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如何科学选择
2005-04-29张贵良
时下已是六月,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变热。然而,在这个月份里却又一件事的热度明显超过了天气。这个“事”就是高考,随着去年高考日期的调整,六月就和高考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考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意义的重大无须赘言,而高考之后,如何选择正确的对自己进行评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则是这个“意义”中的重中之重。
这个选择中包括两个方面:院校选择和专业选择。虽然这二者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考生的成绩自然区分,然而也离不了家长及考生自己审时度势,这一点在后者的表现上尤为明显。
考前夕,北京市教育科学院、IMAP教育研究院、天利信息网、搜狐教育频道等四家单位组织了一场考前咨询,著名教育心理专家张贵良,就步入高校前的专业选择与广大考生家长面对面交流。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去年有一个考生问我,老师,你说专业重要,可你看现在社会上那么多人学了那个专业并不干了,转行了,怎么解释呢?
其实这恰恰是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什么你学了医学却想干法律工作呢?你既然觉得法律工作更好为什么刚开始不去学法学呢?难道说一个高明的医生可以不通过专业的训练吗?说明他们好多人是当初在确定自己专业的时候没有认真考虑。
根据教育部的一向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当初报考志愿的时候有22.9%的人选择专业没有认真考虑。有41.2%的是根据自己的分数对号入座,看能考上哪个就上哪个。就说明这些学生缺乏主动的职业意识和未来意识。我们说我们的高考生在面对全国高校众多专业,我们到底选择哪个专业?
根据什么选择那些专业才是适合的呢?经过我们这几年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给孩子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发现各种各样的结局都不一样。
现在最普遍的现象是,考生只考虑学校,不考虑专业,专业以后再说吧,先上了再说,他们的普遍的观点是什么呢?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有名气的学校容易成才。这种想法非常好,但是很多学生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只考虑学校忽视了自己适合的专业。
我去年接到了一个案例,一个上清华大学学生的母亲找我来。说他的孩子上了大学了,学的电子系专业,说要退学,想重新考,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上了大学尤其是上了大二、大三的时候,电子线路、元器件等等很让他头疼,学不下去,以至于六门课不及格,所以对他的自尊打击非常大,不是说他不能学,他实在是不想学。
我对那个孩子进行了研究一番,又跟家长交流了一下,其实我们发现这个孩子是非常有特点、非常有天赋的。他的母亲跟我说了他的两个情况,说这个孩子小时候特别喜欢古迹,母亲带孩子到外面旅游,看见石碑镌刻的字,他特别爱摸,爱不释手,都不想离开。还说了一个现象,家里一买来地图,这孩子拿到手里面就铺到地下,趴上去东看西看。在我们心理学当中,他这种天赋我们称之叫空间知觉是非常强的,但是我们家长包括孩子可能都忽视了,忽视他这种天然的优势,因为就为了考学嘛,所以一切都忘了,为了考上清华,所以一切都不考虑了,先挤进去再说。孩子上大一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应该去学建筑系,我们当然实施了我们心理学的科学手段,测试以后的确是明显的在建筑系方面还确实有前途,但是他没有认真思考过,只是为了想考上再说吧。
这就是我们说的教育方面,因为太关注孩子的分数、考学了。都知道,学校好的,光彩,是不是这样的呢?如果我们正确的去教育孩子,其实我们说差学校也能成才的,都知道典型的毛泽东上什么学校,当代的柳传志、杨元庆上什么学校,更别说牛根生还是初中毕业。当然我们不是不上学就不好了,都是能成才的。中国微软的吴世红女士竟然自考,当了中国微软的总经理。这种成才的理念我们家庭、我们学校没有灌输他,一旦考不好觉得自己就是无能的人。
一个考上了非常普通的联合大学的学生曾找到我,说我这个学校将来怎么办啊?我也想成才,这个学校能成才吗?我说能成才。他说联合大学没有什么理工大学,因为本来能考上的没考上,将来怎么办?我说成才在于自己,大学里面的教育很多情况下是自己自学,老师当然很重要,很多情况是靠自己。而且上了大学以后现在大学开放性,觉得老师讲得不好可以去参加一些,甚至到北大校园多参加这方面的讲座,都可以学习,只要想学习都可以学好。
我这么说他回去后信心非常足,他现在搞了一个工作室,发展得不错。所以成才的理念一定要给孩子树立好,否则上什么大学,这是普遍的我们遇到的观念。
选冷门还是选热门?
第二个向我们咨询比较多的,到底选择冷门还是热门好,并且还问道老师你能告诉我最热的十大职业是什么吗?
