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真读碟

2005-04-29

世界文化 2005年7期
关键词:阳子小津侯孝贤

马 真

一、导演的困境

特吕弗的《日以继夜》和费里尼的《八部半》有些相似,都是描写导演创作过程中的混乱状态。但是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日以继夜》通过展现导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从外部世界的混乱对比导演内心世界对电影的热爱,而《八部半》则直接透视导演的内心世界,不仅仅表现了导演的精神苦闷,而且透露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厌烦和矛盾情绪。

《日以继夜》讲述了一部电影拍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演员之间复杂的关系,制片人对于拍摄日程的种种苛求。特吕弗在影片中亲自担任导演一角,并阐述导演这个职业的特点就在于不断的被别人征求意见,然而有时候自己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尽管剧组中风波不断,但是导演仍然那么的热爱自己这份职业。他对演员说“电影的情景要比生活美好”,而且在导演的梦境中,我们看到一个那么热爱电影的小孩子,他到影院门口偷《公民凯恩》的剧照。“日以继夜”原来的含义是电影拍摄的一种手法,通过滤光镜,从而可以在白天拍摄夜晚的场景。作为这部电影的名字,又暗示了电影拍摄过程中生活和工作的相互颠倒,就好像白天可以变成夜晚一样,现实也可以成为电影的一部分,于是现实中的对话成为了电影中的台词,而且结尾处,无论是现实还是电影,亚历山大都是以死亡为结局。

《八部半》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导演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境,情人和妻子的纠缠,剧作家对剧本的不满,制片人对进度的催促。精神上的苦闷使导演陷入一种幻觉、梦境、回忆相互交织的混乱世界。他搭建了一个卫星发射塔却不知道用来做什么,他被迫召开了开机仪式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在幻觉中妄想去控制和占有身边所有的女人,又幻想会出现一个更加完美的女人可以纠正他现在混乱的生活,但一切又都是徒劳无功的。电影结尾,导演最终放弃了电影拍摄,并在他自己的幻想中将影片中出现过的所有人物聚集在一起,在一场荒诞的马戏过场之后,导演和妻子之间的矛盾似乎得到和解,但这是幻想还是现实,却又不得而知了。就这样,导演或许有所领悟,或许仍然浑然不知,只有生活等待着继续进行。

二、碧海人生与地下命运

“五一”长假在家里看了两部片长3个小时的电影,吕克·贝松的《碧海蓝天》和库斯图里卡的《地下》。两部电影风格迥异,看完却意味深长。

《碧海蓝天》讲述了一对热爱潜水的朋友为了大海献出生命的故事。单单从情节上来看,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电影。但是精致而纯净的摄影,饱满而富有生命力的表演,幽默而风趣的细节,深深吸引了我,因此3个小时的缓慢情节并没有让人感到一丝烦闷。海洋就是他们的梦想,就是他们的爱,为了海洋,他们潜到水下400英尺,那里不是又黑又冷的死亡世界,那个深水世界要比水上的世界更为单纯,更为洁净。因此,尚·雷诺潜到下面并不是为了赢得比赛,而是为了成全自己的梦想,为了大海,就算献出生命也无所谓。同样的原因,那个已经无法离开大海、无法离开海豚的法国男人最终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的孩子,潜了下去,他说:“我要看看下面是什么”,一只海豚把他引向了不同、美妙的海洋世界。

