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的思想工作为何管用
2005-04-29吴涌吴事华陈晓爱
吴 涌 吴事华 陈晓爱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历经市场经济的洗礼,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重点骨干企业,总资产80余亿元,净资产35亿元,2004年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三年翻番”目标,整车战略重组项目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人们在回眸它的发展轨迹,展望它的发展前景时,不能不说管用的思想工作是其背后的重要动因之一。
管用的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三资”企业,思想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行政领导不重视、经费缺乏、机构不健全, 结果形成“两张皮”,工作难开展。江铃是一家拥有多个中外合资合作伙伴的国有企业, 然而,不管你到哪一个单位、部门去问,大家都不约而同众口一词地说“江铃的党委很有号召力,很有凝聚力。”党委各职能部门发出的号召、布置的工作,基层党、群组织都会积极响应,行政部门积极配合,从未出现过拖延扯皮的现象。其原因是因为江铃有一 套管用的思想工作机制。
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党委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逐步建立起“机构分设、职能相融、工作互动、条件互用、目标一致” 的工作机制。江铃党政机构分设、办公合署,职能上分、工作上合,职责上分、目标上 合;行政一把手又是党务工作一把手,既管生产经营,又抓思想工作。如:江铃的党办 与公司办合署、组织部与人事处合署、纪检与监察合署、保卫处与武装部合暑;分厂厂长兼分党委书记,车间主任兼支部书记,科长或一线骨干兼团支部书记。这种党政交叉任职、双向进入的大思想工作机制,使各级组织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经费有来源、 人员有保证、条件有保障、信息能共享,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分工不分家,相互渗透、 相得益彰。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党委下辖18个分党委,党员人数占职工总教的20%,110 个党支部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2003年江铃易帅,执掌了江铃近20年的孙敏同志功成身退。在尔后8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换了两任董事长。当时社会上各种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人们都在关注着江铃这艘“航船”能否经得起惊涛骇浪?现任董事长王锡高同志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管理实践,紧紧依靠江铃团队,快速进入角色,充分发挥江铃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管理团队的作用,以集团为背景,以稳定为前提,以市场为核心,以机制作保证,使江铃保持了平稳过渡和较快发展,2003年—2004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为江铃战略重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管用的队伍
江铃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思想工作队伍建设,董事长王锡高同志在全体中层干部大会上强调“不懂做党建、 思想政治工作,也就做不好行政工作”,要求党政拧成一股绳,行政干部要充分支持党务 工作,把懂不懂、支不支持党务工作作为考核干部绩效的标准之一,反复强调党群干部的待遇不低于同级行政干部,使党群干部没有失落感。同时,公司高层领导班子身体力行,为思想工作的建设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培养造就了一支既懂党建工作,又熟悉企业管理工作的专职思想工作队伍。他们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静下来能思、动起来能干、干起来能成,不断用情的感染力、理的说服力、行的号召力,为企业的改革、改制 和重组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永不停步的改革是江铃永葆活力的源泉。江铃的每一次改革、改制,广大党群干部都能按董事局和党委的意图解放思想、超前介入、 正确引导,保证了江铃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近几年来,加快战略重组、实现二次创业是江铃发展的重中之重。广大职工群众既盼望公司加快重组步伐,又担心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证。针对这些热点、焦点问题,集团公司党委坚持正面引导,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工作。去年,党委职能部门、各基层党组织党、群干部围绕公司董事局提出的“百亿大关紧锣密鼓、战略重组周密部署”的指导原则,坚持 深入一线、深入现场,认真做好解释疑惑工作,认真征求和倾听来自基层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将广大员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企业战略决策上来。企业战略重组方案在公司 职代会上经全体职工代表审议,获得全票通过。一个拥有1.8万多名员工的大型企业的 改制重组,牵涉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利益,却能赢得全体员工的支持和信任,稳步、 快速推进,除了这种重组本身合情、合理、合法、合规外,以人为本、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功不可没。