其实这又存在误区了,为什么只考虑热门忽视其他就可能出现误区呢?是因为他不懂得这个热门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说热门的形成和市场经济规律有关系,当一个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的时候,可能大量的招聘,把这种人才、这种岗位给炒起来了,自然就热起来了。当一段时间企业不需要了,人才饱和了,显然这个职业就冷了。
有人说现在选冷门行不行?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是也要考虑冷门适不适合。
2001年有一个女生报考浙江大学学化学系,化学那时候是很冷的,那时候英语热、经济热、计算机热,尤其是女生更不可能好多人去报它,但是这个女生去报了,而且跟我咨询。我说你大胆报,你潜能方面是适合的。这个女生不得了,她上了以后化学非常痴迷,她喜欢钻实验室,喜欢搞化学实验。上了研究生的时候还考化学,居然她早早就确定了自己的一个课题,在她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产品就做出来了,做了叫汽车轮胎的黏合剂,后来被一个企业170万专利给买走了。后来这个现象在媒体上报道了,引起社会上的轰动。冷门是一样能成才的,就看你适不适合。
如何看待专业前景与孩子的前途?
还有一些家长和学生报考,根据这个专业能不能挣大钱来考虑。上个星期我在北大附中讲完课学生跑上来了,说你挣多少钱?说你必须告诉我,我说为什么?他说我想考心理学。我说心理学能干的人挣钱也是非常多的,有的给企业白领做咨询,一个小时八百块钱,我说你们适合做吗?你了解自己吗?你自行智能强不强,这一说他们开始犹豫了。
从能不能挣大钱的角度好不好?好,可以考虑,因为这个社会用我们的能力能挣上高薪,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应该去追求。但是我们往往只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那是不行的。好多公司开了心理学,公司都开不下去,因为你没有做到那个水平,你做到那个水平咨询者愿意找你。现在说心理挺热挺热,但是热是热,能挣大钱吗?不一定挣大钱,还是在于人自己。所以说挣大钱的专业一定要冷静去考虑。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现行的学校教育中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往往把学生自身的潜能忽视了。怎么忽视了?就是因为现在的中学教育造成的,国外教学从小孩子就有专门指导,国外的学生俱乐部特别多,要找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发展,中国学生就是把自己的优势忽视了。现在教育学家研究的结论一致认为,考试只考察到了学生部分的能力,只考虑到哪些能力呢?主要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而其他方面,比如孩子这种创造能力、管理才能、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兴奋性特点,这些将来他职业发展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特点肯定是考察不到的。为什么国外的心理学非常发达呢?每个人一生统计下来要做70多次测试,就要找你的特点在哪儿,然后去运用。咱们国家就把这点给忽视了,忽视这个情况严重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非常大。
曾经一个退学一年的孩子找到我们,据介绍这孩子喜欢打架,且和社会上的一些人混到一起了,甚至差点沾染上了毒品。其实这个孩子我们发现,他打架不是他真正不上学的原因,怎么回事呢?
原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家里很富有,家长也都是职业人,甚至他的母亲为了把孩子的学习搞上去,工作基本上不干了,辅导孩子。这个孩子看着很聪明,可是就是数学老学不好,小学勉强不错,到了初中越学越学不懂,老考不及格。家长请重点中学的名校教师来辅导,可还是辅导不上去,尤其是他父亲对孩子失望了,不管了,忙自己工作了,母亲还是有心,还是考虑把自己孩子提高上来。母亲想了很多办法,每次考数学跟老师搞好关系,每次考试前把题透露给家长,在家把题做好了,这样就勉强凑合及格了。但是孩子长大成人了,孩子会比较,对他也是产生影响的。所以到了高一,孩子基本上上不动了,整个他自信、自尊崩溃了。
其实这个孩子非常善良,找到我们咨询,我们首先给他做心理测试,我们测试这个孩子有哪些优势?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的创造力非常强,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艺术家的气质。我们给她出了个主意,孩子现在十七岁,我说让他学美术。可是家长怎么问呢?你连数学都学不好你美术就能学好吗?我说能不能学好必须现在行动,先学,专门请北师大艺术系的老师给他指导,指导了三个月奇迹产生了。孩子学美术突飞猛进,学了素描,学油画,学的非常快。以前孩子回到家、上网,打电话,家里弄不住他。现在居然画画画到半夜两点钟。家长非常高兴,孩子要干正事了,逐渐和社会上的孩子脱离关系了。居然上一个月的时候,这个孩子竟然有了报考北师大艺术系的想法。