《地下》讲述了一个关于战争的故事,在这个荒诞而疯狂的黑色故事中,充满了隐喻和象征。在二战时期,地下象征着共产党,象征着游击队,象征着反抗运动和争取自由。但是到了冷战时期,由于一个人的一己私欲,马高对地下的人们隐瞒了地上战争结束的情况,人们仍然认为战争没有结束。这时的地下成为了一个武器工厂,地下象征了冷战,象征了隐秘的军事活动。马高成为了革命家、诗人、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愚弄地下的说谎者、投机商,他的双重身份更像一个国家领导者,利用战争危机的谎言蒙蔽人民,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好像隐喻了他们歌唱的一位领袖)。但是,在黑仔的儿子——尤娜的婚礼上,地下世界却遭到了破坏,马高的弟弟、黑仔和尤娜来到了地上。从马高的弟弟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复杂的地下社会,地下连通了各个国家(马高的弟弟从地下到了柏林和雅典),这是一个隐秘的充满罪恶的世界(象征了当下的世界格局)。黑仔和尤娜到了地上却看到人们穿着纳粹的服装拍摄关于黑仔自己的电影,他们误认为战争还在继续,于是开始了战斗,接着前南内战的爆发更加让黑仔坚信战争仍在继续,这又隐喻了无论战争打着什么旗号,却有着相同的杀人本质。影片的高潮在塞尔维亚和波黑战争期间,马高、黑仔、娜塔莉和马高的弟弟再次重逢,却都互相伤害,彼此仇视。战争对人的伤害和异化、对战争的控诉、对人性的呼唤达到顶点。影片的结尾,相当意味深长,黑仔回到原来的地下室,发现儿子在井中呼喊自己,于是他投身井中,却来到一个天堂般的世界,所有死去的活着的人物都聚在一起举行宴会。这时,他们所在的陆地裂开,脱离大陆,漂向远方,这个结尾可能隐喻了南斯拉夫脱离原有体制,也可能隐喻着南斯拉夫面临的分裂局面和政治现状。

三、咖啡时光

不知道这部向小津致敬的作品为什么叫做《咖啡时光》,电影中的女主角阳子,从头到尾没都有喝过咖啡,而只是喝牛奶。也许是女主角缺少了那种闲散的心境,抑或这是向小津致敬的一种手段。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尽管在形式和主题上都充满了对小津安二郎的模仿和崇敬,但很多方面还是侯孝贤化的。小津的典型影像——火车,被侯孝贤放大,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一个主题。女主角总是依靠火车在各个城市之间奔波,寻找关于一个台湾音乐人的资料,同时,由于各种家庭原因,她还往返于父母和自己的城市之间。阳子这段时光的生命状态就好像不断行驶的列车,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流动状态,她怀孕了却拒绝结婚,好像不愿意在任何一个地点停留。男主角肇则是一个奇怪的人,他喜欢关于火车的一切,收集火车的声音,制作火车的图片,好像是一个被火车包围着的婴儿。他帮助阳子寻找资料,而且对阳子饱含爱意,这种爱意在电影中从来没有提高过,东方那种含蓄,小津那种隐藏,就在这种不语的爱情中慢慢流露出来。

小津安二郎的永恒主题——家庭,虽然被侯孝贤摆在了第二的位置,但仍然是这部电影的中心。阳子的未婚先孕,而且拒绝结婚,是当前这个家庭主要问题。继母试图帮助阳子,也想了解更多的情况,但是父亲却始终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不说和节制的表现方法,更加突出了父亲内心的沉重和迷惘,有时候沉默却是最有力量的。

侯孝贤在很多地方都用影像的方式来纪念小津,像父母来到东京参加葬礼那段中,有一个借酒的情节,便是向《东京物语》致敬;在父母第一次听说阳子怀孕之后,妻子询问丈夫意见时,那种人物的顺向调度;固定机位,只用镜头的摇摆来扩展影像空间。但是《咖啡时光》的镜头要比小津的作品长,空镜头也要更多,这也许就是对小津影像和长镜头理论的发展。

这部电影是那么的纯净,那么的温馨可人,就好像一个温柔的拥抱,一杯醇香的咖啡,一段动人的时光。

猜你喜欢

阳子小津侯孝贤
我要买下你的牙痛
最后一根稻草
“宿主”与“蛔虫”
侯孝贤影像中的帮派江湖
温泉旅游记
22年了,她才是侯孝贤背后的女人
伤 逝
伤逝
伤逝
误会小津安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