用电需求也难以保证。诺基亚公司致函市长威胁要撤资。

今年上半年,浙江民营企业超过一半的企业存在非正常停电情况,平均每月停电11.32天。大型低压电器生产企业温州正泰集团仅一季度因缺电未能如期交货的合同值就达1.6亿元。

著名的义乌小商品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贸易额已经达到400多亿元。但由于缺电,大部分企业都购买了小型柴油发电机维持生产,全城一共8000多台。这样一来,用电成本由原来的五角钱一度,猛增到1.2元左右,这还不算上购买柴油机的成本。

经测算,浙江一省缺电750亿千瓦以上,直接损失GDP1000亿人民币!据专家预算,如果从2000年开始计算,5年来“电荒”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据山西省电力公司预测,山西今冬电力缺口将达190万千瓦。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只能重点确保居民用电,而生产用电则难以保证。据称,去年因缺电给山西带来的经济损失,至少达到180亿元人民币以上。

最近有消息称,山西正在建设的电站规模也已达到700万千瓦。但是,这些项目按工程进度要到2006年才能部分运营。如此这般,最近两年内,山西“电荒”局面难以改变。

对于今年能源再度紧张的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丹认为,这首先源于前几年电力建设的人为放缓。

所谓电力建设的人为放缓,最典型的就是“三年不上火电”政策。据了解,在1997年以前,国内电力投资建设的规模,平均每年都在2000万千瓦以上,然而,到了1998年,由于判断错误,认为电力需求不再增长,当年开工规模陡然下降为1021万千瓦,1999年和2000年,更是进一步下跌,连续两年只有600万千瓦。直到2001年,这个下跌势头才得以恢复。

据资深电力规划专家、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吴敬儒介绍,从1969年开始,国内就开始缺电,经过近20年的建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大力度建设,1998年电力供需才首次出现平衡。“三年不上火电”的错误决策,就是从这时开始。

经过“三年不上火电”之后,虽然电力投资建设开始恢复,但遗憾的是,其力度始终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对于已经发芽和逐步扩大的电荒,决策人丝毫没有警惕。那么,在他们眼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回答是拆分国家电力公司系统。从1998年到2002年底,在将近5年的时间里,主要忙的就是这件事情。

拆分国家电力公司,打破垄断,实行厂网分开,电厂竞价上网,这是个美好的理想,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问题是,竞价上网,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电力供应充裕,如果供不应求,竞价上网只会造成竞相抬价。中国的厂网分开,恰恰就是在电力已经出现供不应求并且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强制催生的。其代价是放松了电力发展的建设,尤其是依然实行电力建设的行政垄断,限制投资商加入,其结果是本末倒置,加剧了电荒。

全国性的电荒,再次促使国人觉醒,认识到保持正常的电力供应的重要性,于是纷纷加大投资建设电力的力度。然而,目前的电力建设热潮,很快又出现另一个相反的苗头:投资过热、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除国家批准建设的电源项目外,还有大量未经审批的项目擅自开工。不少地方领导与投资者对此怀着一种侥幸心理:有道是“孩子生下了就不能掐死”,所以不管批不批、准不准,先建成发电再说!

由于争先恐后建设电厂,许多项目建成以后,环保、水源、燃料供应、电力外送等等,都很成问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集中电厂最多,但水源远远不够,只好占用黄河沿岸农业灌溉用水。

有专家预计,2004年全年电力投资增长将达到35%。这种势头可能持续到2008年,并大约维持在25%的投资增长率。这位专家甚至预计,按照目前部分地方电力投资爆发式的高增速,到2007年、2008年,我国电力供应量又将会出现大量富余。

据说,国家对电力建设,仍然实行规模控制,但现在的问题是根本控制不住。当前电力投资过热,直接源于电荒,同时也与“三年不上火力电厂”有关:当初凡是老老实实听国家计委的,最后都缺电,浙江执行最坚决,于是现在电荒最烈;相反,那些当初“阳奉阴违”的,现在日子都还好过。据吴敬儒反映,现在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打算,都在按自己的需要上项目,但都对外保密,以致邻里之间,谁也不知道谁的底。各搞一套,局面非常乱。

国家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欧阳昌裕说,国家的电力规划很不明确,规划对市场的反应也很迟钝,规划一次跨越5年。尤其是目前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规划,原来由国家电力部制定,国家计委审查,但电力改革以后,关系没有理顺。

学者袁钢明分析说:宏观调控没有错,因为要调整整个布局;地方上项目也没错,因为要用电。导致这对矛盾的最大原因是:发改委是按调整个量的办法来调整总量,什么短缺就控制什么。我国的电力产业近两三年总的缺口在3000多万千瓦,按照市场供需关系,应该放开电力市场,让大家都去投资消除这个短缺才对。但去年发改委没有采取积极措施,造成今年电力的更加短缺。他们的意图是,决不能用加快电力生产的办法来缓解电力短缺的矛盾,支持投资的快速增长。

猜你喜欢

缺电建设
电网规划中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空调改电扇,岛内应对缺电危机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还我光明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