管用的文化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都在千方百计网罗人才。如何使人才引得进、 用得好、留得住、挖不走?江铃靠的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和谐文化。 江铃的待遇并不高,但江铃能量才适用,给不同的人才搭建不同的事业平台,开通不同的成才渠道,营造各类人才各尽所能、各有所成的文化氛围。多年来,江铃培养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模具钳工袁政海,新时期创新、 创效优秀青年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傅荣发等杰出人才。许多待遇优于江铃的企业都想方设法用重金挖他们,但他们都没有走。为什么?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江铃给了我们舞台,培养造就了我们。虽然江铃没有诱人的待遇和位子,但江铃 有我们的事业,也有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一些曾经离开了的骨干都陆续回到了江铃。 是什么力量吸引他们回来?不是因为江铃比外面待遇高,而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江铃心、 江铃情;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谐文化结出的硕果。
江铃人有自己特色的管用的文化载体。每年一度的舞龙、元宵灯会、国庆职工大合 唱等各类活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江铃文化风景线。舞龙已经办了9届,灯会办了11届,国庆职工大合唱办了10届。为了延续办好这些活动,江铃也遇到过困难。头两年大 家觉得新鲜,第3年觉得财力、人力紧张,近几年随着资产重组、企业改制,更是困难重重,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江铃都没有放弃,并且个个有新意,年年上水平。发展到现在,是职工和社区群众在推着他们办,要办是正常的,不办反而是不正常的。社会马上也有反应,是不是江铃不行了,效益不好了。可见,江铃的这些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展 示企业经济实力、发展能力、企业形象和凝聚人心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在江铃人、 南昌市民乃至遍布全国的营销商和供应商心目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次举办大型活 动,职工和周边市民都倾家出动,整个江铃社区人头攒动、人山人海,但从未出现过混 乱,既热闹非凡又和谐有序。有人问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这就是江铃文化在起作用, 一种欲罢不能、潜移默化的意识在影响、感染着江铃人的行为。
管用的方法
管用的思想工作靠什么?靠有效的机制和体制,靠组织体系的推进,靠所有从 事这项工作的人的热情和水平,更要靠江铃的多重宣传文化阵地。在当今瞬息万 变的时代,江铃的经常性思想工作早就摒弃了干巴空洞无味的说教,取而代之的 是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短小精悍的、自己人说自己的事,这样一种立体宣传方法。 江铃党委历年投巨资建设立体化的宣传阵地,有线电视有声像、内部报刊有文字、 橱窗板报有图文、内部网络有信息,各种宣传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公司有线电 视、内部报刊贴近生产经营、贴近职工群众,职工愿看愿读。江铃新闻从每周发展到每日新闻,《江铃报》从旬报变为周报,内部刊物不仅有“江铃通讯”、“江铃工会”等文字版,还有许多电子版,都办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职工既可以从中了解企业动态、行业形势,又可以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还是写作、摄影、绘画 爱好者展示才华的窗口。尤其是拥有6000多户用户的江铃有线电视,是除中央电视台外职工每天收视率最高的媒体。各分党委也都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宣传队伍和丰富多彩的宣传手段。江铃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团队精神、社区文化都是通过这些立体宣传阵地传播、延续的。
江铃有个“讲师团”,讲师都是公司党委从党群职能部门或基层党委聘请的。 他们都是高级政工师,既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讲、能写、能干, 被职工们誉为不授衔的“土专家”。给入党对象上党课,“三个代表”巡回宣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宣讲、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等,都是这些“土专家” 走上讲台,结合企业的实际和员工的思想实际,深入浅出、解疑释惑,他们把传达公司发展的信息、沟通管理层与基层的联系,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境界和理论修养为己任,受到江铃员工的好评,被员工誉为江铃最经济最实惠的培 训方法。江铃也有自己的艺术团,但演员都是从职工中选拔出来的文艺爱好者。 平时他们都自愿放弃休息日练功排演。每逢元旦、春节都要为基层职工群众送上 一台自排自演的文艺晚会,有时还要为企业一些商务活动充当公关形象大使。虽然他们都是业余的,与专业相比水平不高,但自己人演自己身边的“戏”,职工们 都爱看。
在江铃,党委和行政就像鱼水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谐共振、相辅相 承,形成了党委发文、工会搭台、基层组织唱戏、行政部门积极支持的整体作战 模式,形成了江铃人不畏困难、敢打硬仗、敢争一流的共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对外就是一面旗帜。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江铃人从不退缩,从来就是敢立潮头争上游。 2005年在一季度全国汽车市场总体下滑的情况下,江铃逆势而上,一季度销量达2万辆,3、4月份连创超9000辆的历史纪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以上。
(责任编辑:罗志荣)