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茨瓦纳是怎样从赤贫到“小康”的
2005-04-29戴旭
戴 旭
博茨瓦纳是南部非洲的
内陆小国,面积58万平方公里,人口172万(2003年)。博曾是英国“托管地”,1966年独立时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大多数人口从事农牧业,没有自己的货币,没有工矿业,农牧业也相当落后,政府行政开支一半靠英国补贴,人均GDP(按当时汇率计算)仅25美元。当时曾有人怀疑它独立后“能否生存下去”。但独立以来,博长期保持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良好,成为南部非洲乃至全非的一个亮点。
上世纪70-80年代的20年间,博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1%。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仍保持在5%左右,高于非洲国家的平均水平。独立后近40年间,博经济总量增长50多倍,2003年GDP达到73.8亿美元,人均4290美元(世界银行数字),在黑非洲名列前茅。钻石业成为领头产业,制造业和旅游业也后来居上。文教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已基本普及小学和初中教育,城乡均实行免费医疗,人均寿命达55.7岁。博经济发展被誉为“黑非洲成功的范例”,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三个最富裕国家之一。昔日的赤贫之国,如今已成为非洲“小康之国”。
博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得益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钻石外,主要是实行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
长期保持国内和平
与稳定的政治局面
首先,符合国情、运转有效的政治制度确保了政局稳定。首任总统卡马在1966年独立时提出“民主、发展、自力更生和团结”的建国四原则,博民主党政府一直努力付诸实施。根据1966年独立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博实行多党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多党选举制度经历30多年的发展,渐趋成熟稳定,运转有效。博执政党——民主党与反对党遵守政党游戏规则,保持竞争共处的关系。民主党政府允许反对党的存在和活动,但不准“用非民主的方式夺取政权”。反对党虽然有4、5个,但力量弱小、分散,对执政党从未构成威胁。民主党内部比较团结,先后实现了第一任总统卡马向第二任总统马西雷以及马西雷向第三任总统莫哈埃的权力平稳交接。民主党政府一直坚定不移地执行和维护安定团结的路线,政局从未发生过大的动荡。与那些政局长期动荡不安的非洲国家相比,博堪称“和平与安定的绿洲”。
第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注意团结并发挥传统领袖的作用。博基本上是单一民族,95%以上的人口为班图语系的茨瓦纳族人。该族有8个主要部族,各族有大小酋长。博宪法和法律承认各部族的平等,并规定酋长享受文职官员待遇。为了维护各部族利益,博还成立有酋长院,作为议会的咨询机构,8个部族的大酋长是酋长院的当然成员。每年国民议会开会前酋长院先开会,向国民议会提交不具有约束力的动议和议案。酋长院在必要时可以要求政府部长到酋长院说明情况,部长也可到酋长院主动征询意见。议会开会期间,有关议案须提交酋长院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讨论。这种政治机制不仅照顾了酋长的利益,而且有效地团结了全国各部族,消除了部族冲突的隐患。
第三,继承和实行传统的“大树底下的民主”。博政治制度,包括政党制度,既继承了西方的政治体制,又汲取了博传统社会的成分,即“霍特拉”机制。霍特拉系茨瓦纳语,意为部落会议。过去,博茨瓦纳主要部族中都有传统的部落会议,是成年男子讨论部落事务和问题的集会场所。在部落会议上,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讨论协商,就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决定部落重大事项,被称为“大树底下的民主”。独立前夕,“霍特拉”式的协商会议就为制宪奠定了基础。独立后,博茨瓦纳在政党和议会里继续保持传统结构中的民主协商精神,不仅使人们有发表言论的自由,而且也使不同政党可以平等协商。现行多党制度继承了传统社会所体现的民主协商精神,这是博茨瓦纳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
走符合本国国情的
经济发展道路
博茨瓦纳政府根据本国国情,因地制宜,紧紧抓住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1、重点发展钻石开采业。博茨瓦纳经济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丰富的矿产资源。独立后,博利用外资对本国矿产资源进行了广泛勘探。已探明的30多种矿产中,钻石资源极其丰富,居世界前列。博政府为此制订了有效的矿业政策,促进了采矿业的迅速崛起。1971年到1983年间,博先后建了三个大钻石矿。目前,博是世界上第二大钻石生产国,钻石年产量达2500万克拉左右,每年为国家赚取10多亿美元的外汇收入,成为博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第一大外汇收入来源。钻石开采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动力。
2、善于管理经济,从不寅吃卯粮。博历任领导人治国作风严谨,讲求办事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制订国家发展计划时,稳重谨慎,留有余地。长期执行审慎的财政政策,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由于措施得当,博政府长期保持财政无赤字,且略有盈余。只是在近几年,由于钻石业收入下降、本国货币对美元升值和政府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博财政方在个别年份出现赤字。
3、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制造业和旅游业以及中小企业,以解决失业问题。为改变单一经济结构,逐步摆脱单纯出口钻石的局面,政府积极调整政策,于20世纪80年代起鼓励发展制造业,使经济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90年代通过设立工业开发区等措施,吸引了外商投资。瑞典、韩国、南非、香港公司纷至沓来,先后在博开办了汽车装配厂、服装厂、食品厂等企业。90年代中后期博又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提出发展旅游业。目前,钻石业、制造业和旅游业成为三大新型产业,不仅推动博经济稳步发展,而且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坚持外交为经济
建设服务的方针
博茨瓦纳政府坚持奉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在强调自力更生的同时,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援助,大量引进外资与外国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博一方面加强同原宗主国的关系和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同时积极同东、西方国家发展合作关系,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博独立以来一直实行对外开放和自由企业、汇兑自由等政策,吸引了不少外国公司前来投资。70年代博进行的矿业资源勘探就是全部通过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才得以实现的,而采矿行业中的许多企业都是与外国合办的合资企业,为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博政府妥善处理与西方大国,尤其是英国和前南非白人政权的关系,一方面积极争取经济援助和合作,另一方面又努力摆脱外来控制。现博每年可获得约1亿美元的外援,有力地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
当然,近年来博经济也面临着一些的困难和挑战。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给博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艾滋病高感染率不仅使博人均预期寿命缩短,丧失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而且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减缓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农牧业还受到持续干旱和口蹄疫的不利影响。近两年来矿业收入下降。博失业率攀升,通货膨胀有所抬头,经济增长速度较前放缓。为改善经济环境,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博政府正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多样化发展。当前,博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在确保无高通胀危险的条件下取得经济快速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南部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发展。
(本文责任编辑:季仰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