这个孩子志向既然是考北师大的艺术系。文化课肯定也要考,我们后两个开始辅导他的文化课,请了一些考试,还给他做了心理调节。你们想,他的数学成绩在我们接的时候初中水平还不高,因式分解都忘掉了。辅导了两个月的文化课,数学前几天家长测试了高一的知识,出了30到题居然一道没错,孩子兴奋地自己跳了起来。
我教育的观点就是,发现孩子的潜能和优势,研究他的潜能和优势发展,这样,人的选择就正确。
扬长避短是最好的选择
在面临孩子高考要报志愿的情况下,这么多专业他到底适合哪个专业?我们说更应该考虑,扬长避短才是最科学的发展观,所以好多我们说家长忽视。
讲到这儿家长可能都要问孩子的潜能和优势怎么发现问题,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家长本人多观察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当然家长确实因为缺乏心理学方面的训练,有的家长把优势当弱势了,有的把弱势当优势了。
很多家长只会看到孩子内向和外向,其实孩子还有很多其它特点。比如孩子的兴奋性、永恒性、自制性、实验性等等可能家长因为缺乏心理学方面的训练,就看到了内向、外相,可能忽视了这方面。观察角度作为家长来说要多看看心理学的书,思路要放开,孩子的优点是非常非常多的。
第二种是专业的方法,就是借助专家咨询机构。国外用的非常多,我们国家可能发展比较晚,好多家长可能也有误会,说报纸、电视上那么多测试我都测了,乱七八糟,反而不信任。我们说一定要找专业的机构,为什么呢?心理学测试有专门的标准化的研究过程,信度水平和效度水平,达到这个水平,测试才能标准化。
我们在对上万考生进行研究后发现,一个孩子的潜能和优势发挥得比较好必须四点相结合。
第一,孩子的兴趣。家长或许会说兴趣谁不知道,我们孩子也是按兴趣报考的嘛,但是我们发现好多孩子的兴趣出现了问题,不是他真正的兴趣,不是他内在的兴趣。
我去年遇到一个案例。一个大学毕业生已经工作了,在食品质量检测部门,他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对口,但是他就是不想搞技术工作。我问他,这么对口的专业为什么不想干?是对化学不感兴趣?他说是的,我是对化学一点不感兴趣。我说你不感兴趣为什么报考化学专业?他说我上高中的时候喜欢化学,高中的时候喜欢化学大学的时候为什么不喜欢?我发现他的兴趣怎么形成的?第一,化学是所有科目当中学得最好的。第二,他是化学课代表。第三,化学老师他非常仰慕,同时那个化学老师也特别器重他。理所当然的报考化学专业,结果上了大二的时候,天天和实验室打交道,他觉得如果说我将来工作都是这么样的工作简直是不可想像,其实他的兴趣转到哪去了?转到喜欢哲学、喜欢政治,他是学生会的一个干部,学生会主席。所以他兴趣在那儿,当然我们发现以后,他的能力优势在人际叫做,管理层的,根本不是搞研究的料,不想搞研究。
所以我们说中学时代形成的兴趣,对一部分学生是不稳定的、潜层次的、容易变化。
第二,必须和生涯动机相结合,这就是我们心理学当中测试的生涯动机。代表了你将来要做什么,将来要发展什么,这个必须要考虑。如果这个结合起来、一致起来,你的兴趣就会变成真正的兴趣。
第三,你的兴趣还要和你的能力一致起来,不一致也存在问题。
说学计算机的人特别多吧,邮电大学有一个班,我问你们班多少人?说40多人。我说有多少人想在计算机方面发展的?他说可能五六个、七八个人,我说其他人干吗去?说毕业以后再说吧,都不搞计算机。
所以一问将来干什么都糊涂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这方面见得最多,往往他的能力和兴趣矛盾了,兴趣比如计算机要求数学逻辑能力要强一点,还有空间判断能力强一点。软件方面就是数学逻辑能力强一点,往往这方面不具备,到了大学以后才知道我能力在这方面,这方面是一个劣势,所以一矛盾以后他的心态就发生变化了。因为他天天要学、天天要做肯定会出现问题。
第四,个性优势。我们都知道人的秉性难移。当然有些可能随着社会变化了,有些是变化了,但是必须经过很大的努力,可能要经过很大社会方面的冲击,可能你的个性就会变化。如果故意让他变,人个性代表了什么?代表了人的一种自尊。如果把自我都改变了?有些人说为什么精神分裂症得得多呢?就是这么造成的,因为自我没有了,把我摧毁了,我不是我了我是谁啊。所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优秀的个性特点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有些个性不太适合的,我们怎么扬长避短回避一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第四个因素,个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家长怎么考虑?选择孩子最有兴趣的、动机最强的、能力优势最突出的、个性相符合的那些专业、那些职业,可能对孩子发展是非常好的。当然不能说全部吻合了,但是吻合的越多孩子的发展就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